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导师制论文范文资料 与基于双导师制的高职艺术生素质教育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导师制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3-13

《基于双导师制的高职艺术生素质教育》:这是一篇与导师制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摘 要]在高等职业院校营造全员育人氛围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点和难点.文章剖析了高职艺术类人才培养现状,探究以“双导师制”为抓手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方法与路径,为高职院校更好地培养艺术类人才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高职艺术生 素质教育 双导师 全员育人

[作者简介]郑丹(1958- ),男,江苏无锡人,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与教育;王虹(1966- ),女,江苏无锡人,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理论与教育.(江苏 无锡 214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高职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学路径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D/2015/03/03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6)16-0083-02

伴随着当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经济发展新常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在积极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现路径和制度创新,不断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然而在现实中,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偏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轻视学生思想品格、职业精神、创新意识等素质提高的现象,导致学生无法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职业人”.“双导师制”不仅能够在专业方面引导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助力学生顺利就业,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学生成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因此,探究以“双导师制”为抓手提升高职艺术生综合素质的方法与路径,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对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深层次探索.

一、“双导师制”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从20世纪80年始探索与尝试德育导师制、社团导师制等形式多样的导师制教学组织形式.1992年河北大学经济学院在全国率先推出由政治导师和学术导师共同负责学生工作的“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从此我国对于“双导师制”的研究逐渐展开.后来,随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由统分统配转向自主择业,社会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及专业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双导师制”逐渐演化为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的双组合,使用范围也由本科生扩展到高职生.“双导师制”作为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形式,由于能够聚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问题,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其重要意义逐渐被国内教育界和社会认可.

二、高职院校实施“双导师制”的必要性分析

1.高职院校艺术类人才培养现状.受教育产业化影响,当下我国高职院校存在过度重视学生专业技能训练,而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等非智力因素关注不够的现象.在新常态下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中,企业需要的人才首先必须具有正直的人格和责任感、善于学习的能力和团队精神,同时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近年来国内各高职院校已重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且开展了多种有益的探索,但毋庸置疑,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有待加强.笔者调查发现,多数艺术类专业考生是以第二、第三志愿被高等院校录取的,本身属于中国应试教育竞争中的较差群体,进校后普遍缺乏明确的专业学习目标,学习上缺乏独立思考精神,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较差,加上学校教育理念存在偏差,师生人文关怀和情感支持式微,难以保证教学的连续性,制约学生个人发展.因此,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社会认可的合格人才已成为各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亟须反思和解决的“终极命题”.

2.“双导师制”是高职院校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采用“双导师制”培养高等职业院校艺术类专业人才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双导师制”采用“二对一”的指导方式,鼓励长期的“二对一”的支持性关系,适合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见的各种个性化问题.“双导师”一般由学校和企业德高望重的人士担任,学生能从导师身上学到为人处世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等,这些隐性知识对学生未来发展的作用尤为显著.同时,“双导师制”打破了长期以来高校固有的班主任管理学生模式,大大促进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这是对现有学生管理模式的一种完善,充分体现出“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宗旨.

3.“双导师制”能在高职院校营造全员育人的氛围.“双导师制”在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动手能力等“硬实力”培养的同时,还重视对学生人格与精神自由的完善,关注学生的成长经历和现实表现,在人格塑造、适应能力和良好思维习惯等“软实力”培养上下功夫.实行“双导师制”既可解决部分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只教书不育人”“轻成人重成才”的问题,又可解决校企双方在育人过程中“互补不足”的问题,有利于在高职院校内营造全员育人的氛围.

三、基于“双导师制”培养艺术人才的具体路径

1.根据职业标准精确定位培养目标.根据艺术类各专业的职业标准与行业特点精确定位素质教育标准与目标.丰富素质教育的实施载体,健全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和文化活动品牌平台,把网络课程、实践课程、课堂课程进行合理融合,促进第一课堂与第二、第三课堂相互融通.具体实施路径应从培养“合格毕业生—准职业人—成熟职业人”来分段进行.对刚进校的大一新生可通过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实施载体来开展教育,重点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此阶段的教育由年级辅导员和校内导师共同负责,以年级辅导员为主.对大二学生侧重职业素质与专业技能训练、职业规划指导等.可采取“阶段递进、校企融合”的方式对学校传统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如与企业技艺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合作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技艺传承创新等活动,营造真实可行的企业工作氛围.此阶段的教育由校内外导师共同负责,校内导师承担主体责任.对大三毕业班学生可通过到企业定岗实训、就业指导、创新创业训练等方式引导他们了解企业与社会.实践证明,学生在企业的生产实训阶段最便于帮助学生锻造敬业、勤业的职业精神,也是企业对学生的综合考核期,企业能够全面真实地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发展潜能,打开了学生与企业之间推荐就业的“绿色通道”.此阶段应执行校内外导师共同负责与考核责任制.

导师制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基于双导师制的高职艺术生素质教育为关于导师制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导师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