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过渡论文范文资料 与元治理视角下过渡型社区治理的结构和策略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过渡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3-07

《元治理视角下过渡型社区治理的结构和策略》:本论文主要论述了过渡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摘 要:在中国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中,拆迁安置小区是我们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显性化.对这一现象的考察,可以把它定格在“过渡型社区”这一理论定位上,还可以把它置于“元治理”的理论视角下.“元治理”理论对于管理与治理是基于历史与逻辑的一种辩证的否定.而且,中国现实中“过渡型社区”的治理呈现出来的就是“一主两辅”的结构,而从策略上看,“党政结构型组织”是社区元治理的主体,并承担着社区“治理校准”的角色.

关键词:拆迁安置社区;过渡型社区;元治理;治理结构;治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D6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17)01-0011-10

作者简介:刘祖云,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 烊,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江苏 南京 210095)

引 言

1. 问题的提出——拆迁安置社区问题显性化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城镇化一直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而随着城市规模、数量、人口等不断扩张和膨胀,城市边界日益向周边扩展,与之相伴随的是围绕“村落终结”而引发的“撤村改制”、“撤村建居”或“村落合并”等社会现象的产生.作为传统农业大国,中国村落共同体的转型不可能是从传统到现代的简单过渡,其中必定充满着矛盾冲突与复杂的结构转换.在村落社区的转型中,可以说,“农民安置”已经成为国家、社会所必须面对的重要主题.2014年,国家发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报告,其中明确强调了“人口市民化”与“社区安置”在新型城镇化推进中的关键作用1.

因此,作为农民安置的主要载体——拆迁安置社区,其内涵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其治理也具有较大的特殊性和挑战性.在现实中,我们发现,安置社区作为城市化最直接的实践场,也是各种利益冲突最集中的地带,因此,关于它的问题及其治理,比如,社区建设中的利益再分配、失地农民市民化、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社区治理参与动力、社区制度供给,以及村落文化向城市文化的转型等都存在着诸多困境.因此,拆迁安置社区的治理需要政府与学术界予以更多的关注与研究.

2. 文献的简要回顾——定格在“过渡型社区”上

第一,围绕拆迁安置社区“概念与特征”的研究.针对这一新的社会现象,学术界提出了诸如“城郊结合部社区”、“回迁安置社区”、“村改居社区”、“转型社区”、“过渡型社区”等相关概念.这一研究取向符合学术研究推展的基本逻辑,即对一个新的社会现象的解释,必须对表达它的概念即学术研究对象进行界定,这是学术展开的基本前提.值得注意的是,当“转型”与“过渡”等价值理念注入后,拆迁安置社区的研究就拥有了更高的理论视界,即从一种基于现实解释性的研究向构建型理论研究发展与深化.因此,在这些概念中,笔者倾向于选择“过渡型社区”这一概念.选择这一概念的意图有三:一是淡化这类社区在概念及语义上所隐含的农村属性,减弱它与城市社区在概念及语义上的区别;二是反映这类社区的“演变性”特征,即由一个阶段逐渐发展而转入到另一个更高级的阶段,因此,它的存在及其治理难题可能是暂时的;三是在理论层面上,过渡型概念具有较为积极的建构意义,换言之,在这类社区的治理上,学术研究可寻求更大的理论想象力,以寻求对这类社区的治理思路与对策.

同时,学术界对于“过渡型社区”的研究与认知也已基本达成共识,概括地说,它有三个特征:一是行政主导性,即这类社区的生成与治理不是自然自发的,而是通过行政的“强制性协调”予以实施的;二是不稳定性,即这类社区的居民行为、组织形态以及治理结构都处于未定型的阶段;三是治理异质性,即这类社区人员的构成相较于传统村落与城市社区具有异质化特点,它是一个集白领、民工、学生和动迁村民等不同阶层人员混居杂糅的社区,因此,对它的治理既不能应用村落的治理模式,也不适应城市社区的治理模式.从这三个特征来看,它也基本符合我们所选择的“过渡型社区”这一概念所指称的对象.

第二,关于“过渡型社区”治理的研究.可以说,“治理”是“过渡型社区”乃至整个基层社区研究的主流视角,大多数学者都是基于“参与多元化”、“权力分散化”、“社区善治”等观念与立场来审视“过渡型社区”治理的,也衍生出诸多关于社区治理问题的讨论,包括科层治理困境、多元治理改革、社區公共服务供给、治理主体职责界定、社区认同缺失等问题.进而,关于这类社区治理模式的探讨则呈现出多种不同的路向:一是基于基层政权建设视角下的政府管理与行政的“强制性协调”;二是基于基层社会发育与自组织视角下的居民自治;三是在这两种研究路向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笔者更赞成第三种研究路向,一方面,理论研究不能陷入一种思维方式的对立与极端化,正如柯林斯所言,“对立的双方都是相互建构的”1;另一方面,极端化的观点也未必适合这类“过渡型社区”治理的现实境况.因此,笔者以为,我们可以在“元治理”理论及理念的引导下,基于中国当下的社会治理现实,在前两种理论之间寻求一种合理的张力.

一、理论引入:管理、治理与元治理的历史与逻辑

1. 从管理、治理到元治理:“正反合”的逻辑递进

从社会管理的历史演进来看,它是在对过去管理模式的纠偏、超越,抑或是否定中向前发展的,而理论可以对这一历史轨迹进行简约而精确的“概念式提炼”,因此,管理、治理与元治理三段论的概念,恰恰从内在逻辑上把握了这一历史发展“正反合”的真实图景.

第一,“管理”是一种在历史发展中存留很久的模式,即它遵循的是国家中心主义的管理逻辑,强调以国家建构为目标,或者可以被理解为是一个“民族国家创造和维持公共秩序、实现集体性行动的正式制度化的过程”2.这一管理(统治)的过程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国家至上理念(社会事务国家化)、全能政府模式(政府职能庞大)、强制行政方式(强制性征集资源),即以国家权力作为后盾实施国家和政府对社会的全面掌控1.对于历史上存在的“管理”甚至是“管制”模式,我们对它的批评与挞伐已经很多了,此文自不必多言.但是,我们需要明白两点:一、“治理”正是在对这一模式的质疑与批判性反思中才提出的;二、“治理”不是也不可能是对于“管理”模式的全盘否定,这既不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也不符合理论发展的逻辑.

过渡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元治理视角下过渡型社区治理的结构和策略为关于过渡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过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