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资管新规论文范文资料 与资管新规下银行风险资产识别和化解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资管新规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2-26

《资管新规下银行风险资产识别和化解》:本文关于资管新规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资管新规落地,银行业新一轮转型和洗牌的大幕即将开启.资管业务项下的不良资产怎么处理、怎么化解事关我国整个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安全,本文从大资管业务风险识别预警、风险分类、减值计提、资产回表、处置化解、责任追究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银行资管业务生态循环现状

截至2017年底,我国资产管理业务的总规模超过100万亿元,其中银行理财产品约30万亿元,证券基金机构资管产品约54万亿元,资金类信托资产规模约21.9万亿元.资管规模的快速增长一方面促进了国民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其内部的潜在风险也在积累.从2017年11月开始,监管机构在短短2个月内出台了8个直接对银行资管业务产生较大影响的文件.特别是《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明确了净值化管理、期限匹配、限额管理等要求,倒逼刚性兑付的行业规则被打破.

长期实践过程中,传统信贷业务在出现风险后,形成了风险识别、分类、计提拨备、化解的健全流程,整个生态系统形成一个完善的循环体系(见图1).而银行资管业务主要是银行发起,利用理财资金、同业资金等资金,借助券商、信托、基金等通道机构向融资人提供融资服务,有以下两种常见模式:一是银证合作委托贷款模式(只嵌套一个资管计划),包括后来的银证信信托贷款模式(嵌套一个资管计划后,通过信托公司把资金放给融资方).二是实务中买入返售业务模式(现已被监管禁止),该模式主要是通过银信合作将信贷或类信贷资产以回购形式转为风险权重较低的同业资产.在这两种模式下,交易结构背后的实质性风险都是由银行承担,在不打破刚兑的行业规则下,长期累积的风险得不到释放.同时,复杂的交易结构会降低信息的透明度,导致银行不能及时准确把握资管业务的风险.(见图2)

在资管体系中,银行既是资管产品的管理人,比如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并作为管理人进行资产投资;又是资管产品的投资人,比如投资其他银行的理财产品、券商资管产品等.在以往的业务实践中,金融同业之间以及银行和非银投资者之间存在隐性刚兑的默契.现在,业内已形成打破刚兑的共识.作为资管产品管理人,银行如何更好地识别投资资产的风险,以及作为投资人,银行如何更好地识别资管产品本身的风险,在新的政策环境下变得非常重要.

银行资管业务的风险管控和不良资产处置

鉴于资管业务模式的特征以及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结合银行自身管理体系的特点,笔者通过银行传统业务和资管业务的对比,从风险识别、预警、分类、拨备计提、回表操作、化解处置等几个角度,分析商业银行资管业务的风险管控和不良资产处置.

资管业务风险识别和预警

在资管业务迅猛发展的同时,因前期政策宽松堆积的风险和问题逐渐暴露,资管业务风险的“早识别、早预警”就显得尤为重要.和传统信贷不同,资管业务的风险识别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风险的掌握存在滞后性.传统信贷客户围绕网点分布,风险排查便利,而资管业务投资项目遍及全国、参和机构较多、业务结构复杂,导致信息传导链条较长.二是信息获取途径有限.相比传统信贷采取系统监测、定期检查多方面手段发现风险,资管业务更多是通过公开信息等有限渠道获取信息.三是利用监管信息的难度较大.资管业务交易结构往往跨多个金融行业,信息不对称、标准不统一、数据不共享等问题较为突出,银行利用监管信息开展风险防范的难度较高.四是资管业务的预警呈现分业预警(即各业务条线有自己的预警管理办法和制度)、触发预警标准不同、应对方案各异等特点,内部组织的统一性较弱.

资管业务资产风险分类

对传统信贷业务风险分类,监管和银行机构基本统一了分类标准,即按担保方式和逾期天数两个维度作为最主要的风险分类依据.而对银行资管业务风险的分类,银监会在2 0 0 7年下发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是目前唯一对资管业务风险分类框架有一定借鉴意义的政策.但是,这个指引并未详细阐述针对不同种类资产的具体分类方法和基本规则,操作性不强,难以实质性的指导资管业务的风险分类,商业银行在实践中仍遇到不少问题和障碍.

首先,监管要求对资管业务风险分类要穿透底层资产,但现实操作中,一些资管业务底层资产种类复杂、风险特征多样,同一笔资产项下有些是债权、有些是股权、有些已经违约、有些未违约,如何开展准确分类是一个难题.

其次,监管没有制定相对统一的资管业务分类标准,各家银行执行的标准和尺度不一,同业之间无法进行横向对比.比如对企业信用债,一些银行考虑了持有目的,对于以交易为目的而持有的,主要通过对比公允价值(市场价)和成本的变动情况来分类,跌幅或损失超过一定比例,风险分类就要调整;一些银行不考虑持有目的,更多考虑债权发行人资质情况和债券本息的可收回性,公允价值和成本变动不作为风险分类的主要判断依据.

资管业务减值计提

开展资产减值计提目的是为了真实反映资产的价值,准确核算盈亏情况.对于传统信贷业务的减值计提,考虑第一和第二还款来源,各家银行一般采用组合计提和单项计提两种方法,且有财政或监管部门明确的方法论指导,已经相对成熟和完善.

对资管业务减值计提,在新会计准则下,资管业务既要考虑信用风险,又要考虑市场风险甚至流动性风险.对于需要进行减值的资管业务,要测算预期信用风险损失,但对于一家银行机构,资管业务的违约案例很少甚至没有,使用历史样本数据建立科学的减值测算模型难度较大.对于需要估值的资管业务,部分资产取得市场报价或公允价值困难,如非上市公司股权等.

资管业務不良资产回表

近期,有关“脱虚向实”“表外业务加速回表”的说法不绝于耳.表外业务呈现的法律关系、权益以及责任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并不形成表内资产或负债.但长期以来,金融机构实质以刚兑承担着表内的终极风险.破除刚兑,不可能一步到位,将过去十年来积累的风险都交由后续的终极买受人承担.那么对于已经形成风险的,必然要求银行接回表内,从财务和法律上找到化解的途径.

资管新规论文参考资料:

资治文摘杂志社

新课程刊物

新经济杂志

农村新技术杂志

新课程导学期刊

新制度经济学论文

结论:资管新规下银行风险资产识别和化解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资管新规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2018 资管新规全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