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误区论文范文资料 与中国农村反贫困问题:类型、误区与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误区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3-06

《中国农村反贫困问题:类型、误区与》:本论文主要论述了误区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反贫困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原因是城市化为农户家庭提供了城市获利机会.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让渡出农村获利机会,从而使得留村务农农户也可以有相对较高收入.当前中国农村贫困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农户缺少家庭劳动力而产生的贫困,二是生存条件恶劣的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反贫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急于求成.解决农村贫困的根本办法是继续城市化,为农户提供在城市获利的体制机制保障,基础则是为农民提供增长自我发展能力所需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关键词:贫困;扶贫;社区瞄准;城市化;赋权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17)04-0057-07

作者简介:贺雪峰,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 武汉 430074)

一、两种类型的贫困:缺少劳动力的贫困与集中连片型贫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反贫困事业取得了重大进展,最显著的成就是农村贫困人口稳步减少,贫困发生率逐步下降.“2008年以来,我们两次大幅度提高农村贫困标准.目前,按老标准衡量的贫困现象已基本消除” 1.根据中國社会科学院和国务院扶贫办2016年年底发布的《中国扶贫开发报告2016》(扶贫蓝皮书)提供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确实现了“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快速度的大规模减贫”,对全球减贫工作贡献卓越:按照2010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的扶贫标准,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7.7亿人减少到2015年的5575万人,减少了92.8%.2

中国反贫困战略经历了一个由区域到农户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主要扶贫对象是国家或省确定的贫困县;2001年开始,将扶持的重点转向15万个贫困村;2011年,国家又确定了14个连片特困地区,包括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吕梁山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等区域的连片特困地区和已明确实施特殊政策的西藏、四川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等.可以看出,中国农村扶贫长期以贫困地区的区域开发为主要手段.3

当前中国农村贫困主要集中在老少边穷地区,尤其是集中在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国家“十三五扶贫攻坚计划”中提出的14个连片特困地区“大多分布在生存条件恶劣、缺水少土、基础设施薄弱、自然灾害多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大石山区,边境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和水库移民区,贫困程度深、自我发展能力弱,是实现我国千年扶贫目标、小康目标中最难啃的硬骨头”1.在连片贫困地区,不仅贫困发生率高,而且贫困人口与非贫困人口收入差距小,识别难度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贫困往往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不考虑贫困地区的文化,简单地进行帮扶,效果往往适得其反.此外,全国几乎所有农村都有普遍的零星贫困发生,这些零星贫困发生的主因是天灾人祸造成农民家庭缺少基本劳动力,从而无法从市场上获得缓解贫困的劳动收入.

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成为中国扶贫工作的主旋律.2013年11月,在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思想,抓住了新形势下做好扶贫工作的核心.他明确指出:“精准扶贫,就是要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实行精确化配置,对扶贫对象实行精准化扶持,确保扶贫资源真正用在扶贫对象身上、真正用在贫困地区.”在总结各地实践和探索的基础上,要求做到“六个精准”,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他指出:“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坚持中国制度的优势,注重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精准,坚持分类施策,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

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就需要理解农村贫困产生的原因,尤其是要理解农民获取收入、完成家庭劳动力再生产的方式.在当前中国农村,农民家庭获得的收入主要有两块,一块是务农收入,一块是务工收入,且绝大多数农民家庭都已形成“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家计模式”2:家庭中年龄比较大的中老年父母留村务农,年富力强的年轻子女进城务工.一个农民家庭可以同时获得务农收入和务工收入,这样就可以大幅度增加农民家庭收入,缓解农民家庭贫困状况.即使农村农业生产条件比较恶劣,农业收入不足以解决贫困问题,但只要有年轻子女可以进城务工经商,农户家庭就可以从城市获得已经形成的全国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收入,从而可以缓解(实际上一般是彻底改变)贫困状况.因此,从家庭层面来看,造成农村贫困的原因就有两个:一是家庭中缺少劳动力,不仅缺少进城务工经商获得务工收入的青壮年劳动力,而且缺少从事农业生产获得农业收入的劳动力.这是非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发生贫困的主因.二是不愿意进城务工经商,而农业收入又较少的农户,这是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发生贫困的主因.不愿意进城务工经商,既有交通不便、受教育程度不高等客观原因,又有文化方面的原因.比如,某些个体不能接受城市工厂长时间的约束,而宁愿在家乡农村游手好闲:相对于较高收入,他们更愿意选择较多休闲.这种文化本身没有对错,问题是,在这种文化没有改变的情况下面,任何扶贫都是无效的.连片贫困地区恶劣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使农户很难获得足够农业收入,由此陷入普遍的贫困.

对于缺少劳动力的农户家庭,反贫困几乎唯一的辦法就是通过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来兜底.对于集中连片地区的贫困,最重要的办法一是建设基础设施,二是改变文化条件.或者说,在当前农户家庭可以同时从家庭农业与城市务工中获得收入机会的情况下面,只要农户家庭有强壮劳动力,且他们有通过劳动获得收入的意愿,这样的农户家庭收入就一定会高于国家最低贫困线的标准,就不存在贫困问题.

二、反贫困与城市获利的制度机会

如上所述,正常情况下农户家庭收入低于贫困线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就是家庭缺少强壮劳动力,第二种情况就是没有获得城市务工机会,而之所以没有获得城市务工机会,要么是城市务工机会难找,要么是不愿意获得这样的务工机会.

误区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中国农村反贫困问题:类型、误区与为关于对写作误区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误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