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马金鹏论文范文资料 与北京大学召开纪念马金鹏先生诞辰100周年大会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马金鹏范文 科目:硕士论文 2024-03-14

《北京大学召开纪念马金鹏先生诞辰100周年大会》:本论文可用于马金鹏论文范文参考下载,马金鹏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中图分类号:K092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2-0586{2013}03-0137-03

马金鹏先生(1913—2001),字志程,山东济南人.1932年从成达师范学校毕业,被保送至埃及爱资哈尔大学留学,四年后学成归国.先后在成达师范学校、北平回教经学院任教,自1949年底到1953年在上海做阿洪,自1953年到1987年退休,在北京大学东语系阿拉伯语专业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曾参加《阿拉伯语汉语词典》《汉语阿拉伯语词典》的编写,还曾为周恩来总理做过翻译.先生译著颇丰,已经出版的有《古兰经译注》《穆罕默德评传》《曼丹叶合》《伊本·白图泰游记》等等.

2013年6月19日上午,纪念马金鹏先生诞辰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大学陈守仁国际研究中心会议厅隆重举行.

国家宗教局三司李革副司长,北京大学统战部张小萌副部长,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名誉所长、中阿合作论坛研究中心主任朱威烈教授,巴勒斯坦前驻华大使、阿拉伯信息中心主任穆斯塔法·萨法日尼博士,回族著名学者、阿拉伯语专家李华英先生,黄河出版传媒集团阎智红副总经理等来自北京、上海、宁夏的嘉宾出席此次大会.

大会主持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主任付志明教授首先感谢各位嘉宾出席大会,他对马金鹏先生的生平作了简介,并对马先生数十年间在北京大学阿拉伯语专业任教的贡献给予充分肯定.

北京大学统战部张小萌副部长在讲话中指出:马金鹏先生是一位在阿拉伯语教学以及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研究领域颇有建树的穆斯林学者,他早年求学于埃及爱资哈尔大学,在抗日战争期间曾参加“甘宁青抗日救国宣传团”,还曾主编民国期间的《月华》刊物,并曾在著名的成达师范学校任教.新中国成立后,先生曾在上海福佑路清真寺担任教长,后在北京大学任教数十载.先生一生热爱祖国、坦坦荡荡、甘于清贫、潜心教学科研的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马金鹏先生的学生代表,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张甲民教授、仲跻昆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所郅溥浩研究员,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名誉所长朱威烈教授先后深情地回忆了自己做学生时和工作后和马先生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他们都提到了马先生对教学和学术的严谨和勤奋、授课的认真、待人的坦诚,纷纷表示先生这些特点在他们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北京大学阿拉伯语专业1955级本科生、马先生学生代表、北京大学张甲民教授回忆了自己初到北京大学之时,最早接触到的老师就包括马先生.就读期间和毕业之后,他也经常去马先生家里请教、做客.一面品尝着马师母端来的热茶,一面和先生交流,在节日时候还能吃到回族传统食品——油香.马先生对学生的真挚热情,实际上为汉族、回族间的民族团结和维护北京大学阿拉伯语专业的团结起了榜样作用.张教授在巴格达大学留学期间,发现北京大学阿拉伯语专业毕业生的阿拉伯文水平在伊拉克各国留学生中的是可圈可点的,他们扎实的阿拉伯文基本功得到伊拉克教授的认可.张教授认为这和包括马金鹏先生在内的回族老师的辛勤培育,特别是马先生作为基础课教师的认真教授、严格要求是分不开的.张教授还指出:马先生作为中国阿拉伯语教学的先驱,他从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执教阿拉伯语,后将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带到了北京大学,以高度的热情,将自己的阿拉伯语知识传授给自己的学生们.马先生富有人格魅力,即使“ ”期间在江西鲤鱼洲参加劳动时,也和大家一道保持着高尚的人格精神,丝毫没有颓丧的样子,这正是北京大学精神在当时特殊环境中的一种诠释.纪念马先生,我们更要继承马先生的这些精神.马先生虽然已经离开大家10多年了,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大家对他的感情会更加深刻,他的精神也会常存在大家心中.

