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农民群体分异论文范文资料 与农民群体分异和新农保制度评价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农民群体分异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2-18

《农民群体分异和新农保制度评价》:这是一篇与农民群体分异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摘 要:基于对湖北省孔镇的问卷调查,运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考察了农民对新农保制度的评价.将样本农民分为适龄参保群体和已受益群体,从农民群体分异视角,探讨影响农民制度评价的内在机理.调查发现,农民对新农保制度倾向正向评价,其中已受益群体更倾向正向评价新农保.回归结果显示,影响农民对新农保制度评价的因素存在明显的群体分异:影响适龄参保群体对新农保制度评价的因素主要为年龄、身体健康状况、政治身份、收入来源、收入水平和新农保在改善贫困老年人生活方面作用的认知,而影响已受益群体对新农保制度评价的因素主要为身体健康状况、居住方式、子女孝顺与否、对新农保的了解程度、新农保待遇与本地老年人基本生活需要差距的认知和新农保在改善贫困老年人生活方面作用的认知,其中身体健康状况对不同受益状况群体影响的方向是相反的.

关键词:农民;群体分异;新农保;制度评价;受益状况

中图分类号: C9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49(2014)05-0121-08

2009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决定从2009年起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试点.2009年试点覆盖面为全国10%的县(市、区、旗),以后逐步扩大试点.目前,新农保已在全国各地普遍推行.作为新农保制度的保障对象,农民对该制度的评价可以反映新农保实施的整体效果,同时,农民对新农保制度评价的高低也是影响该项制度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的重要因素.基于此,研究农民对新农保制度的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对于进一步完善该项制度、保证其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新农保试点推行以后,学界对其做了大量的研究.在新农保试点起始阶段,主要是总结分析新农保试点的进展、成效及问题[1~2],之后集中对新农保政策进行了探讨[3~4],其中,研究者重点关注新农保的财政及筹资机制[5~7].随着新农保的进一步推广,新农保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8~9].不仅仅是新农保政策本身,新农保在农村基层的推进[10],以及农民/农户的参保意愿及行为也成为重要的实证研究方向[11~14].遗憾的是对新农保制度农民/农户满意度或评价的研究却极少,肖云、刘培森[15]以及柳清瑞、闫琳琳[16]曾对新农保满意度进行研究,李放、黄阳涛[17]对新农保实施的满意度进行了研究,但是,仅有的这些研究并没有区分已享受养老金的群体与适龄参保群体对新农保制度满意度或评价的差异.已享受养老金的群体与适龄参保群体之间,无论是群体特征还是受益状况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其对新农保制度的评价也应该存在差异.因此,现有研究的缺憾为我们提供了进一步研究的空间和必要性.

一、数据来源与变量测定

1.数据来源

本研究所用数据来源于湖北省孔镇农村居民开展的问卷调查.孔镇位于湖北省黄梅县中部

基于学术规范,本文对所涉及的乡镇名进行了技术处理.,辖35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全镇现有人口12.8万人,版图面积12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万余亩,水面积21300亩.研究之所以选择孔镇,一是因为孔镇地处中部地区,是比较典型的内陆农村;二是因为孔镇所在的黄梅县是我国第二批新农保试点县,早在2010年10月便开始推行新农保试点,课题组进行问卷调查之时,当地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已发放一年多,农民也已经较好地感受到了新农保的作用,因此可以较客观地评价新农保制度.本次调查从孔镇抽取了4个行政村进行问卷调查.

2011年12月中旬,由华中农业大学社会学系研究生组成的调查团队赴孔镇进行了为期3天的集中调查.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80份,收回有效问卷373份,有效收回率为98.2%.根据研究设计,剔除具有缺失变量的问卷,剩余问卷343份.调查样本体现了青壮年男性劳动力大量转移后的村庄人口特征:从性别构成方面看,男性占39.4%,女性占60.6%;从年龄构成方面看,平均年龄为55.271岁,标准差为13.199岁;从文化程度方面看,未受过正式教育的占36.2%,小学的占31.8%,初中的占24.8%,高中/中专及以上的占7.3%;从身体健康状况方面看,非常好的占42.3%,比较好的占27.4%,一般的占17.5%,比较差的占11.1%,非常差的占1.7%;从政治身份来看,党员的占9.3%,群众的占90.7%.

3.变量测定

(1)因变量.本文的自评因变量以“总体而言,您对本地新农保制度有何评价?”这个问题来度量,农民的回答为“非常好”、“比较好”、“一般”、“不太好”、“很不好”,因为选择“很不好”的仅1人,所以这里将“不太好”和“很不好”进行合并,形成“不太好”项.

(2)自变量.考虑到农民的个体特征、收入状况、亲子关系、政策认知及参保情况均可能会影响农民对新农保制度的评价,因此,本文选取了五个层次的13个自变量.所有变量的具体含义、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

二、实证结果分析与讨论

问卷调查发现,认为本地新农保制度非常好的样本占21.9%,认为比较好的占36.7%,两者共占58.6%,认为本地新农保制度一般的样本占35.6%,而认为不太好的仅占5.8%.应该说农民对本地新农保制度倾向于做出正向的评价.为进一步探讨影响农民对新农保制度评价的因素,本文利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运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估计,结果见表2.

1.影响农民对新农保制度评价的因素分析

模型1为总体样本的回归结果,反映个体特征的5个变量中,年龄、文化程度、政治身份3个变量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年龄变量在1%的统计水平上对新农保制度评价呈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年龄越大的农民对新农保制度的评价越高.文化程度、政治身份变量均在10%的统计水平上对新农保制度评价呈显著的正向影响.文化程度越高,农民对新农保制度的评价越高.政治身份对新农保制度评价的影响表现在:相对于非党员,党员对新农保制度的评价更高.

农民群体分异论文参考资料:

农村农业农民杂志社

结论:农民群体分异和新农保制度评价为关于农民群体分异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农民群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