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岭南音乐论文范文资料 与立足区域音乐多元一体格局书写岭南音乐传承新篇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岭南音乐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3-24

《立足区域音乐多元一体格局书写岭南音乐传承新篇》:本论文可用于岭南音乐论文范文参考下载,岭南音乐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域音乐研究这一领域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进入到新世纪以来,随着文化地理学、音乐人类学、区域社会史等多种研究视角的兴起,区域音乐研究也从宏观的音乐“色彩区”分布研究而逐渐向特定的区域研究深化.岭南地处中国最南端,既是中国音乐对外传播的重要口岸,也是百越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汇点——这一文化地理特点使得岭南传统音乐极具研究价值,继“2012中国广州岭南传统音乐研究和传承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大学召开之后,近年来该领域研究又有进一步的发展,为促进学界对话,2015年10月29日至31日,由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主办的“2015中国广州第二届岭南传统音乐研究和传承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大学桂花岗校区广州大学学术交流中心顺利召开,来自全国各单位的一百多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本次研讨会设置了“岭南传统音乐的传播”“岭南传统音乐的田野考察和个案研究”“岭南传统音乐的历史及流变研究”“岭南传统音乐资源在当代的挖掘和传承”“多学科视野下岭南传统音乐研究”“研究生论坛”等六个议题.从本次论文的主要论题来看,较之上一届“岭南会议”更为深入,从理论方法到研究视角,从田野考察到案头研究,都体现了区域音乐研究新的学术增长点.

一、区域边界和文化流动:

岭南传统音乐研究的“跨界”新视野

区域问题是区域音乐研究的基本问题,从最初立足于特定边界地理区域,到近年来逐渐关注到“文化区域”的概念,再到突破既有区域边界,在多区域互动的关系中重新审视区域音乐,“跨界”的意义根本上在于突破我们固有的对于地方音乐地域边界和族群边界的认识,在更为广阔的“关系”中来重新审视“地方乐种”.在本次会议中,区域间文化流动下的“乐种研究”成为了诸多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如樊祖荫在《岭南传统音乐的区域问题》一文中提出以乐种研究为立足点,打破原有的地区分割方式,使乐种的研究具有“岭南音乐”的整体感.萧梅的《流动的岭南:从田野中感悟历史和区域文化中的乐种研究》论述了潮(潮汕)汉(客家)间区域音乐文化的流动对于潮州音乐、广东汉乐地方乐种形成的影响,进而提出乐种研究中“制度研究”的重要性.刘瑾的《文化生态和文化变迁——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东音乐在上海的兴盛现象考察》、李岩的《粤乐唱响上海滩——从文化变迁视角看广东音乐驻沪成因》、李亚的《听见历史:广东音乐在当下的上海》从不同角度考察了近代以来上海文化生态、江南丝竹、“国乐”改进对于广东音乐乐种形成的重要性.刘德波的《岭南音乐文化在马来西亚的传播及其影响》、佘一玲的《潮音联系的精神纽带——泰国沈氏宗亲祭祖潮剧演出调查》从跨境研究的视角探讨了岭南传统音乐成为中国和东南亚华人社会文化交流和互动的内在关联和动力的可能性.

对不同区域间音乐文化的共性和差异性的“比较研究”也是一个热点,周耘在《区域音乐文化研究中的比较区域音乐文化研究》中提出通过从域内、域际至越境的比较研究实现对区域、族群、国家乃至更为宏大的时空范围的(全球)音乐文化之认识、理解和把握.杨民康《南方少数民族和跨界族音乐文化比较研究》提出把跨界族群、跨地域比较研究作为“中国音乐文化多元分层一体格局”中的一层(亚文化层)和一元,观其整体性和局部性分布之间的交叉、适应状况.田耀农《论中国传统音乐的跨区域共性联系》中提出有共性联系的区域音乐既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表征,也是中国传统音乐内在的本质规定性.刘富琳《粤港两地“八和会馆”之变迁》、仲立斌《1950年代粤港粤剧唱腔音乐比较研究》、黄东阳《从声腔形态的比较为广东汉剧寻根溯源》、欧阳兆利《赣南采茶戏和粤北采茶戏的对比研究》几篇文章都是通过对流传不同地域中的同一乐种的音乐形态、表演方式、生存状态进行比较,从而探究乐种历史变迁的脉络.