北京大学阿拉伯语专业1956级本科生、马先生学生代表、北京大学仲跻昆教授则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地君亲师”的理念谈起,首先总结了老一辈回族老师培养出来的北京大学阿拉伯语专业毕业生,在各个领域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出现了教授、研究员、大使、副部长、将军等知名人物.马金鹏等老先生们把早年在埃及学到的阿拉伯语,一点一滴传授给了学生们,而中国学生们所掌握的阿拉伯语不论是发音、语法、还是读写等方面,在全世界非阿拉伯人的阿语学习中,也是有的一拼、名列前茅的.饮水思源,若没有这些阿拉伯语水平极其精湛回族老师的辛勤培养,又何谈学习阿拉伯语呢?仲教授还说:马先生虽历经多种政治运动,仍然潜心学术.在退休之后,毅然著成《古兰经译注》,先生尚未发表的译作、著作就有百万字之巨,故不难看出马先生的确是一个做学问的人.在仲教授心目中,马金鹏先生不苟言笑,而且家中子女较多,面对着较大的生活压力.仲教授说:当时自己年轻,还无法完全体会这种感受,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自己也体会到了马先生等老师养育一大家人的艰辛.当时是一场运动接着一场运动,自己要么是运动的对象,要么就是运动的动力.马金鹏先生则因为曾参加“甘青宁抗日救国宣传团”等活动,在“ ”中曾横遭批判,无辜受到指责.抚今追昔,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先生积极宣传抗日,不但是毫无过错,而且是热爱祖国的表现,应予充分肯定.马先生作为教师,他备课、授课都非常认真,仅就马先生执教的阿拉伯语语法课而言,他对于其概念、使用、变化规则等都是极其熟稔的.今天我们纪念马老师,应当有一颗感恩的心.马先生等回族老师们,他们将阿拉伯语传授到中国,是先驱者.没有先驱者就没有后来者.成就再大,我们也不应当忘记他们;就像我们再伟大,也不应忘记自己的生身父母一样.没有父母,我们来不到这个世界,没有老先生们的辛勤培育,我们就根本无法取得这些成就.

北京大学阿拉伯语专业1960级本科生、马先生学生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郅溥浩研究员作了《马金鹏老师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发言.在郅研究员心目中,马先生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他简朴的生活,总是穿着一身蓝布中山装上衣,骑一部旧自行车”,他还回忆了在大学二、三年级时候受教于马先生门下的记忆.他说马先生“教我们阿拉伯语,更真真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等每上一节课,无论从朗读、语法、翻译方面,马金鹏老师总是做得扎扎实实,有时候还要提问,让学生自己转述课文,加深印象”.进而回忆起在叙利亚留学期间,自己的阿拉伯语水平受到阿拉伯国家专家的赞誉,郅研究员认为:这是和马金鹏老师等老一辈穆斯林学者的培养是分不开的.此外,他还回忆了请教马先生关于学习阿拉伯国家方言的问题以及他所见证的马金鹏先生翻译《伊本·白图泰游记》时内容考证的认真和艰辛等等.故而“马先生在教学、翻译、研究方面都开辟了一片新天地”.郅研究员在发言中指出:“我们搞阿拉伯语的同事,都有这样的共识:马坚、刘麟瑞、马金鹏、王世清、纳忠、纳训等穆斯林学者,他们在两个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一是最早搭起了中阿文化、文学交流的桥梁;二是把阿拉伯语从经堂教育引进到高等学府.这两个贡献是很大的.”最后郅研究员表示:“我还决心写马金鹏、王世清的回忆,以纪念这些给过我们知识、教诲过我们的老一辈,让这些为阿拉伯语教育事业作出过重大贡献的穆斯林学者永远不被遗忘.马金鹏老师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马金鹏论文参考资料:

马哲论文

结论:北京大学召开纪念马金鹏先生诞辰100周年大会为关于马金鹏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马金鹏 光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