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杨昌济论文范文资料 与中西之间:杨昌济的*世界与其对西方的认知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杨昌济范文 科目:论文范文 2024-03-12

《中西之间:杨昌济的*世界与其对西方的认知》:本论文为您写杨昌济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内容提要:杨昌济的*学思想的形成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湖湘文化的影响,也受西方近代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濡染较深,杨昌济从立志、修身、齐家、为学等四个方面对中国传统*思想进行了阐释.杨昌济以中学为体,在《各种*主义之略述及概评》一文中对西方*学思想进行批判.总体而言,他的*思想是建立在民族主义基础之上;中西结合;志趣高雅、客观务实;立足现实,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关键词: 中西之间杨昌济*《各种*主义之略述及概评》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0-8705(2012)02-

*学一词来源于西方,源出希腊文ετησs,其涵义指风俗 、习惯 、性格等意思.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赋予其*的含义.由此,*学(Ethics)成为哲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探讨什么是道德上的善与恶、是与非,正当与错误,因此学术界又将之称为道德哲学.“*学问题关涉道德(Moral),关涉风尚(Sittliche),关涉有道德‘价值’,关涉被视为人的行为‘准则’(Richtschnur)和规范(Norm)的东西;最后,或者用一个最古老最朴实的字眼:善”.

杨昌济(1871-1920),字华生,号怀中,湖南长沙东乡板仓人,人称“板仓先生”、“板仓杨”.杨昌济熟知中外哲学史、*学史和教育学史,在哲学、*学和教育学的理论上都有较深的造诣.他的*学思想的形成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湖湘文化的影响,也受西方近代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本文拟以其发表于《东方杂志》的《各种*主义之略述及概评》杨昌济:《各种*主义之略述及概评》,《东方杂志》,1916年第2、3、4期,约2万字,后收入《东方文库》,书名改为《西洋*之义述评》.一文为例,探讨其“*世界及其对西方的认知”,以求正于方家.

一、*思想溯源

杨昌济出身于书香世家,受父亲的影响下,杨昌济从小就开始接受中国传统教育,他年仅七岁就入书馆发蒙,并熟读《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著作,其中包括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陆象山、王阳明等著作.期间,杨昌济还深受曾国藩之濡染,涉猎《曾文正公全集》并有所获.

必须指出的是,杨昌济出生于1871年,距离太平天国失败(1864年)仅仅7年.晚清政府此时正步履维艰,封建王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加强了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先生所处之时代,以国内论,是危急存亡之秋,是封建王朝行将崩溃之日,以世界论,是帝国资本主义挟其新兴势力,从西至东,猖狂侵略之时”.值此,中国近代进步知识分子不惜艰难困苦,开始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探索中国独立、富强的道路.杨昌济“独居深念,默察世变,方计划己身之如何处世,国家之如何图存,而定一己救人之方针,努力躬行实践,方能无愧于所学”,潜身思考“以民为主,如何可以救民”的道理.

迫于时局的压力和受湖湘文化的影响,杨昌济吸收了王船山的经世思想和民族大义的政治主张,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王船山具有一定局限性的民族主义思想演变成为抵抗外国侵略、富国强民的近代爱国主义思想,因此,在杨昌济那里,“力行”指的是改造和变革人类社会、治国济世的伟大实践,“学问”指的是政治才能、政治修养和品质,把个人道德实践与社会政治实践结合起来,鼓励人们要积极投身于伟大社会变革中去.正是从这样的思想出发,杨昌济后来在日记中对曾国藩极尽赞美之能事:“曾文正谓经济之学,当以能树人能立法为主.余谓改良社会之物质生活,能为百年大计者,乃是真人才”.他对曾国藩每日视察营墙、亲自点卯查营、丈量战壕的务实作风称道不已,敬佩至极.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后,清政府积极推行、办学堂、派留学生等“新政”,令各省设立专款奖励留学.杨昌济就是在当时留日中较早“公费”出国求学的人员之一.在谈到出国动机时他说:“余自弱冠,即有志于教育.值世局大变,万国交通,国内人士,争倡变法自强之议,采用东西洋各国成法,创兴学校,以图教育之普及.余以为处此时势,非有世界之智识,不足以任指导社会之责,于是出洋求学.”本着“求世界之智识”以“指导社会之责”的目的,杨昌济开始了他长达10余年的海外求学生涯.求学期间,他系统地研究了西方的哲学史、*学史以及当时流行的各种哲学流派及其思想,包括古希腊罗马哲学、近代英国哲学、法国哲学、德国哲学等,其中,对于*学中的各种主义,包括禁欲主义、快乐主义、功利主义、利己主义、利他主义等,都进行了比较深入地考察和探讨.通过学习,他全面接受了西方的*思想,并在留洋归国后,潜心著述,撰写了《各种*主义之略述及概评》一文,专门对中外各种*思想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和研究.

