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喃字论文范文资料 与壮族布傣和京族喃字歌谣比较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喃字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2-21

《壮族布傣和京族喃字歌谣比较》:本文是一篇关于喃字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摘 要】中越边境地区的壮族布傣支系和京族虽然都使用越南喃字记录其歌谣、 古籍的族 群,但由于历史渊源、传统文化及受外来文化影响的不同,使两地民间的歌谣在内容、形式 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壮族布傣歌谣完整地保留了古代越南独有的帝王文学的特质,而京 族的歌谣则明显地带有汉字文化圈的印记.

【关键词】壮族布傣; 京族;喃字;歌谣;比较

【作 者】何明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广西龙州,532400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09)03-0117-005

A Comparative Study on Chu Nom Ballads between Budais

of Zhuang Ethnic Group and Jing Ethnic GroupHe Mingzhi

Abstract:China and Vietnam border area Zhuang"s Buty col lateral series and Jing, although uses the Vietnamese Nom.chu to record its b allad, the ancient bo ok tribal grouping tribal group, but because the historical origin, the tradit ional culture and the external cultural influence"s difference, ca uses two place fol ks the ballad at aspects and so on content, form to exist the big difference. Th e Zhuang"s Buty ballad retained the king literature special charact eristic which completely the ancient times Vietnam was in sole possession, but Jing"s ballad obvious region had the Chinese character culture circle mark.

Key words:Zhuang"s Buty; Jing; Nom.chu ;ba llad; Compared with

壮族布傣支系(也称“布岱”)人(17000多人)集中居住在广西龙州县金龙镇中越边境线中 方一侧,和越方一侧的岱侬族毗邻而居.中法战争前为越南下琅县所辖,“曾自报‘苗族’ 、‘彝族’,后来改报为‘傣族’,1958年经过民族识别,定为僮族,1965年改为壮族”. [1]京族过去 曾称为“越族”,和越南的主体民族——越族是同一个族群,目前我国有20000多京族人, 集中居住在京族三岛的有15000多人.由于壮族布傣支系和京族在历史上和古代越南有着 密切关系,而古代越南又是创制和流行使用喃字(也称“字喃”),因此两族民间一直使用 喃字 来记录民歌古籍.壮族布傣支系目前仍然使用喃字来记录歌谣,只是学术界对其研究较少, 而京族喃字歌谣则集中见于陈增瑜主编的《京族喃字史歌集》中,这是一部目前所能见到的 最为完备的集喃字歌、国际音标标注、汉对译、意译于一体的大型资料集.本文拟从中越两 族民间歌谣中喃字使用的类别、歌谣内容及歌谣形式的差异性进行对 析.

一、喃字歌谣及喃字使用的类别

(一)喃字及喃字歌谣

喃字是指北属时期的越南在中国汉字的基础上于公元10至20世纪初创制的一种文字.宋代以 后,随着越南李朝的崛起,其朝臣和一些文人在和之毗邻的壮族文人创制的“方块壮字”( 即土俗字、古壮字)的推动下,开始在汉字的基础上用本土的三大语种——越语、岱语和瑶 语记音,造成越喃字、岱喃字、瑶喃字,统称为”字喃”或“喃字”,亦称“俗字”,和汉 字 掺杂使用.在拼音文字使用以前,喃字是记录越南民族历史、文化的一种工具.由于中国的 壮族布傣支系和京族是在越南普遍使用拼音文字之前迁入中国的,故其民间至今仍流行使用 喃字来记写歌谣古籍.本文所称的喃字歌谣,即特指越南境外亲属群体在流行和使用喃字时 期的各类歌谣.

喃字歌谣在越南的文学史上曾经占有重要地位,由越南学士阮攸(1765-1820)根据中国小 说《金云翘传》改编而成的喃字体叙事长歌《金云翘传》,在越南曾广为流传,并被翻译成 多国文字而成为世界名著.越南人曾引以为自豪,因为阮攸利用喃字把越南的语言之美发挥 到极致,所以在民间流行的摇篮曲、情人书信里的引用语、寺庙里的箴诗劝语、革命家 号召群众的鼓动词中都可以找到相关的词句,甚至可当作占卜书来使用.而中国的壮族布傣 支系和京族正是生活在喃字最活跃时代中的族群,或许这就是他们至今仍然热衷于传唱喃字 歌谣的原因所在.从目前发现的资料上看,两地喃字造字的字型基本相同,读音也基本相同 ,就连流传至今的喃字古歌谣也有相近的地方,如两地均有长篇叙事歌《菊花和宋珍》( 京族喃字曲目称为《宋珍歌》[2])等.但由于族源及文化环境的不同,使得同是 使用越南喃字的京族和壮族布傣族群的民间歌谣在内容、形式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

