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莫友芝论文范文资料 与莫友芝诗文对夏同稣夏氏重要意义试析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莫友芝范文 科目:论文范文 2024-03-16

《莫友芝诗文对夏同稣夏氏重要意义试析》: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莫友芝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内容提要:道光十二年(1832)莫友芝娶麻哈(今麻江)高枧夏鸿时之小女夏芙衣为妻,两家结成姻亲关系.光绪二十四年(1898)夏鸿时玄孙夏同龢高中状元,成为贵州历史上仅有的两名文状元之一.莫友芝为夏家写下不少诗文,这对夏同龢及夏氏研究有重要意义.莫友芝诗文明晰了高枧夏氏入黔史,还原并丰富了夏家相关历史人物,是目前再现昔日高枧的唯一历史资料,是状元故里开发建设的重要参考.

关键词:莫友芝夏同龢诗文意义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05(2012)01-107-112

独山兔场莫氏有莫友芝闻名于世,莫友芝娶麻哈(今麻江)高枧夏氏第十二世祖夏鸿时之小女夏芙衣为妻,两家结成姻亲关系.麻哈高枧夏氏也有一人闻名于世,那就是贵州历史上仅有的两名文状元之一、中国近代法政的开拓者、教育家、书法家和社会活动家夏同龢,莫友芝是夏同龢的姑曾祖父.

独山莫氏和麻哈夏氏是世交.夏氏十二世祖夏鸿时和莫友芝的父亲莫和俦是“总角交”,因两家相隔较远,莫家在独山,而夏家在麻哈,两人能自小相交,表明他们的父辈早有往来,但彼此关系到何种地步,是否早已有亲戚关系,还不得而知.两家入黔始祖都来自江苏南京上元,夏家人黔在明初洪武年间(1389),莫家人黔在明弘治年间,比夏家大约晚了一百余年,但毕竟是来自同一个地区的“同乡”,两家渊源的开始或许即缘于此.

嘉庆三年(1789)八月,夏鸿时和莫和俦一同参加了贵州乡试同时中举,随即二人结伴同行前往北京参加第二年春在北京举行的会试.贵州至京城路途遥远,一路舟车劳顿,途中夏鸿时不幸患病,莫和俦照顾三天三夜不曾合眼.“同年友夏公鸿时同舟北上,病喉委顿三日夜,公调候,亦未尝暂合眼”.后夏鸿时落选,他把所有的钱都留给了通过会试的莫和俦,“罄囊资先君(莫和俦)为留一月”,从而使莫和俦能顺利参加后面的殿试、朝考,最终莫和俦得进入翰林院选庶吉土.经历此番考验,莫和俦和夏鸿时的友情更加深厚,两家的关系也更加亲密起来.

道光元年(1821年),夏鸿时在独山兔场莫家见到了时年仅十一岁的莫友芝,见小小年纪的他手拿《尚书》,“教授府君友夏辅堂先生鸿时过而异之,谓他日必以文章名世,以女妻之”.当即决定要将自己的小女儿许配给他.

道光十二年(1832)春,莫友芝“和夏鸿时季女夏芙衣完婚”,两家由此结为姻亲.

莫友芝成为夏家女婿对夏家来说极为重要,他留下的关于夏家的诗文是重梳高枧夏氏历史重要的历史依据.由于特殊历史原因,麻江高枧夏氏留下的文字历史资料极少,传承有序的《夏氏族谱》也不知所终,如今对夏家历史的了解除了夏氏历代墓碑及由夏氏后人于1996年根据夏氏墓碑所编的《夏氏族谱》外(该族谱因系后人依据墓碑及回忆和参考其他资料所编,相关史实还有待考证),莫友芝诗文是重要的资料来源.

一、莫友芝诗文明晰了高枧夏氏入黔史.

莫友芝是一位学者,具有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和敏锐的历史嗅觉.黎庶昌《莫征君别传》有言:“君生平志存文献,思为黔之一书,润色边裔,道光中和子尹同撰《遵义府志》,博采汉唐以来图书地志、荒经野史,披榛剔陋,援证精确,体例矜严,成书四十八卷.时人以配《水经注》、《华阳国志》,又综明代诗歌,因诗存人,因人考事,翔实典要,为《黔诗纪略》三十三卷.贵州文献始燦然可述.等”

作为学者型诗人,莫友芝诗文的纪实特征明显,极具历史价值.对于高枧夏家来讲,正是莫友芝诗文使夏氏家族长达六百年的入黔史得以明晰.

