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闹剧论文范文资料 与闹剧何时收场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闹剧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3-02

《闹剧何时收场》:本论文为您写闹剧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虽然知识文人一再声称要抵制媚俗、坚守纯粹,却不可避免地染上了娱乐时代秀下限、博出位的流行病.我们的文学生活越来越像一场闹剧,从批评韩寒到鲁奖纷争,各色圈内人物都如演员一般,或滑稽,或深情,或愤怒,以充满表演性的形式,在制造声音.伴随《后会无期》热播而来的是各种关于韩寒堕落的热议,尤其是肖鹰教授那篇深恶痛绝的批评更是引爆全场,一时众说纷纭,好不热闹.这不禁让人想起韩寒出道时,文学评论家白烨饱含深情的召唤,意图用《80后的现状和未来》收编韩寒等新锐作家,“作为他们的前辈,我想提请他们等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让自己的文学理想在相对纯净的天地里徜徉”.可惜韩寒并不领情,面对类乎于“回来吧,孩子!”的呼唤,韩寒的回应是“谁都别装逼”.评论家赋予“韩寒”诸多意义,并且以此为基础展开论述.其实“韩寒”更像是一个集体包装出来的意见领袖,商业经济和消费主义联合打造的“公知”,一个娱乐文化的符号.不管是当初写《谈革命》还是今天拍电影《后会无期》,其内在逻辑都是一致的.那些从欣赏到失望,此刻又痛心疾首的人,我不知道是“父爱泛滥”还是“童真未泯”,总之丝毫不能引起人的共鸣.

作为世俗生活的良民,生一副慈悲心肠,多一点“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怀是好的.但作为接受知识训练,握有发声渠道的知识人来说,却应该有点骨气和斗争精神,而不是执于一端的“前辈说”和“阴谋论”.正如赛义德所说:知识分子构类的良心,“知识分子代表的不是塑像般的偶像,而是一项个人的行业,一种能量,一股顽强的力量,以语言和社会中明确、献身的声音针对诸多议题加以讨论.”歇斯底里的批评和情深意长的呼唤多半出于虚弱,理想和责任早已舍弃,剩下的只是无关痛痒的唠叨.早在90年代初诗人欧阳江河就说:“ 作为一个诗歌的主题,其可能性已经消耗尽了,因为无法保留人的命运的成分和真正持久的诗意成分,它是写作中的意识形态幻觉的直接产物,它的读者不是个人而是群众.然而,为群众写作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绕来绕去,所要表达的就是:排除“为群众”和“为政治”的写作,消解了责任、放逐了理想,“为自己的阅读期待而写作”.