二、整体观念下岭南传统音乐的历史流变研究

本次研讨会的另一个聚焦点和新趋势是将音乐的历史研究和区域社会、文化、环境的变迁相联系,在更为有机的关系中来研究岭南传统音乐的流变,使研究呈现区域社会史的整体性视角.如乔建中在《构建区域音乐文化研究和建设学科体系的初步设想》中提出区域音乐文化研究要求把地理、历史、文化、音乐四者结合建立起传统音乐研究的一种“整体观念”和“时空观”.冯明洋《岭南传统音乐人文地理图解》、郑荣达《潮州音乐的调义问题》、孔义龙《论岭南小型铜鼓和土著铜鼓乐兴衰》、张璇《置身边缘的绮丽——广东汉乐丝弦乐曲牌研究》均采用逆向考察的研究方法,研究岭南传统音乐在旋律、板式、唱腔、形态、历史等方面的流变脉络,探究传统的形成、流传和发展踪迹,解析当下的岭南音乐文化和百越音乐文化、中原音乐文化的关系和内涵.此外,李静《俗气和俗趣:谐趣曲的编撰和探索》、居地希《20世纪30年代广州戏院、茶楼、民间乐社的兴盛——粤剧、粤曲、粤乐在广州的传播研究》、潘妍娜《20世纪20—30年代广州的茶楼歌坛和粤曲变迁》通过考察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粤剧、粤曲、粤乐的改革和广州历史社会背景之间的关系,更为宏观地认识乐种变迁的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

三、多学科视野下岭南传统音乐的

田野工作和文化阐释

不少研究者在田野工作的基础上采用多学科理论拓展研究视野,以此对以往的研究对象进行重新阐释,从而使研究呈现活态的局面.如周凯模《岭南音乐的文化阐释的学术模式构建》采用了人类学、社会心理学、乐学、乐种学的多学科视角,提出“俗象-心象-乐象-乐器-乐艺-乐文化”为阐释逻辑的学术结构模式,对岭南音乐文化进行阐释.陈雅先《潮州大锣鼓民间音乐活动实况采集和研究》经过长期细致的田野工作,采用景观生态学、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学的多学科视角对潮州大锣鼓民间音乐活动行为进行阐释.

此外,脱凡、马达《广州岭南琴派依存和发展的文化环境探析》、贺连花《人文地理学视域下的梅州客家山歌研究》、张姗姗《音乐地理学视域下广东陆丰“正字戏”的生存缘由研究》、林威《文化地理学视域下雷剧艺术的形成和生存探析》从音乐地理学的视角,将岭南传统音乐和岭南地区自然地理、人文环境相联系,分析其生存的缘由.臧艺兵《民间器乐合奏和中产阶级》、骆丹《当下广州粤曲茶座艺人群体调查研究》、李萍《从“他者”到“本土”——珠江三角洲疍民咸水歌的历史叙事和文化变迁》从音乐社会学的视角对音乐和阶层、音乐文化主体的社会角色、文化特征进行研究.陈华丽《旧县年例中的傩舞“考兵”仪式音乐文化研究》借鉴仪式音乐研究的理论思维考察旧县“考兵”的仪式音乐.张巨斌、刘峰《口述史视野下的陵水疍民及其歌唱文化》采用口述史的方法梳理了海南陵水疍民歌唱文化.

岭南音乐论文参考资料:

中小学音乐教育期刊

音乐生论文

音乐论文网

北方音乐期刊

音乐刊物

音乐期刊

结论:立足区域音乐多元一体格局书写岭南音乐传承新篇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岭南音乐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音乐学校招生要求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