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儒家仁德思想论文范文资料 与先秦儒家仁德思想对高校立德树人理论借鉴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儒家仁德思想范文 科目:学术论文 2024-01-27

《先秦儒家仁德思想对高校立德树人理论借鉴》:此文是一篇儒家仁德思想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的创新之一,就是融入了许多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精华,本文所要阐述的“立德树人”这一理论,就是极具传统文化传承特点的重要思想,在社会经济基础不断夯实的前提下,社会对人本身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先秦儒家仁德思想作为我国社会价值观确立的基础,时刻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深入研究先秦儒家仁德思想和高校立德树人精神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加速推进高校师德建设和学生德育建设,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价值水平.

关键词:仁德思想;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

1 先秦儒家仁德思想简述

《大学》中著:“自天子以至庶民,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此乃儒家所提倡的“以德为本”:无论是高贵的天子,还是平凡的百姓,不管地位如何,不看高低贵贱,在修身养性、培养自身的道德修为和品质修为方面都相同.在先秦儒家繁茂的思想体系中,“仁德“思想是予以区分其他派别的重要方面.“仁”崇尚以人为本,多指人和人之间亲密接触、相亲相爱,孔子把“仁”作为社会上最高的道德标准和道德原则,最终形成了以“仁”为中心的结构思想;“德”的本意为顺应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为德,是以遵守规律,发展自然.仁义道德,是社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人类修身立命的本源所在.

“修身立命”顾名思义:修身养性以立天命.古人往往从品、行、业、身出发,全面提高个人修养.第一,培养自己的品德,以立德创大业.德乃立身之本,立信之源,立世之基.一个具有良好品德的人,他的修养就会达到很高的境界,他所从事的事业也会蒸蒸日上,至善至美.“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讲的就是立德于世、诚信做人做事的道理.相反,无品无德之人,无论如何也不能立足于世,不能当好舵手,不能成就大业.第二,树立自己的德行,创造人生价值.君子以果行育德,要用坚决的意念果断的行动树立良好的品德.注重“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做人的根本.下孝父母,上忠国家;兄弟友爱,相互帮助;有忠有信,恭敬做人;遵纪守法,礼貌待人;大公无私,助人为乐;自尊自重,自信自强.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唯有良好的德行才能创造出强大的人生价值.

2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涵

十八大会议把立德树人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方针,是极具战略眼光的,它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行为指南.

1.“立德”的双重含义

“师德”建设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基础,教师的德行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优劣.教师是教育领域的主要支撑者和承担者,这一特殊地位赋予教师伟大的社会使命.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教师能为学生带来强大的榜样力量,言传身教是最具说服力的教育,教师灵魂的伟大光辉能时刻影响学生未来的道路选择,对其价值观的树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衡量教师的优秀标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道德水平的层次和高度.这就要求高校重视对“师德”工作的积极建设,有导向性地引导教师努力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水平,定期开展师德师风学习讲座,使教师从本质上认识到自我角色的特殊性,由此真正意义上地提升整个教师队伍的道德水平.

“德育”建设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作为教育的主阵地,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区域,也是反映社会道德水平的标杆.坚持“立德为本,德育为先”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前提.引导大学生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是高校思政德育建设的核心内容.基于此,建立高校道德水平评价机制显得尤为重要,把思想道德纳入学生全面考核的指标当中,树立道德榜样,表彰道德水平高尚的学生集体和个人,让思想政治工作更为具体和深入,推崇道德风尚建设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流和常态.

2.“立德”是“树人”的前提,“树人”是“立德”的目的.我国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在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目标下强调以德为先,只有道德水平达到一定高度,知识才能被正向应用,真正做到“以智益德、以体蓄德、以美惠德”,使学生全面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我们的教育才有意义,社会主义建设才有希望的曙光.

3 高校“立德树人”理念是先秦儒家“仁德”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有其强大的生命力,在现代社会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立德树人理念就是先秦儒家仁德思想在新时期的现实阐释,它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具有不可撼动的重要地位.

1.从“智育”到“德育”的转变

不可否认的是,在我国现有的教育理念当中,“智育”作为主要的教育目标早已深入人心,为了适应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加之市场经济的 影响及西方错误思潮的冲击,使我们更多地把教育的关注点集中在知识如何能迅速地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的问题.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基础的不断夯实,现实环境对于当下人才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原来简单粗暴的教育模式弊端逐渐凸显,德育的弱势,直接导致学生道德价值观念的缺失,这对于一个拥有厚重历史文化的礼仪之邦来讲,是教育理念的严重偏颇.目前在学习型社会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教育逐渐成为一种普及的生活方式,用什么标准定义人才,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重要议题.其实教育本身就是“智育”和“德育”的结合体,“智育”在于传授知识,提高能力,侧重成才的培养;“德育”在于熏陶品格,修身养性,侧重成人的培养.两者在教育的本质上并不冲突,相反还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把教育的关注点从“智育”到“德育”的转变,是教育理念逐渐成熟化的标志,也是社会道德水平提升的表征,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树立的需要.

2.从“仁德”到“立德”的升华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教育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人才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基础和支撑.先秦儒家仁德思想的核心内容体现在以孝为先、以仁释礼、以义制利和为政以德四个方面,这和当下立德教育的内涵一脉相承,教育的最大价值是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使其主动地提升自我认知,引导学生充分吸收传统文化当中的优秀精华,为其价值观的树立提供内在支撑.正如先秦儒家道德教育所推崇的主体自觉,强调道德践履一样,高校教育也应重视对师生道德信念的培养,努力营造高尚的校园道德环境.

党 深刻认识到对国家主流价值观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作用,从来没有忽视对高校师生道德水平提升的引导.党的十八大以来,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对新时期教育本质的明确阐释.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 总书记重点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将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这一论断不仅是对传统文化当中“仁德”思想的伟大传承,更是对现阶段德育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全方位人才,因此,转变教育观念,坚定地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才能真正推动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使命

作者简介

李智峰(1987-),男,汉族,辽宁铁岭,硕士,教师,助教,先秦传统文化研究.

张爽(1986-),女,汉族,辽宁沈阳,硕士,教师,讲师,党建.

儒家仁德思想论文参考资料:

儒家思想论文

军事思想论文

思想道德论文

思想政治工作杂志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儒家思想论文2000字

结论:先秦儒家仁德思想对高校立德树人理论借鉴为关于对写作儒家仁德思想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儒家仁的思想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