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品德论文范文资料 与品德和社会教学中国际意识渗透策略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品德范文 科目:本科论文 2024-03-05

《品德和社会教学中国际意识渗透策略》:本文是一篇关于品德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义务教育品德和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把“国际意识”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进行强调,提出“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开放的国际视野”这一目标要求.笔者以为,“品德和社会”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相结合的课程.所以,在品社教学中渗透国际意识,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基于学生实际需求开展有效教学.笔者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点教学策略.

一、梳理序列主题,渐进目标定位

以浙教版《品德和社会》教材为例,世界板块的内容具体分布如下:三年级下册共3课,占整册教材的21%;四年级下册共3课,占整册教材的23%;五年级下册共2课,占整册教材的18%;六年级下册共5课,占整册教材的42%.

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笔者将所有涉及世界板块的教材在整个体系中进行分析比照,梳理出序列主题,建构起立体化的目标定位,以渐进式进行学习(如表1).

由此可见,世界板块的学习是品德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中的国际资料的基础上,渗透国际意识于平时生活中,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也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基于教材内容,探寻教学方法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学习的模式是用来识别学习的结构和过程的,它对于理解教学和教学过程,以及如何安排教学事件具有极大的应用意义.最典型的学习方法是对信息的加工,根据梳理过的教材内容,笔者采取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主题探究法

笔者认为,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融入“品德和社会”课程的学习中来,不再是以被动地姿态来接受知识,而是以主动学习的方式来参和主题探究的模式,在课程的时间上也可以打破传统的课堂时间安排,比较有弹性的课时安排更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

如在浙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爱和平》教学时,笔者给学生一个主题“如何共创和平?”让学生自主探究、剖析现象、展望未来,有些学生收集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典型人物和事例;有些学生提供视频,全班一同感受国际和平组织在促进世界和平中起到的伟大力量;有些学生以小组讨论方式,商量为了和平该如何贡献自己的力量等有主题的围绕探究,使得教学目标清晰、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学习思路的拓展和发散.

(二)资料收集法

学生积累资料的方法很多,从教材中、课文中收集资料就是其中的一种.鲁迅先生在谈到收集资料的重要性时说过:“无论什么事,如果不断地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在教学浙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世界之窗》这一课时,有一个环节是聊聊各国的饮食文化.在教学前,笔者鼓励学生观察家庭、学校和商店里的进口食品或品牌,在世界地图上寻找这些食品或品牌所在国家或地区的位置,从学生熟悉的食品或品牌切入.作为延伸,在五、六年级时,拓展学习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历史、经济方面的知识,如结合奥运会、 等国际性活动,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收集和学习主办国或地区的地理、历史知识和风土人情,以及该国或该地区和我国的联系,时效性强,趣味性浓.

(三)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互动的一种提高学生参和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如在学习浙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世界真奇妙》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开了一个各国文艺作品展览会,以主持人的角色来介绍这些文艺作品,身临其境,达到了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依托多种方式,增加信息素材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提取的过程,而是新旧知识经验间的相互作用、学习者内部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教学不能无视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简单地从外部对他们实施知识填灌,而应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经验为基础,主动去建构、生成知识.这就需要依托多种方式,才能完成对知识意义的建构.

(一)夯实“过程化”的资料积累

笔者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对课前准备、课堂生成、课后拓展的连续性过程积累,既是活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也是引导学生变“纸上谈兵”为“实践运用”.

如在教学浙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们的地球》一课前,笔者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完成了一张调查表(主要了解大洲的名称、主要地形及代表物、生活的主要人种和其他感兴趣的内容),在收集资料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兴趣和理解,在课堂上的交流及资料补充都及时、有效.

又如在教学浙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不平静的世界》一课前,笔者让学生自主设计课前调查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如以下两位学生设计的课前调查.

A生是以表格形式呈现的:

B生是以问题形式呈现的:

我们儿童眼中看两次世界大战:

我知道爆发世界大战的原因:

在收集过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

课堂中,学生在小组交流时,对查找的资料进行汇总、删选,把最有用的信息保留下来进行集体反馈,夯实了“过程化”的资料积累.

(二)尝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

在资料收集的方式上,笔者提倡个性化的学习形式.让中年级学生剪剪、贴贴、画画、说说等,记录收听、收看国际新闻所获得的信息,并在教室板报上开辟了“国际视野”的栏目,及时公布学生的学习成果;让高年级学生运用表格、图形、文字、照片等形式,关注国外要闻、时事政治,以此来积累素材,如在教学浙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课时,让一个大组的学生拿来了家里的外国食品,让一个大组的学生提前做好了ppt播放本地市场上的外国品牌,让一个大组的学生课前调查家庭使用外国物品的情况等因为有了课前的调查和采访等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方式作铺垫,学生有了许多的感性认识,再加上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学生社会性的发展表现在:量的增加——让学生从多个领域了解经济全球化现象;质的提升——思考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文化艺术以及人们生活等的影响.

品德论文参考资料:

思想品德论文

品德和社会论文

结论:品德和社会教学中国际意识渗透策略为大学硕士与本科品德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品德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