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论文范文资料 与对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经济体制改革探究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经济体制改革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2-07

《对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经济体制改革探究》:本论文可用于经济体制改革论文范文参考下载,经济体制改革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1985年戈尔巴乔夫执政后,苏联对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改革.虽然改革在某些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整个改革进行得并不顺利,经济体制改革最终失败,这成为苏联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的重要原因.通过对戈尔巴乔夫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内容、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的深刻分析,将有助于我们在以后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中扬长避短.

一、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

1.国内面临三大挑战.首先,面临的仍是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模式.这种模式早已失去动力机制,成为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阻力.其次,经济增长率与经济效益日益下降的趋势得不到有效遏制.1976—1980年苏联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还为4.2%,而1981—1985年则下降到3.3%,工业产值同期由4.3%下降到3.2%,社会劳动生产率同期由3.3%降到3.1%.再其次,农业仍然呈现衰退趋势.由于苏联被迫大批量进口食品和食品原料,这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调整,使市场供应更加紧张,外汇资金更加短缺.

2.国际上面临三大挑战.首先,与美国经济实力的差距呈拉大趋势.苏联农业劳动生产率从1966年到1984年,一直停留在美国的20%—25%水平上.其次,越来越难以应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据有关材料估计,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科技水平要相差15—20年.在苏联,阻碍新技术成果及时应用的原因很多,但主要还是经济管理体制方面的因素.再其次,面临社会主义国家改革潮流的挑战.自50—60年代南斯拉夫、匈牙利等东欧国家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改变了这些国家的面貌,使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中国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对农业和工业体制进行改革,并取得显著成效.

二、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针和主要内容

苏共二十七大上确定了“加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方针,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正是围绕着实现这一战略方针而展开的.

1.调整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一方面,继续完善国民经济管理中的集中原则,着重提高集中领导经济的效力;另一方面,扩大联合公司和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不允许由*来解决大大小小的各种问题.同时,企业实行完全的经济核算,实行以收抵支和自筹资金.

2.加强对商品货币关系的利用.改革的主要措施:(1)计划成立跨部门的生产联合公司和工商业联合公司,生产和销售轻工业产品,同时扩大公司直属商店的贸易;(2)把价格体系作为整体进行有计划的改造;(3)财政信贷方面,在收入再分配中不允许靠盈利企业、部门和地区的收入来弥补落后企业、部门和地区的亏损.

3.推行改革新措施,加速农业发展.农业改革的主要方向是:放宽政策、下放权力、搞活企业、改变管理方式和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三、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失败的原因分析

1.客观原因.(1)西方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使其逐渐照搬西方发展模式,离开了本国的国情,逐渐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发展道路.(2)从苏联发展的历史来看,改革最终失败,其根本原因是没有对斯大林体制模式发生根本性的触动.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已经失去了动力机制,存在着种种严重的弊端.在苏联长期缺乏理论创新,经济理论没有与时俱进.(3)既得利益集团对改革的阻碍.首先,*领导层对改革持不同意见.其次,很多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人害怕改革使自己失去权力,所以对改革持不积极的态度.再其次,部分行政机关人员和部分企业领导人害怕承担责任,对改革持观望态度.(4)大部分劳动人民对改革没有充分的认识,他们不清楚正在进行的改革能为自己带来什么利益.因此,很大一部分人对改革一直持观望态度.(5)来自传统思想方面的阻力,一部分持传统思想的人对改革进行抵触.(6)国内经济发展自70年代以来呈下降趋势,人民的生活水平没有明显提高,加上长期以来逐渐形成的官僚主义,使党在人们心中的威信下降.因此,党在领导经济改革时,无法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7)国内民族矛盾长期存在,一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在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国内民族矛盾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这就使经济改革在国内没有一个稳定的环境.(8)政治体制改革出现失控,使得人们思想混乱.因此,经济体制改革没有良好的政治环境,使得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些具体措施不能有效实施.

