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朱耷论文范文资料 与朱耷花鸟画构图特色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朱耷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2-05

《朱耷花鸟画构图特色》:这是一篇与朱耷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八大山人朱耷是我国花鸟画史上的名家,其所处的明末清初,正是花鸟画大变革、大发展时期,而朱耷则在构图方面做出了新的探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也为后世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鉴于此,本文从朱耷的创作经历谈起,从多个方面对其构图特色进行了分析,以期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

一、朱耷创作经历简述

朱耷(1626——1705),文号“八大山人”,明代皇室后裔,其祖父、父亲和叔父都是能书善画的饱学之士,所以朱耷自幼受到了良好的熏陶,琴棋书画无所不通.1644年,清兵入关,明朝灭亡,朱耷的生活也发生了彻底的改变,毅然选择了在寺院隐居,从《荷花图卷》、《花卉图卷》等作品可以看出,多年的隐居生活使他逐渐形成了超越世俗的创作态度和脱俗雅致的审美风格,为之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花甲之后,朱耷离开寺院,并开始了游历生活,访遍了名川大山,寄情于山水之间.所以该时期的作品较之以往更加具有气势,主观情感表现也更加明显.晚年时,朱耷逐渐归于平静,不在轻易愤怒或感慨,而是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开始追求最纯粹的艺术.这一点从他的花鸟画作品中就可以看出,画面中的花鸟已经简约到了极致,没有一丝冗繁.朱耷有自题山水册,诗云:“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薍石枒杈树,留得文林细揣摩.”足为其生涯与艺术交融之写照.

二、朱耷花鸟画构图特色

1.简约含蓄

中国画历来有少即是多、以一当十、计白当黑等说法,充分体现出了中国画艺术所具有的辩证色彩.对于朱耷来说,多年的隐居经历,使他在物质方面无欲无求,逐渐形成了平和、淡然的心态,所以其创作风格一定是简约的,这一点在构图方面有着鲜明的体现.多数作品中,朱耷都将原本复杂的表现对象精简到极致,但是却又能用高超的技法对它们的物态和情态进行最精准的描绘.以《孤禽图》为例,硕大的纸面上,只有一定飞禽孤零零的位于画面的下方,除此之外全部为空白.从物象描绘来看,飞禽虽然所占画幅不大,但是描绘却十分传神,扁圆的眼眶中似乎可以来回转动,并定格在朝着天空展望,虽然缩着脖子,但是腿部却是十分有力的,给人以振翅欲飞之感.从画面留白来看,大面积的留白,可以与物象产生强烈的对比,最大限度的突出物象,在此基础上,留白还给人以简洁明快、空旷辽远的感受,更像是一个引子或催化剂,引导观众的思绪向更加深远和辽阔的空间延伸.朱耷深谙此道,所以坚决的去除一些多余部分,没有任何犹豫,使整个作品更像是一首抒情诗,创作者负责提供意象和空间,而欣赏者则可以放飞思绪,尽情遨游,这正是简约的魅力所在.

2.开合有致

花鸟画构图中,对于物象安排是极为讲究的,除了满足一般的形式和规律外,还讲求“取势”,即画面中的各个物象是呈现出一定是有聚合、收拢规律的,以获得气韵生动的效果,否则就会造成画面呆板和凝滞.对此朱耷也是十分看重的,其构图中的开合节奏,就像是人的呼吸一样,不但井然有序,而且与全身相协调,给人以平稳舒服之感.如《梅花图》,物象整体位于画面的右下方,粗枝梅干分别向上方、左上方和右上方出枝,这正是构图中的“开”,随后,又有一枝贯穿于画面的左右,最终在画面最左侧结束,則是构图中的“收”,从开到收,整个梅花的位置、姿态都恰到好处,丝毫没有给人以机械和牵强的感觉.《鱼》中,只有一条鱼从右侧缓缓的向左侧移动,由此也将整个画面分为了上下两个部分,上方是竖着排列的诗印,下方是横向游动的鱼儿,既有对比,又有统一. 开合本是一对矛盾体,并衍生出了无数个小矛盾体,但是创作者却可以凭借高超的创作技法巧妙化解的这些矛盾,这个化解的过程,也正是引导观众从开到合,从头至尾,从浅入深理解和体验作品的过程,是需要以极为丰厚的艺术素养和精湛的创作技法为基础的.

