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制度变迁论文范文资料 与我国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变迁和路径选择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制度变迁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4-03

《我国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变迁和路径选择》:本论文为您写制度变迁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关键词: 五保供养;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路径选择

摘 要: 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分析了我国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的变迁过程及表现特征,认为当下五保供养“国家化”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应确立起五保供养的制度规则,重点发挥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的作用并提升政府的学习和回应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12435(2015)03031006

Key words: the five guarantees supporting; neoinstitutional economics; institutional change; path selection

Abstrac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neoinstitutional economics, analyze the proces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stitutional change of the five guarantees supporting in rural areas and maintain that that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nationalization” of the five guarantees supporting. Aiming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establish the institutional rules of the five guarantees supporting and especially exert the role of the demandderivative institutional chang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government"s learning and responsive capabilities.

作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五保供养是政府或集体对农村特定困难群体(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进行救助的制度形式.五保供养工作直接关涉到农村弱势群体的生存权益,一直受到多方面关注.已有研究一是着眼于历史节点,探求五保供养工作的改进方向或相关出路.洪大用等对2003年五保供养工作进行了分析,认为当时面临:五保对象应保尽保难、供养标准落实难、全面实现五保难、实施敬老院集中供养难、地区供养负担不均衡等多方面的困境.[1]贡森等2003年在山东的调查发现,已保对象只占全体应保对象的40%左右,问题根源于责任主体、保障内容和标准以及供养形式的规定先天不足和后天环境的不利变化,建议尽快修改现行的五保供养法.[2]二是通过梳理五保供养制度的变迁,分析五保供养工作的发展逻辑.肖林生认为农村经济制度、政治和社会管理制度、国家的价值取向等影响了五保制度变迁,五保供养制度逐步向国家救助转变.[3]韩君玲则分析了农村五保供养政府责任的法制化历程及影响因素,认为应贯彻生存权保障的理念,将五保供养整合进城乡统一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4]当前五保供养制度的研究大多限于问题—对策的模式,重复性建构居多,对制度变迁的深层机理涉及较少.笔者引入新制度经济学的范式*五保供养制度变迁的基础、方式及动力,着眼于当下问题提出制度再变迁的路径选择.

一、我国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变迁进程及表现特征

我国农村五保供养制度自合作化时期建立至今已走过了近60年的历程,其间历经多次调整和变革,以2006年新修订的农村五保工作条例为标志,实现了从村庄集体供养向国家供养的制度转型.这一历程是经过制度供需均衡——不均衡的多次接续变迁而实现的.

1. 集体供养式的传统制度均衡(1956-1984).《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中明确生产大队对于生活没有依靠的老、弱、孤、寡、残疾的社员,家庭人口多劳动力少的社员,和遭到不幸事故、生活发生困难的社员,实行供给或者给以补助.这一规定构成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时期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的基本框架,明确了生产大队、生产队作为责任主体及集体收入中提取的公益金作为供养来源.五保供养的具体形式包括了分散供养和集中供养两种,其中分散供养又包括了定额公粮、社员照顾及工分补助等多种形式.这一时期五保供养的保障责任转变成强制性的集体福利.在人民公社的政治体制下,五保供养的制度需求和制度供给基本均衡.当然这种均衡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保障层次.

2. 制度的非均衡和变革需求(1985-2006).1994年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对五保供养的对象、内容和标准进行了调整:对象指无法定扶养义务人(或扶养义务人无扶养能力)、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三无”人员;内容增加了保医和保住;供养标准不低于当地村民的一般生活水平.条例规定,五保供养责任和执行主体是乡镇政府和村集体,经费和实物来源主要从乡统筹和村提留中开支.可见,这一时期五保供养的责任依然下压给乡村两级,收取供给经费和农民的减负政策形成悖论,导致供养物资难以保障,衍生出供给标准低、供给内容不全面、供给负担不平衡等问题,很多地方“五保”变“一保”(保葬)甚至变“无保”.农村五保集体供养制度的一系列缺陷让政府和村庄、五保户作为制度 供需主体都产生了不满意和不满足,从而产生了对更高效益制度的变革需求.

3. 国家公共供养式的新制度均衡(2006-).2006年新修订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对五保工作作出了调整:定位的转变,由农村集体福利事业转换成为农村社会保障系统的一部分;资金来源渠道的转变,由原来的农村税费开支转变为政府财政预算,另外还有集体经营的收入、五保户的土地承包转让收入及国家专项资金的补助等辅助渠道;责任和执行主体的转变,由原来乡村两级作为责任主体提升至县乡两级,县级以上的民政部门及乡镇成为组织实施的责任主体;供养形式的转变,更加强调集中供养的作用.自此,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开始由集体供养全面进入国家供养的新阶段.就制度供需状况来看,国家可以借助新制度加强自身的政权合法性建设,对于村庄来说新制度可以减轻自身的负担,对于五保对象来说可以获得持续稳定的供养,制度供给者和制度需求者都得到相互满足,在制度供需间重新达成了新一轮的均衡,五保供养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制度变迁论文参考资料:

税收法律制度论文

会计制度论文

会计制度设计论文

新制度经济学论文

结论:我国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变迁和路径选择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制度变迁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制度变迁的案例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