2.主观原因.(1)在经济改革之前,戈尔巴乔夫没有对改革进行充分的思想讨论,使得党内高层领导没有统一认识.针对经济改革的具体方针和政策,高层领导之间存在不同意见.在改革中,没有先进行试点,循序渐进,而是在短期内全方位变革,使得改革没有侧重点,客观上不利于改革的具体政策的高效执行.同时,改革中涉及大量人事变动,侵犯了很多官僚的利益,这在客观上为自己的改革树立了更多敌人,使他们成为改革的阻力.(2)急于求成的改革违背客观经济规律.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在推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不是着力及时调整严重不合理的经济结构,而是实行加速战略,这是迈出错误的第一步,加速战略与经济结构的调整存在尖锐的矛盾.由于加速的重点仍然放在重工业,结果使国民经济比例更加失调,使消费品市场更加紧张.这种经济状况使得广大人民感受不到经济改革带来的实惠,从而对改革持消极态度.(3)戈尔巴乔夫没有选择好经济改革的突破口.经济体制改革没有从农业开始,影响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市场供应紧张是苏联长期存在的一个尖锐问题,苏联轻工业和食品行业的原材料大部分来自农业.因此,在农业方面进行改革最容易在短期内使人民获得实惠,看到改革的希望,也为进一步的改革奠定基础.(4)改革中没有将人民的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使人民既感受不到近期利益,又看不到长远利益.因此,改革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5)在完善国民经济管理中,放权过大,破坏了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使得*无法从全局出发,对国民经济进行有效调节和领导,*的方针政策难以贯彻执行.(6)在改革中,没有树立科学的社会主义观,给人们造成思想混乱.同时,过分强调私有化,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这一措施直接动摇了社会主义经济.(7)戈尔巴乔夫不具备领袖素质.他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妥协动摇,优柔寡断的决策风格,使自己立场不坚定,制定的改革方针、方案和措施经常因遇到阻力而摇摆,使改革的支持者和拥护者弄不清改革的方向.(8)在经济改革中,过分依赖西方的援助,而不是依靠本国的资源,放弃了独立自主的原则,这直接为改革埋下了隐患,最终将导致改革的失败.

四、启示

1.改革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因此,执政党在进行经济改革之前,必须进行思想大讨论,统一认识,使得全党对改革保持高度一致的态度.同时,执政党必须掌握国家舆论导向,避免造成思想混乱,使得一切宣传机构为改革服务,并让人们在改革之前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在舆论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执政党还必须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2.在处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时,既要尊重市场的基础作用,同时还要注重国家的宏观调控.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政府应该做到对其有所控制,把握该行业的底线.国家应该拥有适量的大型国有企业,把国家的经济命脉牢牢掌握在政府手中,这样才能为改革创造稳定的经济环境.

3.农业对于任何国家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我们在什么时候都要重视发展农业,只有农业发展了,才能为其他行业改革提供物质基础.同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保持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平衡.

4.政府在改革中应该关心人民的福利,使得人们感受到改革给自己带来的益处,充分调动广大劳动人民的对改革的积极性.

5.在任何改革中,领导改革的决策者对改革的成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改革的领导人,必须具有改革的坚强决心,同时要掌握国家武装力量,要能够控制国内大局,使得一切改革都在掌握之中.

6.各级干部在改革中是具体的执行者,关乎改革的进程和实效.因此,必须加强干部队伍的管理,使得改革的具体政策能有效执行.

7.在进行改革的初始阶段,根据本国当前的具体国情,可以先进行小范围的试点,通过试点的结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实践效果,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有步骤的、分阶段的改革,这样就能使得整个改革在平稳中进行,不会对社会造成大的震动.

8.改革应根据本国国情,不可照搬别国成功的模式.同时,任何国家的改革都应该充分依靠本国的力量,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可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别国的帮助上,这样才能维护本国利益,掌握本国的命运.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经济体制改革论文参考资料:

经济体制改革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杂志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金融经济杂志社

生态经济论文

宏观经济管理杂志社

结论:对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经济体制改革探究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经济体制改革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经济体制改革是什么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