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抗战论文范文资料 与抗战文人和桂林山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抗战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3-14

《抗战文人和桂林山》:此文是一篇抗战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抗战时期,曾有大量著名的文人旅居桂林,他们在桂林创造了辉煌的抗战文化,使桂林成为大后方的文化中心,并获得了文化城的美誉.桂林是一座山城,千峰环野立,触目皆青山.抗战时期旅居桂林的文人都对桂林的山留下了深刻印象,桂林独具特色的山也对这些文人的生活、工作和写作产生深远的影响.旅居桂林的文人都能感受到桂林的山数量之多.

/壹/

1942年,诗人鸥外鸥在诗歌《被开垦的处女地——(桂林的*画)》中写下了他初到桂林时对山的印象:

山山山

东面望一望

东面一带

山山山

西面望一望

西面一带

山山山

南面望一望

北面望一望

都是山

又是山

山呵山呵山呵

屋前屋后都是山

窗外门外都是山

街头巷尾又是山

四周围都站着突兀的山

骆驼的背的山

重重叠叠

包围住了四十万人的桂林

这首诗最初在《诗》上刊载时用了不断变换的大小不同的字号,更增加了各种山随时都会迎面扑来的动态感觉.鸥外鸥在诗歌中描写的东南西北、屋前屋后、窗外门外、街头巷尾都是山的环境就是当时文人们能直观感受到的山城风貌.他们住所附近是山,工作地附近是山,行走在桂林就几乎是在山峰中穿行.田汉曾住在月牙山下、七星岩附近,经常是天一亮,田汉就跑到七星岩,找个安静的地方坐下,写文章、编剧本.巴金的住处也临近七星岩,他在《桂林的受难》中写了七星岩给自己的“家”带来的安全感:

在桂林我住在漓江的东岸,我常常打开后门走出去,跨进菜园,只看见一片绿色,七星岩屏障似的立在前面.七星岩是最好的防空洞,最安全的避难所.每次要听见了紧急警报,我们才从后门走出菜园向七星岩走去.

艾芜住在观音山下一间简易的竹楼里,他亲自在山下垦荒、种菜、养猪.艾芜的住处还能清晰地看见独秀峰,他写作的时候要不断抬头看对面独秀峰上挂着灯笼的标杆,如果标杆上只有一只灯笼,就表示没有敌机的迹象,他可以安心写作;如果有两只灯笼,就表示警报即将拉响,他要赶快收拾文稿,带着家人到旁边的山洞里躲起来.穆木天的居所离艾芜不远,他住在观音山附近光明中学的宿舍内,因为他是高度近视,平时走路戴着一千多度的近视镜,还需要夫人彭慧扶着,选择住在观音山旁,是为了避免躲警报时赶路的困难.很多青年学生躲警报后喜欢到穆木天的住处畅谈中外文学.不少文化机构也将地址选在山的附近,文化供应社就在岩洞旁,文化供应社的印刷厂建在百雁山.叶圣陶曾在日记中写了他参观文化供应社印刷厂的场景:

此厂有大小印机六七架,已算大厂.厂之门外,开明自建之栈房在焉.其地曰百雁山,有岩洞若干个.入一洞名“丽狮”洞者,宽广可容三千人.

桂林版《大公报》筹建时,《大公报》桂林办事处主任王文斌租了七星岩附近的30多亩荒地作为馆址.报馆职工在七星岩后侧的星子岩内建房,星子岩所在的山就是今天的吊萝山.印刷机和各类器材安装在岩洞内,排字房建在洞口,编辑部和职工宿舍建在山洞旁.总经理胡政之则在可以俯视整个报馆的山麓一角建了一座二层洋房,作为自己的家.因为有山洞的庇护,桂林版《大公报》才得以顺利出版发行.抗战时期旅居桂林的文人可以说是依山而居,依山而写,山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元素嵌入了他们生活的深处.

/贰/

抗战时期的桂林并非世外桃源,旅居桂林的文人也要忍受敌机的频繁轰炸,不过让他们感到安心的是桂林的山就是天然的防空洞,警报响起随时可以就近躲藏.丰子恺在《桂林初面》中写了他刚到桂林时感到山洞给桂林市民躲避空袭带来的便利:

桂林的空防已经办得很周到,为任何别的都市所不及.他们城外四周是奇形的石山,山下有广大的洞——天然防空壕.桂林当局办得很周密.他们估计各山洞的容量,调查各街巷住民人口数,依照路程远近,指定空袭时某街巷的住民避入某山洞.画了地图,到处张贴,使住民各自认明自己所属的山洞,空袭时可有藏身之地.假使人人遵行的话,敌机飞来时,桂林的全体市民都安居在山洞中.无论他们丢几百个重磅炸弹,也只能破坏我们几间旧房子,不得毁伤中国人的一根毫毛.我所住的地方,指定的避难所为老人洞.我来桂林已经六天,天气炎热,人事繁忙,敌机不来,还没有游玩山洞的机会.下次敌机来时,我可到老人洞去游玩一下.

山洞多带来的便利让丰子恺觉得桂林的空袭并不可怕,甚至顽皮地觉得空袭还能获得游山洞的机会.住在观音山下的艾芜在《桂林遭炸记》中也感叹到处都是山洞的桂林可谓“防空洞甲天下”:

出屋外不远,就是城里人来躲敌机的山洞.洞大,光线好,空气也还充足,至少可以容纳千把人,但我们还是嫌它太拥挤一点,便另走一个较小的只容几十个人的地方.桂林山峦的好处,便是岩洞到处都是.前人称桂林山水甲天下,现在应该赞为防空洞甲天下了.

因為经常在山洞中躲警报,这就使旅居桂林的文人和山有更亲密的接触.很多人在日记或各类文学作品中描述了进山洞躲警报的经历.巴金在《桂林的受难》中写道:

我们躲警报,有时去月牙山,有时去七星岩.站在那两个地方的洞口,我们看得更清楚,而且觉得更安全.

相比较而言,巴金更愿意选择去月牙山,因为七星岩人太多.但后来月牙山做了省政府办公的地方,禁止闲人出入了.叶圣陶旅居桂林的时间不到三个月,日记中就多次提到躲警报.他在1942年6月11日的日记中写道:

晨五时许醒,而警报已鸣.独至文供社,访彬然,洗面.旋传紧急,偕至社址后面之岩洞旁.晤仲华、云彬、欧阳予倩诸君.向予倩请教桂剧大概.谓桂剧本系湘剧,其唱句为二二三、三三四两种,和平剧同,惟调子不同.音乐有牌子,而歌唱无牌子云.继知敌机已到,群皆入洞,余亦入焉.其洞亦宽广,而石缝漏水,地面潮湿.

抗战论文参考资料:

抗战精神论文

结论:抗战文人和桂林山为适合不知如何写抗战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重生抗日少年大将军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