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瓦罕论文范文资料 与瓦罕走廊地理环境和地缘政治格局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瓦罕范文 科目:硕士论文 2024-04-03

《瓦罕走廊地理环境和地缘政治格局》:这是一篇与瓦罕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瓦罕走廊是位于阿富汗东北部巴达赫尚省至中国新疆境内呈东西走向的狭长地带.它西起阿姆河上游的喷赤河大拐弯处,东到中国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的公主堡附近,总长约400公里,其中在我国境内近100公里,其余300公里在阿富汗境内.瓦罕走廊作为沟通东西文明的重要通道,历史上曾经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亦称“葱岭古道”.本文研究的内容为瓦罕走廊阿富汗段,国际上也称“阿富汗走廊”.

一、瓦罕走廊地理环境

瓦罕走廊地势险峻.瓦罕走廊被牢牢夹在帕米尔高原与高耸险峻的兴都库什山之间,地势南高北低,东陡西缓.发源于小帕米尔系列冰山的瓦罕河,以及发源于萨雷库里湖的帕米尔河,分别从南北两侧至东向西流,在瓦罕走廊中部卡拉潘贾附近交汇成喷赤河,继续向西流出瓦罕走廊.传统意义上的瓦罕走廊通道,就是指沿瓦罕河谷和喷赤河谷而行的一条川谷通道.从走廊最西端的伊什卡希姆上溯到中部的卡拉潘贾,大约100公里的距离内,海拔从2500米逐渐上升到2800米左右,总体变化不大.从卡拉潘贾向东,地势陡然变的高而陡峻,到兰加尔附近,海拔升高到4000米以上,两侧的山峰则多在6000至7000米之间.中阿边界线上的瓦罕吉尔山口,海拔4923米,一年之中有数月大雪封关,不可通行.瓦罕走廊东西狭长,南北最宽处约75公里,最窄处仅15公里.内部只有一段通车的道路.这条路从伊什卡希姆向东一直延伸到萨哈德,长度约180公里,其中有些路段需涉水,或需通过狭窄的木桥或石桥,路况较差.其它路段则是由人、马踩踏而成的山间小道,多沿悬崖峭壁而行,极为凶险.博扎伊贡巴兹至中阿边界之间,走廊地势稍为开阔,夏季水草亦相当丰盛,常常有吉尔吉斯牧民来此放牧.

瓦罕走廊人烟稀少.瓦罕走廊的所有居民大约有10000人,其中90%为塔吉克人,他们生活在瓦罕走廊的中、西部,这里海拔相对较低,有一些适合耕种的河谷平原,伊什卡希姆、汗杜德、卡拉潘贾、萨哈德是该地区较大的几个居民地.其中伊什卡希姆是进入瓦罕走廊的西部门户,有公路通往阿塔边界,边界附近有当地闻名的国际贸易市场.卡拉潘贾历史上曾是一处重要的驿站,古丝路时代的远行客在这里下马,改骑牦牛穿越帕米尔高原去中国.瓦罕走廊的塔吉克人全部都是伊斯兰教什叶派信徒.他们的民居像一个四方盒子,用石头和泥砌成,天花板是木质的,太阳光从屋顶的天窗照进来,如同一道圣光.男人穿着手织的长袍和羊皮外衣,承担所有的田间工作.妇女们穿的是白色棉布的上衣,头上用一条平叠的棉布围着,主要在家从事室内活动.他们遵从父权制,部族观念很强,一切违法事件都由村里的长老宣判处分.人数较少的吉尔吉斯人居住在瓦罕走廊东部海拔4000~5000米的帕米尔高原上,他们的相貌具有蒙古人的特征,在中国他们被称为柯尔克孜人,主要聚在兰加尔、博扎伊贡巴兹等地,过着半游牧的生活,一年中迁徙4次,追寻着日头和水源在帕米尔的各处草场间游走,住所是圆顶帐篷,但冬日里会住进木屋.吉尔吉斯族的女人们无一例外地穿着大红衣衫,少女戴红头巾,妇女戴白头巾.高寒气候下这里的女性生存率很低,身价也水涨船高,大部分女性13岁就已经许配给人家.吉尔吉斯人属于伊斯兰教逊尼派信徒,与塔吉克人没有太多融合,几乎从不通婚,但相处比较融洽.

