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完善机制论文范文资料 与在校大学生实习期间因工受伤法律完善机制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完善机制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1-30

《在校大学生实习期间因工受伤法律完善机制》:关于免费完善机制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完善机制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摘 要在校大学生在实习期问出现因工作原因受伤,往往缺乏有效的救济路径.在自身权益受到侵犯时,如何有效维护自身权益,保障自我,得到自己应有的保护,是每一个大学生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同时也应该是社会重视的领域.本文从理想化的立法层面,到现有法律体系中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商业保险的介入和非全日制用工的完善,对解决此类问题提出适合中国国情并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路径,从而更为有效的保护此类群体.

关键词大学 实习生 工伤 救济

一、背景和意义

大学生参和实习工作的过程中,和实习单位之间并不具有劳动关系,这是在现有《劳动法》的规定,但是《劳动法》的颁布时间是1994年,《劳动法》实际并未明文规定在校大学生实习期间是否适用《劳动法》,只是在1995年《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指出“勤工俭学”不视为就业.

然而,当时的规定有其特殊的背景,当时的“勤工俭学”和今日大学生参和实习的目的区别较大,工作内容和强度也有着显著差异.实习生和实习单位之间的关系认定,对于其在实习期间因工作原因受伤产生的纠纷解决路径有着比较大的影响.在实习期间若大学生因为工作原因受伤,没有劳动关系的认定,就没有办法从工伤的途径寻求解决路径.如果没有工伤的路径,这些受伤的大学生又有何种办法去寻求救济?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了解当今在校大学生对实习期间相关权益的认知程度,在本文撰写前,针对广东省内部分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分析,可以发现相当的问题.通过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发放153份问卷,回收153份,有效问卷153份.在这153份问卷反应的结果看,超过一半的高校大学生群体认为自己了解相关的权利,但是谈到因工受伤的问题,了解情况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这种数据的情况反映,可以直观地发现针对在校大学生参和实习过程中因为工作原因受伤问题进行探讨的必要性.

二、在校大学生实习期间因工受伤法律救济现存问题

(一)司法实践的区别

2010年3月,广东省正式施行《广东省高等学校学生实习和毕业生就业见习条例》(简称《广东条例》),在《广东条例》中,明确规定了在校大学生参和实习期间寻求救济的途径,并明确了实习期间实习单位和在校大学生应签订实习协议.然而,全国其他地区的做法也有着较大区别,《河南省工伤保险条例》(简称《河南条例》)就有规定,在校大学生参和实习期间,若因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因此患上职业病的,可以参照本条例的规定,由实习单位和高校约定承担责任;没有事先约定责任的,则双方平均分担责任.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中,明确规定用人单位聘用的在校大学生不适用本办法,和此相类似的还有北京、云南、江苏等地的规定.

由于各地相關规定都不一致,法律依据完全不同,导致在具体的个案中处理结果大相径庭,严重影响司法权威和司法统一,不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立,更有悖于依法治国的理念.因此,寻求统一的解决办法,是未来劳动法领域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方向.

(二)追究侵权责任存在的问题

侵权责任是典型的民法范畴,民法强调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可是,如果依照侵权责任的相关规定来解决在校大学生和实习单位之间的纠纷,双方的力量处于明显的不均等,对于相对弱势的在校大学生而言,并不是理想的救济途径.

此外,按照侵权责任的规定来解决相关问题,和工伤赔偿解决问题,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在死亡赔偿金的内容中,工伤赔偿的取决因素在于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而人身损害赔偿则主要取决于受害人死亡前经常居住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死者的年龄,若在校大学生来自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适用人身损害赔偿的赔偿金额将会大大低于工伤赔偿的赔偿金额,这显然对已经因工受伤的在校大学生是极为不利的.

而在残疾赔偿金部分,工伤赔偿的基准是受害人本人的工资收入,人身损害赔偿的基准是受害人死亡前经常居住地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以及受害人的年龄.同理,按照上述分析,若在校大学生来自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适用人身损害赔偿的赔偿金额将会大大低于工伤赔偿的赔偿金额,这同样对已经因工受伤的在校大学生是极为不利的.

三、法律完善机制探讨

(一)立法层面的明确

大学生是一类特殊的群体,一方面他们并未完全走入社会,另一方面他们却已经成年,需要独立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并负责.在现有法律制度下,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在校大学生参和实习时究竟和用人单位之间产生劳动关系还是雇佣关系,应予以明确.现有的《劳动法》中,曾明确指出,“勤工俭学”不属于劳动关系,但《劳动法》的立法时间是1995年,距离今天已经整整22年.在这22年间,我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往的在校大学生参和实习可能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勤工俭学、帮补家计,但今日的大学生,大多数已经不再是因为这个最原始的目的而参和实习.当年的大学生的社会阅历和实践水平普遍较弱,因此在参和实习时不能胜任多数工作,可现如今的大学生在参和实习时的工作内容和一般员工并无二样,对其劳动关系的认定再适用1995年颁布实施的《劳动法》显然是过时的.另外,在1995年《劳动法》颁布实施时,社会上主要的法人都是国营企业或者企事业单位,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个体户都相对较少,在校大学生实际上参和的实习都较多是进入国营企业或者企事业单位,这两类单位往往都重视档案管理和传统意义上的身份属性,强调身份的依赖性.在身份依赖性的前提下,显然在校大学生在参和实习期间是没有办法解决自身的身份问题,也就不符合传统身份依赖性的要求,自然不符合劳动者的定义,因此被1995年颁布实施的《劳动法》明确排除在劳动者的范围以外.如果22年后的今天,仍然以1995年的眼光来看待该问题,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完善机制论文参考资料:

激励机制论文

结论:在校大学生实习期间因工受伤法律完善机制为关于本文可作为完善机制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健全完善机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