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受事论文范文资料 与英语被动句受事宾语提升构句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受事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2-09

《英语被动句受事宾语提升构句》: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受事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摘 要:英语被动句的生成始于被动化,被动语素改变了及物动词的题元结构,但没有改变其论旨结构,施事角色有显性或隐性句法实现形式;受事题元或提升成为语法主语,或称为原位宾语.管约论把满足格理论看成是受事宾语提升的主要动因,但是无法解释原位宾语现象,同时随着深层和表层结构被淘汰,格的分派观点失去了理论依据.简约论把无解特征赋值看成句法运算的原动力,格理论以格特征赋值得以维持:特征说下,被动语素吸收了v的[+ext arg]特征,剥夺了v的格赋值能力,生成一个包含[-Tr]特征的vdef.基于强最简主义下有关词汇阵列的设想,单及物被动句中,受事宾语提升和原位宾语两种被动句是互补的,和词汇阵列是否包含虚词there有关;受事宾语提升被动句中,单宾受事宾语必须发生强制性提升,双宾被动句中的间接宾语必须强制性提升,给T的Φ-特征和EPP-特征赋值,直接宾语则成为原位宾语.被动化中的受事宾语现象,既是语言内部运算系统满足外部行为系统的要求所致,也是为了制造输出效应、表达特殊语义解读的语言完美性手段的体现.

关键词:英语被动句;受事宾语提升;动因

中图分类号:H0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822(2016)05-0002-09

1. 引言

当前针对英语被动句的生成研究,主要涉及原生及物动词的语义句法特性的变异、被动句的生成过程、动因等问题.从英语被动句的典型结构特征来看,动词语义特性的变异和其论旨关系和题元结构有关,涉及动词论旨结构的改变和题元数目的增减:被动化后,动词论旨关系并未改变,但是施事角色被压制(或吸收),句子层面要么是隐性题元PRO,要么显性地成为由by引导的附加语中的介词补语,充当降级题元.①如:

(1)The problem was solved (by Mary).

(2)The ball was kicked [PRO to make a point]. (Ouhalla, 2001: 173)

如上例示,长被动句中,by引导施事.句法上,被动句的生成通常会涉及受事题元(或逻辑宾语)的提升,成为语法主语.生成语法范围内,针对被动句的生成过程及相关问题的探讨,特别是受事宾语提升成为语法主语的动因问题,一般会纳入到管约论和简约论两个框架下进行.本文首肯动词施事在被吸收之后并未完全删除,句法上有显性或隐性形式存在,然后分别在这两个理论框架内分析被动句的生成过程及动因.通过运用最新最简主义相关理论,特别是语段理论和特征说.本文旨在说明,在解释英语被动化中受事宾语提升的动因和原位宾语现象(object-in-situ)等问题上,简约论能够弥补管约论的不足.

2. 被动句生成的管约论解释

部分学者(Chomsky, 1986; Burzio, 1986; Belletti, 1988; Baker et al., 1989; Haegeman, 1994等)认为,被动句的生成主要受格理论驱动所致,因为被动化后,动词被剥夺了分派宾格和外部论旨角色的能力,内部题元被迫前移到[Spec, IP]位置,从I那里获取主格.根据上述观点,句法上,施事隐性地存在于短被动句中,长被动句中则显性实现为by的补语,充当降级题元.因此,被动句(4)从主动句(3)推导而来.该生成过程可以用(5)表述.

(3)Mary has solved the problem.

(4)The problem has been solved by Mary.

(5)[ IP The problemi [I’ [I has been [VP [V’ solved ti ] [PP by Mary]]]]

不难看出,尽管被动化可以改变动词的题元结构,但是无法改变动词论旨角色的性质(Haegeman, 1994: 175).本质上,被动词的语法主语和主动词的逻辑宾语分派同样的论旨角色,尽管它们处在不同的语法位置,履行不同的语 能.

受事题元提升造成的句法移位还可以从EPP和格理论那里找到答案.同时,要对被动句中的受事题元提升动因做出解释,除论旨准则之外,至少还需要包括以下三原则:Burzio(1986)定律、格理论和EPP.基于上述四原则,我们首先探讨以下和格(ergative)和双宾结构的被动化过程:

(6)a. Mary sent a book to me.

b. A book was sent to me (by Mary).

(7)a. Mary sent me a book.

b. I was sent a book (by Mary).

c. *A book was sent me (by Mary).

Larson(1988)认为,执行广义的NP移动时,NP的固有格就会被压制;同时,动词一旦被动化,不再“主导”分派从I处获取的结构格.在他的研究中,介词to仅仅是个格标记词,吸收和格或间接宾语的格就意味着吸收了介词to.这就是Larson(1988, 1990)把双宾结构看成是由和格结构推导而来的主要原因.上述例句中,Larson认为,及物动词sent一旦被动化,VP的逻辑主语就会降级,其原生位置为空,间接宾语就会随后以名词移动形式,提升到该位置;由于被动语素同时吸收了施事,[Spec, IP]位置也为空,提升的间接题元就会移动到该位置,由I分派主格,就会生成类似(7b)那样的双宾被动句.如果不删除to,满足EPP,直接宾语就强制性地提升到[Spec,IP]位置,获取主格,生成类似于(6b)那样的和格被动句.Larson有关被动词分派格问题的分析曾经影响很大,而且不断得到强化.譬如,Haegeman(1994: 172)就建议,考虑到被动词的施事和宾格被吸收,满足格理论和可性条件②,避免生成的被动句崩溃,应该允许受事宾语前移到[NP,IP]位置,获取主格,因为尽管主动词的外部论旨角色和[NP,IP]位置相关,但是被动化后,虽然该位置仍然存在,但是不属于题元位置,外部论旨角色就不再分派到该位置的NP.基于上述构想,Webelhuth(1995: 319)得出结论:被动词不能分派宾格,定会导致名词移动;不能给主语分派论旨角色,使名词移动成为可能.但是,Larson(1988, 1990)有关双宾结构从和格结构派生而来的看法还留下许多有待解答的问题:譬如,理论上,既然移动不允许朝向论旨角色位置发生(Hale & Keyser, 1993),那么Larson的理论就有违背论旨准则的嫌疑;难怪Jackdendoff(1990: 451)把Larson的分析看成是个“理论上的重大转变”.因此,从论旨关系和题元结构两方面来讲,上述分析包含部分瑕疵.

受事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英语被动句受事宾语提升构句为关于受事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施事 受事 与事 系事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相关免费毕业论文范文

热门有关优秀论文题目选题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