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隐喻论文范文资料 与隐喻故事疗方,矫正幼儿攻击性行为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隐喻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3-09

《隐喻故事疗方,矫正幼儿攻击性行为》:本文关于隐喻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幼儿攻击性行为是幼儿在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自己的权利受到损害时所表现出的身体上的进攻、言语上的攻击等侵犯性行为.如何正确引导幼儿,矫正其攻击性行为,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是幼儿园教师应该正视和解决的问题.

小A是我园攻击性行为比较突出的孩子,在班级活动中,小A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稍有不顺就乱发脾气,并出现一定的攻击性行为.小A不能遵守班级常规,特别是不愿遵守游戏规则,导致许多小朋友不喜欢和他一起玩.但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小A爱动脑筋,尤其是在语言类的集体教学活动中,我们总能捕捉到他那专注的眼神.

其实,小A是个很聪明的孩子,活泼好动.为了帮助小A矫正攻击性行为,我们首先对小A的家庭情况进行了了解.通过家访,我们得知,小A平时由爷爷抚养,爸爸妈妈工作比较忙,顾不上孩子.因为爷爷平时对孩子放任自流,使得小A越发调皮.小A的爸爸性情急躁,容易发脾气,教育方式也非常粗暴,发现孩子犯了错,常常逮着就是一顿痛打;而小A的性格受其父亲影响,也比较急躁,性子犟,经常发脾气.如今,已经没有几个小朋友愿意和他一起玩了.

一、聚焦长处,开展“取长式”教育

基于对小A的观察和了解,我们开始积极寻找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制订矫正其攻击性行为的教育策略.既然小A喜欢听故事,爱动脑筋,那我们何不从他的兴趣点着手呢?

“相信儿童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新西兰幼儿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是“取长式”教育,即以幼儿自身优点、能做的和感兴趣的事情为基点和起点,尊重个体差异,而不是“补短式”或“找差距式”的教育.在“取长式”教育取向的引领下,儿童学习评价的实践也需要从“找差距、找不足式”的评价,转变为发现幼儿的“优点、能做的、兴趣”的评价.而幼儿的“优点、能做的、兴趣”通常会在幼儿自主、自发的活动中表现出来.比如,当幼儿对某一事物特别感兴趣时,幼儿勇敢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某项活动中时,幼儿遇到困难坚持不放弃时,幼儿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时,幼儿主动承担和分享作为社会人的责任时等

要想让小A的行为发生变化,教师应首先转变教育观念,以欣赏和接纳的眼光去寻找小A身上的优点,使孩子充分感受到自己是被接纳和理解的.当小A有兴趣参和活动时,当他遇到困难还在坚持时,当他用适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当他愿意主动承担责任时等教师都会给予小A特别的关注,及时评价其良好的行为表现.同时,教师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现小A的兴趣,了解他的想法,并尝试用“故事”的形式将这些珍贵的时刻记录下来.

二、隐喻“故事”,觅得“良方”

所谓隐喻,就是用某一经验领域里的表达方式来表述另一经验领域里的事物,也称暗喻.在心理咨询领域,最早把隐喻故事运用于心理治疗的是美国催眠治疗大师米尔顿·艾瑞克森.他通过各种隐喻和个案进行沟通,把要对患者说的话,用隐喻的形式藏在故事里.教师开始尝试这种方式,对小A进行教育.

(一)隐喻故事《两只口袋》——善抓“症结”

在《两只口袋》故事中,普罗米修斯创造了人类,并在每个人的脖子上挂了两只口袋,一只装别人的缺点,另一只装自己的缺点.但是,他把那只装着别人缺点的口袋挂在人类的胸前,另一只则挂在了背后,这导致人们总能很快地看见别人的缺点,反而难以发现自己的劣势.故事说明:人们往往喜欢挑剔他人,却无视自身的缺点.

研究表明,经常靠体罚来约束幼儿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往往具有侵犯性.正如小A的家庭环境,因为家长不当的教育方式,导致孩子总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不顾及他人感受,脾气暴躁,喜欢用攻击性行为来表达不满.为此,我们找到小A的父母和爷爷,建议其改变家庭教育环境,尝试从根源上解决小A的行为问题.在教师的建议和引导下,小A爸爸不再随意打骂孩子,并表示愿意抽出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小A,小A的爷爷也对自己的教育方式进行了反思.