莫友芝关于夏家人黔史的资料主要见于他为岳丈夏鸿时所写的墓志铭:“其先永昌,明初自南京上元从征来都匀,授卫指挥世袭,遂居麻哈长官司之高枧堡,后以司置麻哈州,即世为州人.”此段话提供了如下信息:

1、人黔始祖名为夏永昌.据我们实地考察,在麻江县高枧村附近,找到了夏氏入黔始祖墓,墓碑正中书“入黔始祖”四个大字,未见有夏永昌名,结合莫友芝《夏鸿时墓志铭》和由1996年所编《夏氏族谱》,可确定人黔始祖名为夏永昌.《夏氏族谱》同时指出夏永昌卒于明景泰六年(1441),享年七十三岁,由此可知夏永昌生于1368年.

2、夏氏祖籍地是江苏南京上元,入黔原因是“从征”,也即“随军出征”,出征时间在明朝初年.《夏氏族谱》中对相关情形的描述和《墓志铭》相同,且《族谱》中指出了夏氏人黔的具体时间是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由此可知夏氏入黔距今已达620年.

3、高枧是一个至少有五百年的古地名,高枧村是一个至少有五百年历史的古老村庄.夏永昌人黔后,定居于“麻哈长官司之高枧堡”,据民国《麻江县志》载:“明太祖洪武十六年(1383),置麻哈长官司”,麻哈长官司这一名称一直沿用到“明弘治七年(1494)五月置麻哈州”,也就是说高枧这个地名至少在1494年设立麻哈州之前即已存在,距今已达500余年,夏家人黔六百年的成长发展始终和高枧这个古老村庄休戚和共.

除关于夏氏入黔情形的叙述外,在《夏鸿时墓志铭》中还叙述了高枧夏氏历代先祖情形.

以莫友芝对夏家人黔史的叙述为中心,再参考其他资料如莫庭芝著《夏之雨妻王氏墓表》、胡安铨著《夏长春墓志铭》、《夏氏族谱》、《清代官员履历折汇编》等资料,一个移民贵州长达六百年的家族的历史脉络基本清晰起来,这对研究夏氏家族发展史和状元夏同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莫友芝诗文还原并丰富了夏家相关历史人物

因为和夏家的姻亲关系,同时两家又是世交,浓郁的亲情、友情加上一生笔耕不辍的勤奋,莫友芝写给夏家相关历史人物的诗文翔实而情感真挚,这使我们得以丰富对夏家相关历史人物的认识.

1.为官清廉的岳丈——夏鸿时.

夏鸿时是他这一族人辉煌的起点,对于族人来说,他的重要性不止在于他的学风、官风,更在于他以家学渊源为标准有选择的为子女联姻.除将小女嫁给莫友芝外,其长子夏之雨娶都匀举人王梓材长女王氏为妻,这就是清末状元夏同龢的曾祖父母;其二女儿嫁人麻江著名书香官宦之家艾家,艾家有著名史学家、教育家翰林院庶吉士艾茂,艾茂曾主讲贵山书院二十余年,当时此书院可和岳麓书院齐名,同时艾茂和独山颇有渊源,乾隆《独山州志》即为他所修.

自夏鸿时后,高枧夏家便被包裹在浓重的文化氛围之中,受书香门第熏陶,高枧夏家不断涌现出走出大山,让族人骄傲之人.鼎盛时期当从夏鸿时曾孙辈也即夏同龢父辈开始,而夏同龢金榜夺魁则将这个家族的荣耀推向顶峰.

在莫友芝《夏鸿时墓志铭》中,对夏鸿时事迹有较为详细的描述:

夏鸿时,生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嘉庆戊午年(1798年)中举人,其后又多次会试,均未中,但他为人豁达,毫不气馁.道光丙戌年(1826年),中举二十八年后,时年已五十八岁的夏鸿时终于等来了大挑二等,选任印江县教谕.

道光甲午年(1834)九月,夏鸿时远赴陕西省石泉县出任知县,夏鸿时只带了一个孙儿到任上,关于为什么不带上自己的家眷,夏鸿时有精辟的见解:“古人云,俭可助廉,俭非徒自奉也,以眷属习官气,势将有不能

莫友芝论文参考资料:

汽车之友杂志

结论:莫友芝诗文对夏同稣夏氏重要意义试析为关于莫友芝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莫友芝的诗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