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高中数学论文范文资料 与探究高中数学学生活动设计策略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高中数学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2-25

《探究高中数学学生活动设计策略》:该文是关于高中数学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摘 要] 学生活动的设计注重活动的有效性、互动性、针对性,应以教学目标为宗旨,有的放矢,侧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以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活动的实效性为核心,精于设计,有效重建,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生成.

[关键词] 高中数学;学生活动;实效性

学生活动的设计应遵循主体性、实用性、科学性和灵活性的原则,以活动设计的有效性为核心,在教学目标的整体框架下组织教学,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让教师有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优化教学效果. 因此,在学生活动设计中,教师要明确师生互动的本质,树立互动的意识,为学生活动设计奠定思想保障;通过构建正确的学习活动目标,明确学习的重难点,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促进学生数学思维模式的形成;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选择科学的活动设计形式,并及时进行教学评价,以确保活动设计的有效性.

明本质,树意识——学生活动设计的基础

学生知识的获取是由外部的信息和学生原有的知识经过思维活动相互作用形成的过程,而不是教师单方面知识的输入. 即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是在学生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形成的. 因此,教师应在活动设计中,根据学生的状态、表现,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触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地对问题进行探索,思考,回答,增强师生之间的双边互动,强化互动意识,让学生在体悟中生成知识,在体验中获得实践的经验,以鞏固学生的数学知识.

比如,在教学“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时,讲解关于“平面的基本性质和推论”知识点中,要求学生根据公理能够找到两个平面的相交线. 这部分内容属于立体几何知识,需要学生具有空间的思维想象力. 而在实际的学习中,很多学生往往欠缺空间的想象力,一时无法从平面的思维过渡到三维的空间中,导致很多的学生依然用平面的思维方式解决空间的问题. 因此,教师借助题目:“空间有三个平面α,β,γ,它们两两相交,你能找到几条相交直线?”来组织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让学生根据公理找到满足条件的相交线. 教师让学生准备三张厚纸片,引导学生按照两两相交的条件进行操作,仔细观察相交直线的数目,让学生的思维在实际操作中转换到空间的思维层面上,从而掌握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激发了学生主动思考、探索的积极性. 由此,学生纷纷得出结果:1,3条相交直线,同时,教师还让学生分别画出相应的空间图形,帮助学生构建空间数学思维,以拓宽学生的思维想象力.

建目标,筑理念——学生活动设计的核心

学生活动设计应以教学目标为核心,以服务“三维目标”为宗旨,避免学生活动偏离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围绕教学重难点,开展主题教学活动,让学生围绕学习重点自主进行思考,探究,并归纳总结,以形成数学思维模式,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比如,以“直线的方程”教学为例,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求直线方程的方法,要求学生能够根据直线方程得出斜率,根据斜率和直线的两点求直线方程,并通过题目的训练,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 教师布置课堂练习:(1)求经过点A(-2,0),B(-5,3)的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2)求直线8x-6y-14等于0的斜率和它在y轴上的截距;(3)直线经过点P(2.3),倾斜角为,求直线的方程;(4)求过点A(-1,2),B(2,4)的直线方程;(5)求过点P0(x0,y0),法向量n等于(n1,n2)≠0的直线方程. 让学生通过仔细审题,观察题目之间的区别,分析题目解答的突破口,从中积累解题经验. 学生经过讨论、分析,得出(1)利用斜率公式求出斜率和倾斜角;(2)首先将方程变形成斜截式,然后直接得出截距;(3)根据倾斜角得出斜率,然后求得直线方程;(4)根据两点式得出直线方程;(5)根据点向式求得直线方程. 经过不同题目解题方法的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体验、感悟中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在相互讨论、探讨中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师在设置题目活动时,综合考虑学生学情,题目设置采用难易结合的特点,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参和到课堂练习活动中,并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题目的训练中得到不同的收获,实现了学习效益的最大化.

创情境,促和谐——学生活动设计的关键

学生只有在 、平等、和谐的氛围中才能被诱发出主动学习的 ,而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是提高学生活动设计实效性的关键. 因此,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具有新颖性、开放性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主动构建知识体系,让学生处于一种急于想解决问题的驱动情绪中,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推动学生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比如,以“圆和方程”教学为例,目标是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求圆的标准方程,并根据圆的标准方程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分组解决相应的问题,通过组内成员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探寻解答求圆的方程问题的方法. 教师展示练习:(1)求过点A(6,0),B(1,5),圆心在直线l:2x-7y+8等于0上的圆的方程;(2)求通过两圆x2+y2等于25和(x-1)2+(y-1)2等于16的交点且面积最小的圆的方程. 教师让各小组根据自己的组员情况自由选择相应的题目,此外,这两个题目分别都有两种解题方法,教师便借此组织学生进行解题方法的讨论,让小组针对同一题目探寻出不同的解题方法. 即(1)可以用设圆的标准方程(x-a)2+(y-b)2等于r2和利用斜率求线段AB垂直平分线的方程,而平分线的方程和已知直线的交点即为圆心坐标,由此得出圆的方程;(2)可以利用解方程组求得交点,两交点的距离即是圆的直径,由此得出圆的方程. 还可用设圆的一般方程求得结果. 活动中,学生在探寻不同解法的讨论中,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视野,学生主动将求圆的方程知识融入其中,从而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提高了活动的实效性.

选方式,重评价——学生活动设计的保障

学生活动设计的关键是让学生主动参和,主动学习,旨在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因此,教师要活化组织形式,其目的是启发学生主动参和,侧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让活动中既有学生语言表达,又有实践操作;既有学生成果展示,又有自主创新,增强活动设计的有效性. 活动开展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活动开展中又充满了不可预见性. 因此需要教师对不确定的因素做出恰当的判断和合理的处理,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进行及时的纠正和引导. 抓住学生活动的闪光点,并鼓励支持学生,帮助学生顺利、自信地完成学习任务.

总之,学生活动的设计就是让学生的视力“聚焦”,让学生的思维“聚变”,学生活动的设计要遵循科学性、主体性、灵活性的原则,精于求精,在教学目标的框架下,以实效性为核心组织开展. 教师可从师生互动、知识主动构建、情境创设、活动形式多样化、及时评价等方面进行优化,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活动中生成,在活动中绽放,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高中数学论文参考资料:

高中数学论文题目

高中数学论文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高中数学期刊

生活和数学论文

南朝祖冲之撰写的数学论文集是

结论:探究高中数学学生活动设计策略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高中数学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补高中数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