3.造险破险

清代书画理论家杨恩寿在评价朱耷的作品时曾提到:“山人玩世不恭,画面奇肆”,从表面上看,是说朱耷的构图较为随意,其实是这看似随意的安排却是经过苦心经营的,“奇肆”说的就是这种造险和破险.造险就是随意安排物象,将自己逼近一个绝境,而破险则是将险势一点点掉,给人以绝处逢生,柳暗花明之感.以《石头野菊》为例,画面中的山石占据了很大的画幅,而且上宽下窄,在充分表现出空间纵深感的同时,也给人以不稳定之感,对此朱耷从两个角度将其化险为夷,先是在上下两头添加新的物象,是上中下三部分相统一,获得视觉上的平衡性.然后用墨色的浓淡进行控制,粗的地方用淡墨,细的地方用浓墨,再次形成了视觉上的平衡.这种造险和破险,使不同物象之间、物象和留白之间,形成了积极的互动关系.先利用造险,抓住观众的眼球,然后再引导着观众一步步欣赏破险的过程,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而且在物象造险和破险的同时,也将留白分隔成了不同的形状和面积,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和鲜活性,让气韵在其中自由游走,正式对中国画所追求的“气韵生动”的最好诠释.

4.动静皆宜

与西方绘画不同,中国画采用的是散点*这种观察方法,这就决定了创作者可以通过移步换景来组织构图,画面中的物象虽然是静止的,却又分明给人以动态的感受.原因就在于创作者通过对物象位置、取势的安排,获得了一种空间上的可游、可居、可行.对此朱耷是十分擅长的,一花一草,一石一木,都给人动静皆宜之感.以《鱼鸭图轴》为例,该作品长达五米多,为了便于印刷,一般都是以三张横幅的形式出现在画册中,每一张的构图都是完整的,连起来又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第一幅中,先是有七条小鱼从右往左游动,近处的小鱼体积大,墨色重,远处的鱼儿体积小,墨色浅,而且七条鱼之间有藏有露,形成了一种向前的动力和气势,特别是最前方的两条鱼,更是给人以努力向前冲的感觉,也引导着观众继续观看.第三幅中,是对五只鸭子的描绘,这五只鸭子中,有四只位于画面的右侧,或高或低,或藏或露,并朝着同一个方向观望,也自然引出了最左侧的鸭子.在对这只鸭子的刻画中,朱耷使用了夸张的手法,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时也利用这种夸张获得一种动势,即这只鸭子好像是这群鸭子的首领,小鸭子正朝着大鸭子游动,可谓是形静意动,形动意生,里应外合,得其神韵.

5.夸张变形

受到特殊生活经历的影响,晚年的朱耷在创作心态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甚至一度到了精神失常的境地,所以在其晚年作品的构图中,经常出现夸张和变形,似乎只有通过这种构图方式,才能使自己的情绪得到充分的抒发.以《孔雀牡丹图轴》为例,这时朱耷65岁时创作的,被美术史学家认为是中国最早的讽刺作品.作品以三只孔雀为主要表现对象,采用了上下两段式构图,但是上方这只看似振翅欲飞的孔雀,却占据了三分之二的面积.而且仔细观察后会发现,孔雀想要飞起来,但是所站立的石头并不稳定,使它随时都有跌倒的危险,而下面的两只孔雀则像是看笑话一样,乐于看到上方孔雀的跌倒.很显然,上方的这只孔雀正是清王朝,而下方这两只孔雀则是明室后裔的自己.《瓜月图》中,先用浓墨对右下方的瓜进行描绘,浓淡变化十分得当,突出了物体的体积感.按照常理来说,与之对应的左上方的月亮,也应该是细致描绘的,但时朱耷却仅用一条线,勾勒除了月亮的轮廓,将自己高傲、孤寂,苦痛,仇恨,无奈,轻蔑情绪予以了最极致的抒发.

综上所述,历朝历代的名家都对构图的重要性进行过强调,也纷纷做出了新的探索,由此使花鸟画的构图百花齐放,精彩纷呈.对于朱耷来说,其对构图也是十分重视的,善于根据表现对象的需要,选择最契合的构图形式,在形成个人风格同时,其构图理念和技法也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能够对当代花鸟画创作起到多方面的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河南艺术职业学院美术系)

朱耷论文参考资料:

罗密欧和朱丽叶论文

结论:朱耷花鸟画构图特色为适合朱耷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朱耷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