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舜帝归葬论文范文资料 与舜帝归葬地考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舜帝归葬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4-09

《舜帝归葬地考》:此文是一篇舜帝归葬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摘 要:舜帝的归葬地存有十余种说法,在秦汉以前主要有三种:司马迁主張的“江南九疑”说;墨子主张的“南己”说;孟子主张的“鸣条”说.其他说法多从此三说生发而来.根据《山海经》、《楚辞》中关于舜帝归葬地的神话记载看,舜当葬于江南九疑.从历史学、考古学的角度也可以印证此说的正确性.除此外,二妃的传说在湖湘地区广为流传,也从侧面印证了舜之归葬地在江南九疑.舜之归葬地之所以产生异说,和上古墓葬制度、巫文化的兴盛及学者的情感偏见等因素相关.

关键词:虞舜;江南九疑;南己;鸣条;神话

中图分类号:I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605(2017)02-0109-04

虞舜为五帝之一,乃中华道德文明之始祖.关于舜帝的出生地、履历地、归葬地历来存在异说.其中归葬地引起的争议最大,从战国到秦汉时期主要存在三种观点,后世诸多分歧皆由此三种观点生发而来:

1.“江南九疑”说.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载:“(舜)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1]44《礼记·檀弓上》记载大致同:“舜葬于苍梧之野,盖二妃未之从也.”[2]64此说又衍生出宁远九疑山说、道县鬼崽岭说、梧州金鸡岩说.南己之说、鸣条之说也常引此说以证己说的正确性,然却是旁证,而非主证.2.“南己”之说.此说见于《墨子·节葬下》:“舜西教乎七戎,道死,葬南己之市.”[3]181吕不韦等人所编《吕氏春秋·安死》也记载:“舜葬于纪,市不变其肆.”[4]277据《墨子》及《吕氏春秋》所言,舜当葬于秦地或更远的地方.然此说也常为鸣条之说、江南九疑说引用.有学者引《诗经·小雅》云:“滔滔江汉,南国之纪.”[5]422认为南纪在江南.然此仅为鸣条之说、江南九疑说的旁证.由于今天陕西学者对舜陵研究不多,南己之说尚未独立,然由于墨子生活年代比孟子及司马迁要早,故此说有其特殊意义,但该说随着墨家的消亡影响渐小.3.“鸣条”之说.此说出于《孟子·离娄下》:“(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6]537《今本竹书纪年·帝舜有虞氏》:“鸣条有苍梧之山,帝崩,遂葬焉,今海州.”[7]200由此说又衍生永济鸣条岗说、定陶鸣条说、连云港市云台山(海州)说、陈留平邱鸣条亭等说.

在以上三说中,由于“江南九疑”说被司马迁写入正史之中,《史记》为二十四史之首,司马迁写史又被人誉为“实录”,影响日益深远,后来得到了官方的正式承认.历朝历代的帝王祭祀舜帝都前往九疑山,而不是往山西、陕西,更别说江苏的连云港了.但司马迁对舜帝的记载也不一定可信.下面这条就多引起学者非议:“(舜)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1]44舜帝年寿一百岁,这在上古时期几乎没有可能性.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成果及本人根据甲骨文“年”“岁”及小篆“载”的分析,上古帝王平均在位时间约为三十六年、平均寿命约为五十二岁.而且《史记》记载舜帝一百岁了还南巡江南,就更没有可能性了.既然舜帝连南巡的可能性都没有,怎么可能葬于江南九疑呢?这一点是主张舜归葬地在江南九疑的学者难以绕过的圈子.司马迁为什么要“编造”这一历史呢?不少人推测这是服务于政治的需要,是司马迁从学理上论证汉朝大一统的合理性和正确性.《史记》所载历史从五帝开始,且五帝的足迹遍布于整个中华大地,《史记》的撰写确实应该有这方面目的.

那是否可以说舜葬于江南九疑是司马迁虚构的,而墨子“舜葬于南己”之说或者孟子“舜葬于鸣条”之说是正确的呢?也不一定.墨子没有去过秦国,但墨家学派有巨子去过秦国,巨子在墨家学派内享有绝对权威,先秦史料有明确记载的巨子有孟胜、田襄子、腹黄享(见于《吕氏春秋》),其中腹黄享就活动于秦国,《墨子间诂·墨子后语上》载:“腹黄享为墨者巨子,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等腹黄享对曰:‘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黄享不可不行墨子之法.’”[3]722秦惠王时正是秦国势力东扩之时,自然需要有人为他的东扩寻找理论上的依据.《墨子》是墨子弟子或再传弟子所编,腹黄享距离墨子大约百年左右时间,正是《墨子》成书时间,如果司马迁是出于政治需要,腹黄享也完全有可能利用自己的权力抬出墨子替秦国说几句话.后来,吕不韦在《吕氏春秋·安死》记载:“舜葬于纪,市不变其肆.”[4]277可见,墨家此说确实影响到了秦朝的上层统治者.孟子也是如此,孟子曾游历魏国,和魏王关系也较好,说舜葬于鸣条也不能排除为魏王服务的目的.

先秦史料关于虞舜的各种记载,可能来源于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

那么,秦汉以前关于舜帝归葬地有哪些神话,这些神话是否也存有矛盾呢?关于舜归葬地的记载,《山海经》记录最多,下面一一列出:

“湘水出舜葬东南陬,西环之.入洞庭下.一曰东南西泽.”[8]332

“兕在舜葬东,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8]272

“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8]273

“知人名,其为兽如豕而人面,在舜葬西.”[8]275

“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8]459

“有阿山者.南海之中,有氾天之山,赤水穷焉.赤水之东,有苍梧之野,舜和叔均之所葬也.”[8]364

《山海经》的这些记载见于《海内东经》、《海内南经》、《海内经》、《大荒南经》四个部分,未见于《海内北经》、《海内西经》、《海外经》中.也就是说以墨子为代表的“南己之说”和以孟子为代表的“鸣条之说”在《山海经》这部神话著作中找不到依据.《山海经》中关于舜帝归葬地的记载分在四经之中,四经中提到的归葬处貌似有别,实际上是指一处.如《海内东经》中有湘水、洞庭,且指出舜归葬地在湘水东南.据此可以判断舜归葬地在海内东经之东南,这和《海内南经》所载并不相矛盾,《海内南经》也记载舜葬地在“湘水南”,《海内经》虽未载舜归葬地在湘水南,但却指明“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8]459,且归葬之处有苍梧、九疑山,这正是在湘水之南.而《大荒南经》中也提到苍梧之野、南海等,也当和其他经所指同一处.之所以称《大荒南经》应该是离政治中心较远之缘故,但还在海内.舜归葬地在《山海经》不同经中都有记载,一则可能和上古时期地理概念不如后世清晰相关;二则每经中所载神话并不一定就是本经范围内的神话,只是在本经内流传的神话.而舜帝归葬地的神话以《海内南经》为中心,向四周扩散开来,故见于多经之中.除《山海经》外,屈原的作品中也多引用神话:

舜帝归葬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舜帝归葬地考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舜帝归葬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舜帝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