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感喟论文范文资料 与苏轼感喟人生诗歌*其处世哲学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感喟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4-14

《苏轼感喟人生诗歌*其处世哲学》:这是一篇与感喟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内容摘 要:苏轼的仕途坎坷,一生三起三落、历尽升沉,却始终达观潇洒地笑傲人生风雨,在万丈红尘中保持自我人格,这源于他适意为乐、随遇而安的处世哲学.在他大量感喟人生的诗歌作品中,这一哲学意蕴尤显丰厚,更给人以恒久的警示和启迪,特别是在人生境界上完成了儒、道、释三教思想的圆融,开启了士人人格的审美.

关键词:诗歌 处世哲学 禅理

这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他在受苦的时候,反而感到快乐;在忙碌的时候,仍然安闲自在;在被谴责的时候,实践慈悲.这是一种思想者的乐观,一种类似于对生活获得了哲学超越的乐观,即追求一种淡泊、通达、荣辱得失无系于心的“静而达”的人生境界.

苏轼曾说:“意所乐而为之,何暇计议穷达,云能穷人者固缪,云不能穷人者,亦未免有意于畏穷者也.”这种坦诚执着和达观,正是苏轼所独有的为人和创作态度.“诗人少达而多穷”,但在穷厄困顿中能始终保持一种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胸怀,乃是苏轼及其诗作最可令人感动的地方.苏轼出入儒道、濡染佛禅,他有儒家的底子,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积极入世的精神,又爱庄子、陶诗和禅理,从而在种种挫折中,善于解脱,保持“无所往而不乐”的生活态度.

他这一生才气横溢、抱负齐天,却“达少穷多”,而能一直活得潇洒从容,活得智慧宁静,他凭借、依靠的方式是什么?我们探寻乐天才子苏东坡的奥秘,旨在寻找这一个苏轼一生实践的答案,发现并借鉴他的处世哲学、对人生忧患的解脱方式,即如何从过去及现在的痛苦中挣扎出来,追求自己的人生真谛.

苏轼诗歌大多从宦海浮沉、贬谪迁徙的生涯或眼前景物、身边小事悟出人生的偶然、世事的虚幻,追求自在一时的意趣,归结到适意为乐、随遇而安的处世哲学.在他大量感喟人生的作品中,这一思想贯穿始终,发挥得淋漓尽致,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从时空观照中洞悉人生缺憾

苏轼诗歌中感喟人生的作品主要内涵实际上包含着一个终极问题,即面对宇宙无限、人生有尽的现实,如何对待永恒和一时的矛盾?如何减轻人因生命有限宇宙无穷的强烈反差而产生的悲观绝望和心理失衡?如何能和大自然抗衡、能永生于世、能使我们的精神长存于天地之间呢?苏轼以时空观照的方法来消解这一矛盾,从时空观照中洞悉人生缺憾的普遍性,从而达观地对待人生得失和荣辱.

首先,苏轼不苛求人生完美,将一己之悲欢置于宇宙、人类的广阔空间去观照,认识到人力的局限性,从而从容面对人生忧患,并从中得到解脱.(《泗州僧伽塔》)诗云:

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顺风来者怨.

若使人人祷辄遂,造物应须日千变.

今我身世两悠悠,去無所逐来无恋.

得行固愿留不恶,每到有求神亦倦.

“人生各有所乐兮”,大千世界上自达官贵人下自碌碌众生,各有所求,概莫能外.但“用舍由时”,富贵在天、寿夭在命.人的追求能否实现并非全由主观愿望和意志所能左右,大有大的难处、小有小的悲哀,即使是神通广大的“造物”也难以面面俱到、事无巨细地一应满足.所谓“心想事成”、“万事如意”不过是处于无奈中的人们一厢情愿罢了.苏轼就是这样以哲人的睿智和清醒,为我们揭示出缺憾总存于人生、“事之如大意者,亦自难遂”这一带有普遍意义的真理.

其次,他将人生忧患置于悠悠人生长河中作高屋建瓴的观照,从而使其人生哲思由于浓郁的历史意识的渗入更显凝重和深厚.

昭君本楚人,艳色照江水.

楚人不敢要,谓是汉妃子.

谁知去乡国,万里为胡鬼.

人言生女作门楣,昭君当时忧色衰.

古来人事尽如此,反复纵横安可知?

(《昭君村》)

诗人在为美的毁灭扼腕叹息时,“古来”一语笔锋一转,将对昭君个人悲剧的咏叹上升为对古今人事兴衰的普遍概括,大大增强了作品*人生的深度.这一认识并不是苏轼触物兴感的偶尔闪现,而是反映了他对人生忧患的一贯理解.他敏锐地发现,人生忧患不仅横向上人人皆存,纵向上看亦古今皆然.

既然从横向的人类空间和纵向的时间长河来看,人生原本都不完美,缺憾总是相应存在,那又何必对人生苛求完美呢?苏轼以“去无所逐来无恋,得行固愿留不恶”的旷达态度来面对人生缺憾,对生死存亡之“命”安之若素、“须臾便堪矣,万事风雨散”.正如人类的生命链是由一个个新陈代谢的生命之躯构成的一样,人的得失沉浮组成了人生起伏不定的漫长过程,既然主观意志不能左右,缺憾总相应存在,只有采取随缘自适、伺机而行的方式直面人的现在和未来,方能不失时机地抓住新的希望、清醒地面对“人生可遇不可求”这一冷酷的现实.

因为苏轼清楚地知道了生命是另一样东西暂时的表现,是短暂躯壳中所藏的永恒的灵魂.他由佛家绝灭生命的信仰、儒家生活的哲学和道家简化生命的信念出发,他心灵和感觉的坩埚融出一种新的合金:人生最大的范畴只有“百年三万日”,但这已经够长了.在这个大生命中,他只是不朽生机暂时显现的一粒小分子,他是哪一粒小分子并不重要,生命毕竟是永恒的、美好的,所以他活得很快慰,快快活活、无忧无惧,象旋风般活过一辈子.

正因为苏轼能从阔大的人类时空去观照人生忧患,使他能超世俗地对待人生得失荣辱、超功利地评价事物用途和价值,能从个人“具体的政治哀伤中”摆脱出来,进而发展为“对整个人生、世上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弃和企求解脱和舍弃”.

二.从心灵张扬中实现自我超越

意识到人生的不完美性而生解脱之念是必要的,但这只是低级、初步的,更深层的问题在于达到解脱的目的.苏轼摒弃了外在解脱方式而上升为内在超越,从而自觉地消解现实的烦恼和忧患.

首先是心灵作用的张扬.作为传统文人,苏轼在化解人生忧患的两种常见方式——借酒消愁和归隐山林均曾尝试.“不如眼前一醉,是非忧乐两相忘”、“若对青山谈世事,当须举白便浮君”.但这终究只是一种浮于外在的解脱,借酒消愁愁更愁,况酒醒之后,如之奈何?归隐山林是“古来真遁何曾遁,笑杀逾垣和闲门”,都是一种变相的逃避.

感喟论文参考资料:

毕业论文感谢词

论文感谢词

结论:苏轼感喟人生诗歌*其处世哲学为适合不知如何写感喟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醍醐灌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