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视角论文范文资料 与新型职业农民培养问题视角、方法和成果转化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视角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3-01

《新型职业农民培养问题视角、方法和成果转化》:关于免费视角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视角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摘 要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重大问题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其跨学科的研究视角、纵向生成的研究内容、注重实证的研究方法以及将研究成果进行政策转化的逻辑进路,不仅是对教育科学研究的创新,更是一种回归教育研究本质的探寻.其提出的分类培养、双链融合、集群配置、多元协作、学习共同体构建、信息技术应用等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路径和方式以及相关政策建议,内含了质量、效益、精准、协调、绿色等理念与思想.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跨学科;分类;集群;双链融合;成果转化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15-0026-05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是一篇大文章,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养重大问题的研究则更突显出其宏大的战略思维和深远意义.2017年2月,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重大问题研究”顺利通过验收并鉴定为优秀,该课题不仅取得了丰硕成果,也为我们开展同类研究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研究视角:是“教育培养”而非“教育培训”

教育培养,着眼于可持续发展和制度化.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有其深刻的价值诉求.农业农村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根本问题.农民的变迁伴随着现代化的过程,农民变迁问题解决不好,必会影响到农村稳定、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农民变迁有两个向度:一是农民转化为市民,其身份的转变必然伴随其经济生活背景的转变;二是农民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其角色的转变必然伴随其思想观念的转变、知识技能的转变、职业观的转变,这种转变将深刻影响农业农村发展的形态和质量.由此可以看出,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关乎农民增收、农业稳定,更关乎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的质量和进程.正是基于深厚的实践背景和现实诉求,使得此课题选题的核心价值和深远意义愈发凸显.

着眼于农村农业发展需求,课题组将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价值目标即新型职业农民所承载的职业责任细化为四个方面:一是普及和应用科学技术,对农业新技术始终保持敏感性和积极性;二是转变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与现代农业的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经营要求相适应;三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即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是培育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的基本构成单元和细胞;四是担负起新农村建设和文化传承重任,即新型职业农民是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文化传承、*管理等方面的重要推動力量.

什么样的新型职业农民才能有如此担当?“新型”体现于素质,“职业”受之于使命.课题组认为,新型职业农民首先是农民,具有成为农民的基本特征,此外还要成为农业产业链条中的市场主体,并把务农作为终身职业,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现代责任观念.而要实现农民职业价值目标,就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性素质,即农业的复杂性决定了新型职业农民素质的综合性.课题组将这种综合性素质要求概括为“综合的文化素质”“较强的能力素质”“与时俱进的观念素质”.与传统农民相比,社会对新型职业农民在文化、能力、观念等方面都有非常高的要求.要塑造出合格的新型职业农民,就必须要提供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培养服务.这正如课题负责人张晓山教授指出的:“我们设计了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养路径,注意是‘教育培养’,而不是‘教育培训’.我们不是仅局限于职业教育,而是着眼于多种形式、多个方面的教育;不是仅针对在校学生,而是把重点放在在职务农、有一定生产经营规模和经营能力农民的教育培养上;不是仅立足当前,而是着眼于保持农业先进生产力的可持续性.”[1]

二、研究方法:跨学科与重逻辑、需求、实证和因果律

综观近十年来我国教育研究方法的特点,可以将其概括为五方面:以思辨研究为主,量化研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质性研究和混合研究比例很小;思辨研究主要以理论思辨为主,量化研究呈现多样化发展,质性研究以个案研究为主,研究者主要来自高校和教育研究机构[2].以此反观我国当前的教育科学研究领域,其也呈现出上述研究状态或特点,尽管很多课题组在最初设计研究方案时通常会考虑到多学科性、综合性研究方法的运用,但事实上其整个研究过程仍以理论研究为主,辅以简单的量化分析,其对于问题研究的方法论辨识不清,进而导致所建构的理论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对策建议”成为无意义的表达,即体现为三个不足:对基层教育实践的指导性不足,对顶层政策设计的干预性不足,对理论创新的突破性不足.

本课题研究坚持了问题逻辑、需求逻辑、方法逻辑的统一,在研究过程中追求目标、手段与结果的一致性.首先,从课题组成员组成上看,既有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资深实践者、深谙教育规律的理论研究者,又有农业农村问题研究领域的资深专家,还有农村职成教育行政领域的管理者,此成员组成架构保障了各个子课题研究的权威性与科学性.其次,课题组力求将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问题放在教育系统改革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大背景下来考察,从本质性问题入手,从农民需求出发,以大规模调查和深入访谈为主要研究方法,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术性和应用性相结合,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结合,院校实践与政策推动相结合.课题组通过典型调查(如选择具有一定成绩的涉农教育机构,对其教育内容、方法进行访谈,总结其有效的经验;对地方已经形成的新型职业农民典型做法进行分析,研究其生成环境)、个案访谈、问卷调查、国外调研等方法获得有关职业农民教育培养的第一手资料;同时通过对农业部、教育部以及省、县、乡等各级干部的深度访谈,从政府层面了解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政策出台的背景、依据、意义及其问题等;并组织11个省(市)的有关教育培养机构力量,分省开展地方性研究.在问卷调研中,调查问卷发放范围包括北京、上海、山东、安徽、福建、河南、河北、四川、内蒙古、黑龙江、云南等11个地区,并回收有效问卷4116份,问卷设计采用统一的框架、基本相同的问题及统一的标准化指标,深入调查农民素质现状、教育培养需求(包括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方式等)和政策需求等内容.其样本选择和需求导向的问卷内容设计保证了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客观性和民本取向特征.

视角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问题视角、方法和成果转化为适合视角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视角的意思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