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语言哲学论文范文资料 与从语言哲学的角度看汉语成语的英译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语言哲学范文 科目:论文模板 2024-02-16

《从语言哲学的角度看汉语成语的英译》:本论文可用于语言哲学论文范文参考下载,语言哲学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摘 要】 本文从语言哲学角度出发,讨论汉语成语在英译过程中如何利用语言哲学基本命题在不同语境中实现成语的合理翻译, 阐释了“本位观照,外位参照”的语言哲学观点.分析了成语的特点和常见的翻译误区,是在翻译实践活动中的合理应用和生动体现.

【关键词】 成语翻译;语言哲学;文化;对等

一、语言哲学和翻译

语言无论是在中国古代哲学还是西方古典哲学都受到了格外的关注.早在公元前七世纪,我国先秦诸子最早谈及语言哲学的基本问题即“名”与“实”.老子在他的《道德经》第一章中提到“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但他认为“万物之母”是“道”,“名”生于“道”,忽略了现实中客观存在的万事万物才是“名”的依据.墨子在其著作《墨子·经说上》中也提到了“所以谓,名也;所谓,实也.”“所以谓”的意思是“用以做称呼的”,相当于我们今天从语言学角度所说的“能指(signifier)”即就是墨子所说的“名”.“所谓”是指“所称呼的事物”,就是今天所说的“所指(signified)”,也就是“实”.这是最早的关于“名”和“实”的命题讨论(刘宓庆,2001).

西方古典哲学对语言的关注也有很长的历史.欧洲自古就有许多哲学家认为语言是现实的反映.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535-475 BC)和柏拉图(427-347 BC)都谈到了词的起源、功能和使用问题.在古希腊哲人中,首先提出词与意义之关系的约定论哲学家是亚里士多德(384-322 BC).他关注的语言问题很广,包括口语重于书面语、名词与动词的功能区别,以及语言中的时态范畴等等.罗马帝国末期的基督教神学家、哲学家、拉丁教义的主要代表,奥古斯丁(St. Augustine,354-430)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符号学说,提出了注重语言的风格的见解.

所以说,无论是西方还是我国的古代哲学家都对语言有着与生俱来的浓厚兴趣,同时他们要把对世界的认识和对问题的解释用语言加以描写.这是哲学和语言相互联系的基本原因和内在因素.

翻译是和人类历史一样古老的活动.世界各地的人类在劳动过程中创造了各自的语言.翻译的历史与语言的历史同时开始.因此,翻译和语言的密切关系自不待言.在进行翻译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哲学中关于语言问题的认识和语言的客观规律加以利用,研究这种存在和规律借以推动和深化对译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断定,将语言哲学作为科学研究手段应用于翻译理论,一定会进一步深化翻译理论、扩充现代翻译语言学深层理论和论证手段.

本文论证从语言哲学的角度,我们不但能够探讨翻译学研究的认识论和价值观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利用其中的基本客观规律和语言逻辑来解决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成语翻译的难题.

二、“本位观照,外位参照”

“位”是人们观察判断事物的基本立足点,站在什么立场上看世界.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语言体现着一定的价值观、*观、历史观和行为特征.成语作为体现文化的标志性语言,更加具有这样的“本位”特点.

“外位”相对于“本位”而言.在本文中“外位”主要指从外国人看事物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外位”在翻译实践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翻译活动本身就是双语甚至三语之间的交流和转换.如何让异域文化的读者能够没有障碍地接受和理解本土文化中特有的东西,“外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翻译研究绝对不能只顾及本位(本国、本民族及语言群体的语言文化、历史社会等等)方面问题.翻译如果只顾本位,不顾外位无异于闭门造车.

我国著名学者刘宓庆在其著作《翻译与语言哲学》中,提出了“本位观照,外位参照”的语言哲学观点.在翻译研究领域,我们首先需要的是要立国本民族的文化的意识,即就是“本位观照”.

“参照”通常都是具有求证的目的性.参照还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因为参照本身是一个非自足客体,对主体不存在归属性和制约性.缺乏“外位参照”对“本位观照”的“最大限度的完善加工”,则本位观照必然无法涤除,扬弃其局限性.

三、成语的特点和常见的翻译误区

在日常的翻译实践和翻译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即:很多人在处理成语的翻译时,常常想当然地认为如果译语读者能够理解语言想要传递的意义,那么在翻译成语的时候,只要找到与源语对应的或者意义相近的短语或习语就算作是完成了翻译和实现了文化交流.他们这样做或是为了想要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为了想要最大限度地传递文本信息.表面上看,成语和成语之间建立了一一的“对等”,短语的意义也没有太大的出入.甚至有人会认为此举不但传达了短语的意义而且还消除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障碍.例如:虚张声势:to cry wolf;生死之交:Damon and Pythias;口蜜腹剑,笑里藏刀:He is an evil man who has a mouth that praises and a hand that kills;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You can not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这山望到那山高:The grass always looks greener on the other side;忠言逆耳,良药苦口:Truth hurts.

以上这些例子都将汉语成语和英语习语划了一个绝对的等号.因此,这种片面地对文化异质的消除,实不可取,而且徒劳(孙艺凤,2004).

霍尔(Edward Hall)指出,文化是一种沉默的语言,只为特定文化系统内的成员懂得的语言,外人即时会他们的语言,也无法理解其文化.除了文化语言之外再加上时空的因素,文化距离会进一步加大.翻译在力图缩短外来文化距离的同时,还要设法保留其文化身份.所以说,上例这些成语翻译虽然使异域文化的读者易于理解,但是在翻译的时候无形中也损失掉了源语成语中乘载有的文化特质.根据文努蒂的界定,这也正是语言哲学中“本位观照,外位参照”在翻译实践活动中的合理应用和生动体现.因此,作者在这里建议将上面的汉语成语翻译作如下修改:

语言哲学论文参考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语言教学和杂志

哲学杂志

哲学论文范文

世界哲学杂志

马克思哲学论文

结论:从语言哲学的角度看汉语成语的英译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语言哲学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语言哲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