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散文论文范文资料 与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文化因素的处理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散文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1-23

《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文化因素的处理》:本文关于散文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摘 要】通过分析《散文选》中的文章,笔者总结了译者为保留原文文化特色,照顾读者的接受程度所使用的翻译方法,除直译与意译外,他还采用了多种翻译技巧加以补充,如音译,补译,加注等方法,尽量使译文自然流畅.

【关键词】文化因素 直译加补 直译加注 音译加注 意译

一、引言

80年代以来,“文化翻译观”逐渐成为翻译研究关注的焦点之一.人们把翻译活动看作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交际过程.翻译文化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英国翻译家巴斯内特强调,翻译不仅是双语交际,更是一种跨文化交流.“译者既从原文文化语境的角度理解原文,又要从译语文化语境着眼,将原文信息重新表述为译文读者接受和理解的语篇.”可以说,翻译的实质是译者用译语传达原作的文化信息,翻译的主旨是文化移植和文化交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又深深地根植于语言.一个民族的语言最适合表达该民族的文化.每种语言的词汇语法都是其特定文化造就的结果.直译似乎带有更浓重的源语文化的痕迹,而意译则能够减少异域文化的渗透,更能迎合译入语的文化口味.译者到底应该如何处理源语中出现的文化因素从而使得目的语读者能够理解源语含义及其隐含的文化内涵呢?也许张培基先生所翻译的中国散文选可以为译者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思路.以下,笔者将从直译加补译、直译加注法、音译加注法、意译法这四种方法出发,一一谈及如何对文化因素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与处理.

二、直译加补

直译,无需赘言.然而很多时候直译并不能清晰明了地传递源语文化的内涵,那么这个时候,译者就需要使用补译法对直译内容的文化背景加以说明.

例1.原文:在戏园里,我坐在你旁边,看台上的武戏等

译文:While I sat beside you inside a theater watching the fighting scenes of a Peking opera等(张培基,2007:79-83)

“武戏”指京剧中的武打场面,仅直译为the fighting scenes,西方读者很难将其与艺术表演挂钩,后面补译 of a Peking opera,一来突出了中国文化的特色,二来便于异域读者的理解与接受能力,突出了其中蕴含的中国京剧文化因素.

三、直译加注

在文内补译有助于读者理解的内容的这种方法可能更适合补译内容较少较简单的句子,而有时候需要补充的内容较复杂,直接放在文内会使译文累赘不流畅,在这样的情况下,括号内加注的方法更能解决实际问题.请看下例:

例2.原文:“牝鸡无晨”

译文:“No hen crows at dawn”(meaning “No woman is

to usurp man’s power”)(P:284-288)

“牝鸡司晨”这一成语比喻妇女不掌朝政,语出《尚书·牧誓》:“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括号里的内容即为“牝鸡无晨”的真正内涵,这样的译法既保证了译文的简洁,又说明了原词的实际意思,便于读者的理解.

四、音译加注

简单说来,使用拼音或者“谐音”的方法翻译,即为音译,“可以摆脱文化干扰”.但是,有时候音译也并非万能,加注的方法可以补充不足,使译文语义内涵更完整.请看下例:

例3.原文:秋士

译文:qiushi(autumn scholar,meaning an aged scholar grieving over frutrations in his life)(P:158-167)

“秋士”是古汉语,意指一直到老都没有碰上知遇自己的人,有些英雄末路的伤感,此处采用了音译加注释的方法,但在第二册中,译者将“秋士”意译为old forgotten scholar(P:29-34).可见,对于文化意象的处理,可供选择的方法并不唯一,在某些例子中,用意译法来处理文化意象会使译文变得相对来说简洁一些,更便于读者的理解与接受,而音译或直译加注释法则能够更好地保留精深的中国文化内涵,二者各有所短,各有所长.

五、意译

意译主要从意义出发,只要求将原文大意表达出来,不注意细节,译文自然流畅即可.当然意译不是任意乱译,但可以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即意译要求“传神”,不是“形似”.“对于意译,一些译者认为,可以随意改变原文的语法结构,而又不改变原文复杂的词法单位;另一种是在处理文化差异时进行解释;还有译者认为应该更正原文中的错误;还有人把历史数据赋予新的解释;甚至删掉原文中他们不喜欢或不赞同的部分.”虽然各译者对于需要意译的内容有着各自不同处理方法,但是也只是细节上的差别,而不会改变原文的内容.

六、结束语

译者对文化因素的推敲及处理方法影响着文化传播的效果,如果略去原文的文化内涵不翻或者翻错,那么异域文化的读者在阅读时可能会出现理解上的偏差或者茫然而不知其所云.张培基先生对于文化意象的翻译多采用意译法处理,并尽力在最大程度上保留源语文化的深刻内涵,译者需要多花时间去推敲,去琢磨,争取在各方之间达到平衡与和谐.总之,如何合理有效地将原文的文化内涵传递给读者是译者的重要任务,这需要译者付出极大的精力和耐心.

参考文献:

[1]Jin Di,Eugene Nida,etal.On T ranslation ( 2nded.)[M].Chengdu:FLAL MA Program,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UESTC,2001.

[2]李运兴.英汉语篇翻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3]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散文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文化因素的处理为关于本文可作为散文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散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