(二)隐喻故事《狮子拔牙》——妙用“药引”

故事《狮子拔牙》中,狮子找袋鼠医生看牙病,为了不让袋鼠医生害怕自己,狮子特意穿上了一件有两个长耳朵的套头衫,打扮成兔子的模样.袋鼠医生成功拔掉坏牙后才发现对方是狮子,而这时,它已经不害怕狮子了.

其实,在小A身上同样有让小伙伴们“害怕”的东西,如何让大家不再害怕小A呢?《狮子拔牙》的故事启发我们,不要再把观察、评判的焦点放在小A的攻击性行为上,而要引导其他孩子接受和关注小A,用小A的长处去吸引小伙伴,让大家看到小A善良的一面.

(三)隐喻故事《白纸和墨水》——多“方”巧用

《白纸和墨水》故事中,墨水不小心将身体里的墨汁洒在了白纸上,正当白纸生气时,人类走了过来.只见人类拿起毛笔,蘸取墨水,在白纸上写写画画,不一会儿,一幅漂亮的水墨画便呈现在了白纸上.这时,白纸才明白墨水的重要性.针对小A的情况,教师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捕捉“哇时刻”,发现闪光点

在“以幼儿为本”这一统领性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尊重幼儿在生活中、游戏中学习的特点,关注个别差异,最大限度地支持儿童主动学习,促进儿童个性的发展.同时,《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也要求教师在观察中重点记录幼儿有意义的行为表现,包括里程碑式的表现、反复出现的行为等,而这些行为就是“哇时刻”中所表现出来的.

在老师们记录的一个个充满正能量的故事里,小A不仅看到了一个有能力、有自信的自己,还感受到自己是被接纳和理解的,小A的兴趣和需要由此获得了满足.

一日生活中,教师注意多给小A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让他有事可做,使他多余的精力有“用武之地”,并有意让小A在游戏中担任组长、裁判、老师、 等重要角色,逐渐让他学会约束自己,学会遵守游戏规则,并在游戏中培养和提高自制力.

2.循环跟进,适宜评价

评价孩子是有学问的,多元评价能让幼儿获得更加全面、和谐的发展.但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指南》的要求,采用“自然”的方法,使幼儿感到舒适自然,没有压力,要避免用同一标准去评价不同的孩子,应承认和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对其进行适宜的评价,让幼儿看到自己的优点和进步,增强其自信心,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

3.找准“契机”,因材施教

“生活即教育”,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日常生活中有价值的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幼儿的性格、脾气有所了解,问清原因,并抓住幼儿的个性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展开教育.

小A是一个任性、急躁的男孩,而且有攻击性行为.因此,教师不能采取强硬措施,而应使用“拍马屁式”的教育方式,顺着小A的优点,欲抑先扬,具体事件具体分析,及时安抚孩子的不良情绪,然后再对其进行教育.

4.促进“交往”,增加经验

社会交往的法则是幼儿在实际的人际交往中不断习得的,我们不能因为孩子的某些不当行为而剥夺他们人际交往的机会.鉴于小A的特殊情况,教师和家长应该为其创造更多和同伴交往的机会,使其不断习得社会交往法则.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在集体游戏中,我们常常会请班级里能力较强的孩子和能力较弱的孩子搭档,希望用这种“帮带”行为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让幼儿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为此,教师专门为小A“物色”了几个语言表达能力强、乖巧懂事的小朋友,鼓励他们主动和小A交朋友,并结伴到小A家去做客,逐渐引导小A学会正确地和他人交往.

三、“疗效”显著,家园共育同发展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渐渐看到了一个全新的小A,他会和同伴口头协商,他懂得了妥协,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行为,也开始去理解他人的感受.集体活动中,有越来越多的孩子愿意和小A一起做游戏;游戏中,小A遵守游戏规则,再也没有出现攻击他人的现象.小A的进步,令我们倍感欣慰.和此同时,和小A一起成长的还有老师.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对特殊幼儿的指导技能,获得了更多关于帮助特殊幼儿克服不良行为的宝贵经验.

孩子的进步,离不开幼儿园老师的努力,更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小A的变化不仅是孩子自身努力的结果,也是幼儿园老师和幼儿家长共同合作的结果.P

隐喻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隐喻故事疗方,矫正幼儿攻击性行为为关于隐喻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生活中10个隐喻的例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