如前所述,杨昌济不仅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而且了解西方文化的精髓.他将中西各种*思想进行了深层次、多角度地对比和研究,并对中西*思想进行了一番批判和改造,逐步形成了自己中西结合的*思想.后来的历史证明,杨昌济的*思想流风所及,流播深远,后来问学于他的、蔡和森、萧三等人都不约而同地受到了他的*思想的濡染.

二、杨昌济对中国传统*思想的阐说

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濡染较深,杨昌济从立志、修身、齐家、为学等四个方面对中国传统*思想进行了阐释:

其一,立志.杨昌济深受曾国藩的影响,其所著《论语类抄》中开篇第一章就是“立志”,“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人生坠地后,即为五大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关切之身,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有万不可逃之责任.若所属之国家濒子危亡,则尽责更难,负责更重,非有超世之识,盖世之气,不足以当此难局;非有百年远大之规画,百折不回之毅力,不能于社会有所建树.曾子弘毅二言,诚吾辈所当服膺也.”杨昌济尤其强调“立志”的重要意义:“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王船山谓豪杰而不圣贤者有之矣,未有圣贤而不豪杰者也.《论语》中如此等语言,可以见圣人之精神矣.道德教育,在于锻炼意志.人有强固之意志,始熊实现高尚之理想,养成善良之习惯,造就纯正之品性.意志之强者,对于己身,则能抑制之横在,对于社会,则能抵抗权势之压迫.道德者,克己之连续,人生者,不断之竞争.有不可夺之志,则为无不成矣.”

立志者何?杨昌济认为应该立圣人之志,以身殉道,“古来殉道者,宁死而其志不可夺,反对之者,但能残虐其身体,不能羁束其灵魂.其志事虽暂挫于一时,而前仆后继,世界卒大受其影响.匹夫不可夺志,圣人之言可以兴矣”.显然,这里的道与古人说的君臣之道、三纲五常之道有本质区别,是“为社会谋利益”之道.

其二,修身.杨昌济在继承曾国藩思想的基础上将修身之道阐发为五字:“一曰恕,犯而不校,躬有厚而薄责于人;二曰介,不尽人之忠,不竭人之欢;三曰敬,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四曰浑(亦可曰下),沉默寡言,不议论人长短,不轻意发表意见;五曰诚,言而有信,无宿诺,久要不忘平生之言.此五字可配仁义礼智信五字.”杨氏的修身之道契合中国传统文人的道德观.

“让”是杨昌济修身之道的主要内容.

临事让三分,而把住自己之七分,不把住则不能自立,且纵不义.偏于厚,亦君子之过也.至于人之言虽有百千,不闻可也;入之计虽有百干,不知可也.妄念多感触见闻,因记忆已往之事;一而二,二而三,逐念迁徒,不知其所终,不知其所起.今日方,忽起妄念,既而觉之,逆推其所自,乃知其起念之申,由于闻声,然巳历过六七个念头矣.甚矣!人心之神速也.念念截断,时时纯一.教让.此一事宜申重开导,立论最宜和婉动人.能移子弟性情使笃厚,是第一等教法,教之本也,讲解经书,其用也,文艺末也.大怒动气,多言伤气,妄想耗气.妄念皆感触见闻,忽然而起,念又生念,忽然而迁,历十数重.人心之活,直是把捉不住.

杨昌济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中西之间:杨昌济的*世界与其对西方的认知为大学硕士与本科杨昌济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杨昌济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