瓦罕走廊经济落后.瓦罕走廊大部分地区都是光秃秃的山地,耕地主要集中在河流两岸.虽然田地靠着河,但没有电,没有现代化设施,一切农作物都靠人工灌溉.当地最重要的谷物是裸麦、小麦、大豆和豌豆,有些地方种植苜蓿和棉花.瓦罕走廊最主要木材是白杨.杏树是最重要的果木,一到8月这些树上就结满了果子,它们一部分摘下后就被吃掉,一部分被晒干后作为冬季的干粮.此外还有一些白桑树,桑果晒干后可以磨成粉,用来代替糖.南部的山麓地带零星分布着一些高山牧场,雪化之后,相当茂盛的草和花同时怒放,一直维持到7月.当地人就利用这一段时间把牛羊赶上山去.山羊是主要的家畜,奶制品在食物中占有重要地位.瓦罕走廊是阿富汗最为贫穷的地区,大部分居民有着吸食的习惯,他们生活贫困,面临着缺乏粮食、医疗和教育等一系列问题.

二、瓦罕走廊地缘政治格局

大国围绕阿富汗的争夺,不断塑造着瓦罕走廊这一特殊地域的政治格局.瓦罕走廊曾经归清政府管辖.19世纪末,英俄两大帝国在阿富汗展开“大博弈”,并最终抛开清政府划定了两国在帕米尔的势力界线,将瓦罕走廊作为 “战略缓冲区”,归属阿富汗王国.“大博弈”同时还在瓦罕走廊周边制造了“杜兰线”这样的矛盾症结,衍生出“普什图尼斯坦”、“恐怖主义安全天堂”等直接危及地区和世界和平的重大政治难题.1979年,苏联塔吉克士兵侵入瓦罕走廊,当地的柯尔克孜人惨遭杀戮和驱逐.苏军在瓦罕走廊铺设路面,安装通讯系统,建造停机场,修建军火库,使瓦罕走廊从人口分布到基础设施都打下了这一历史时期的烙印.如今,瓦罕走廊地缘政治已经重新洗牌,作为阿富汗领土的一部分,瓦罕走廊北依塔吉克斯坦,南傍巴基斯坦及巴控克什米尔地区,东面与中国接壤,成为南北较窄、东西狭长的“鸡鸣四国”之地.

阿富汗是一个“破碎”的国家,对瓦罕走廊无力管控.现今的阿富汗部族割据,军阀林立,政府腐败严重,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贫困,再加上毒品泛滥,失控,大有卷土重来之势,致使整个阿富汗动荡不安,社会呈碎片化状态.新政府的控制力无法达到偏远的瓦罕走廊地区,瓦罕走廊一直在当地部族武装的控制下,基本处于无驻军、无政府、无法律、社会与国家两相分离的状态.

巴基斯坦是一个“内外交困”的国家,对瓦罕走廊无心涉足.因为与印度交恶,巴基斯坦渴望一个对巴友好的阿富汗政权,以确保自己的“战略纵深”,但巴阿之间却因为“杜兰线”及普什图人问题始终矛盾重重.同时,国际社会对巴基斯坦的反恐态度和效率存在质疑,而巴塔又在国内越来越频繁地制造恐怖活动.在此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尽管兴都库什山脉的山口可能成为恐怖分子由瓦罕走廊潜入潜出的通道,巴基斯坦政府却始终无心顾及.

瓦罕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瓦罕走廊地理环境和地缘政治格局为关于对写作瓦罕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瓦罕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