(二)喃字使用的类别

据民间文献资料和口碑资料记载,布傣先民迁入中国的时间大致在明末清初之际,至今已有 近20代约400多年的历史.金龙一带的布傣是一支跨境族群,至今仍和越南北部的岱侬族往 来密切 ,双方“有田一起耕,人死一起抬”,村和村之间最近的距离仅1.5千米.从双方民间宗教 人士所使用的经书上看,喃字的写法和读法完全一致.以此可以推定,金龙壮族布傣 支系民间古籍中所使用的文字可以认定为“岱侬喃字”,[3]即傣喃字.而从《京 族喃字史 歌集》上看,其所使用的喃字和傣喃字有较大的差异,和日本学者竹内和之助于1988年出版 的《字喃字典》(*,大学书林株式会社)中的越喃字相一致.如汉借字“唐”在布傣喃 字中经常出现,表示“道路”的意思,京族喃字中却无此字.越南现有54个民族,其中越( 京)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6%,其余为岱依、芒、侬、傣、赫蒙(苗)、瑶、占 、高棉等民族.在越南境内,占人口绝大多数的越(京)族在使用现行的拼音文字以前所 使用的喃字为越喃字,因此境内外京族至今仍在使用(或流传)的喃字均为越喃字.

二、喃字歌谣内容的差异

(一)具备“帝王情结”的布傣喃字歌谣

壮族布傣支系的族源较为特殊,根据1998年广西民族大学组织民族学专业师生到金龙开展田 野调查,认为历史上布傣人迁来金龙的情况有多种说法,其中较有说服力的是横罗村党支部 书记沈汉卫关于当地傣人来源的传述,说其祖上为明朝时越南莫姓的权贵,其家族因和黎王 争权夺位失败而被迫逃亡,其中的一支成为现今金龙布傣的直系祖先.[4]这一说 法 对布傣支系人们的心理产生较深的影响,潜意识中显露出历史的自豪感或王族“做派”,这 在其民间歌谣中也有所反映.

例如,歌谣中无论是宗教仪式歌还是婚俗歌普遍以“帝王学”教育为主要内容,极少出现像 京族歌谣中那样拥有众多极富生活气息的作品,男女青年间即便在谈情说爱,彼此交流的内 容(如旦歌夜歌中的问答)也总脱离不了《古前汉》、《前汉》、《后汉一》、《后汉二》 、《外汉》、《惜汉》、《汉仲襄》等内容;民间流传的长篇叙事歌,也常和庄王时代的“ 开邦立国”故事有关;族中若有人亡故,其丧礼仪式无一例外要请当地宗教人士“坊公”唱 《坊歌》中的篇目,即:前汉、后汉、东汉、西汉、汉文、汉武、昭帝、惠帝、宣帝、平帝 、章帝、明帝、安帝、顺帝、桓帝、灵帝、成帝、哀帝、元帝、陈平、张良、萧何、韩信、 云长、五虎下川西、曹操赤壁、刘玄德歌、一计害三贤、三战吕布、八面埋伏、十八国歌、 南越歌、楚五十罪、赴会东吴、孟获歌、文帝孝母歌等.又如凡歌谣中(如旦歌、官郎歌、 宗教仪式歌等)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均限于汉代至三国期间的帝王将相,而且历史上确有其 人,每一个歌唱对象唱一段歌,述其世系、建功立业的事迹.如《东汉光武》一章中唱道:“记得从前有汉朝,刘秀名文叔降生;前代帝王好贤孙,隐居白水习练军.于癸酉年起大兵 ,称皇即位立为王;天下诸侯听号令,封官派位皆姓刘.王莽降将无职禄,篡位作乱劫平王 ;刘秀舂陵聚兵马,年初刘纟寅来助阵. 莽军主将是王寻,两军交锋战昆阳等”歌中的人名 如刘秀(字文叔)、刘刘纟寅,地名如舂陵、昆阳等和史 实的记载相一致.流传的歌谣多为上代 所传,鲜有后世歌手创作的,且文学色彩浓厚,音律齐整,如出现有“金星丽水,玉出昆岗 ”、“瓜”等次词,可谓善于“运用大量的比喻和典故,在通俗歌中显示了时候的文化底蕴 ”,[4]个别地方还反复咏唱,隐隐有诗风及汉唐之韵.在布傣的歌谣中 ,尤其注 重讲述族群久远的历史,如旦歌的来历或和周朝时的妲己有关、孟女哭倒长城的故事暗示古 壮先民积极参和国家的建设等等,这和京族歌谣的情况正好相反.

喃字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壮族布傣和京族喃字歌谣比较为适合不知如何写喃字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越南2018年恢复汉字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相关免费毕业论文范文

热门有关优秀论文题目选题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