如果说在社会语境恶化的情况下,放弃书写群众运动和政治事件是合情合理的话,那么追求“文学史上的生效”则暴露了消解责任的功利性本质.不知从何时起文学批评成了人肉点赞,学术研讨一片和谐,人人心中都在怀念80年代的,实际上却在忍气吞声以求获取最大利益.放下的同时,始终还有放不下的“抱负”,一种意图标榜自身,用一整套的观念和语言建构文化,进而获得解释权的野心.用“顽主”王朔的话讲:“头上始终压着一座知识分子的大山.他们那无孔不入的优越感,他们控制着全部社会价值体系,以他们的观念为标准.”知识精英如此回应,这种反知识分子化的倾向,除了烙有拜金主义的印记,同时还沿袭了此前工农干部对知识分子的嫉妒和蔑视.对于商业化的王朔,知识精英所处的位置同韩白之争时的状况别无二致.大言炎炎,却软弱无力.几个亿的票房,亿万粉丝的追捧,韩寒如果真把无关痛痒的谈论当回事,那还真奇了怪了.丧失政治地位和民间崇拜的知识人,更像一个退居二线的老干部,带着曾经也阔过的优越感掺杂着怕被忽视的焦虑,不针砭时弊,专做人生的导师.殊不知失去现实支撑的说教只会招致反感,而缺乏对话的批评则是一厢情愿.上海作家蔡翔在谈论“王朔对文化人的发难”的时候这样描述,在王朔自觉把自己划出知识分子圈外时,反而能借此剥开知识分子“千年的虚伪的厚皮”.不知从何时起,还是一直如此,文化界也沾染了官场陋习,等级排列,党同伐异.一知名学者在一次高端研讨会上的主持人开场白很形象,我们这个圈子大家都很熟悉,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放逐了理想,荒废了业务,知识文人越来越像政客或者娱乐明星,上蹿下跳,炒作知名度.鲁迅文学奖评选黑幕的背后有圈子利益、商业媚俗、政治勾结等各种势力在作怪.先是有著名诗人柳忠秧和湖北作协主席方方的论争,一方指出鲁奖有人 ,一方则强调文坛有傻大姐.问题是,柳诗确实不怎么样,他头上却顶着无数光鲜亮丽的文化头衔,还有著名学者、诗评家站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柳方之争还在渲染,周诗案又爆发.真是文坛趣事多, 、斗争真欢乐.值得注意的是,周诗案一再出现王蒙的影子.王蒙何许人也?文坛耆老、当代文豪、前 部长,王蒙的名号意味着文坛权威.“王蒙评周啸天:亦属绝唱,已属绝伦”的内容被附在相关评论和新闻报道中,被反复发酵渲染.原话王蒙自然没有讲过,不过王蒙确实在《值得一读一吟一粲》一文中对周的诗有较高的评价.有了“王蒙”这个金字招牌,周教授得奖自然是顺理成章,可是媒体并不买账,从制造舆论的角度来说“王蒙的点赞”只是增加戏码的符号,而看客们更是乐于此道,语不惊人反而缺少可读性.

回过头来说,柳诗人虽然诗不怎么样,骨气倒是有的,“网上有人说周诗比柳诗好得多,这下把我气炸了!奖丢了无所谓,但决不能丢人.”同样是因为“丢奖不能丢人”,很多圈内人出来讲话了.先是不太有名的,接着著名作家、四川作协主席阿来出来放话,“三问鲁奖,希望受到公正对待”.更劲爆的还是《夏泰志:周啸天曾进京告他人写反诗》,此文一出,讨论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文学层面了.如果说方方真如柳诗人和媒体标示那样,是文坛傻大姐;那么阿来则是名副其实的“康巴汉子”,以我们川西汉人一向的观点讲,“耿直”.虽然贵为一省的作协主席,但从身份、地域到文化教养来看,阿来其实是个“圈外人”.“发此疑问后,不被打击报复”“以文学之名,受到公正对待”,从这样的发问中我们看到的是缺乏底气的茫然无措,更看到了尚未被规训的“文人淳朴”.

处在风口浪尖的相关部门又玩起了百试不爽的“沉默是金”策略,而这些手握大权决定文学走向的“真文人”们此刻不知道又在作何算计,谋划什么好戏?陷入纷争的知识文人不会意识到,我们正在自掘坟墓,固守文化正统,抢占圈子利益的同时,却忘记文学的本质和警惕商业娱乐的陷阱.如果说批评韩寒本来就有演戏的性质,那么鲁迅文学奖评选——一场旨在奖励优秀创作,奖励中外文学翻译,推动中国文学事业繁荣发展的文学盛会——蜕变为一出媒体炒作的文坛内部黑幕*和知识文人纷争的闹剧就“情无可原”了.在消费主义和娱乐至上的价值观照下,借助现代传媒视听技术的渲染.文学圈的闹剧成了千万民众茶余饭后消遣的好戏.好戏谢幕,不管结局如何,文坛本来岌岌可危的民间信任将遭受创伤,业已衰败的文学事业又添新愁.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闹剧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闹剧何时收场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闹剧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闹剧已终 余生不送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