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贫困述评论文范文资料 与我国改革开放来反贫困述评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贫困述评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3-28

《我国改革开放来反贫困述评》: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贫困述评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摘 要:贫困问题是中国长期存在的问题.国内外学者自改革开放以来对贫困和反贫困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者反贫困研究进行总结和述评以及对改革开放以来扶贫政策的演变进行梳理,试图寻找下一步更适合反贫困的研究方法,为下一步的贫困研究做准备,促进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贫困;反贫困;述评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02

贫困,在某种程度上,既有它的简单性,又有它的复杂性.贫困在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着,而学者对贫困问题的不断讨论,又体现其复杂性.贫困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大课题.贫困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不同国家的贫困表现形式不同,对于反贫困的路径有着不同的选择.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依然存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的反贫困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底的2.5亿下降到2007年底的1479万人,低收入人口从2000年的6213万人减少到2007年的2841万人[1].我国农村贫困问题得到缓解,但解决贫困问题仍是一个长期的艰巨任务.由于贫困问题的困扰,国内外学者对贫困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大量文献研究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贫困和反贫困问题,本文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总结和评述,介绍改革开放以来的反贫困研究及相关政策的变化.

一、贫困的涵义

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认为:“贫困的真正含义是贫困人口创造收入能力和机会的贫困;贫困意味着贫困人口缺少获取和享有正常生活的能力.”朗特里和布思在1901年撰文认为:“一定数量的货物和服务对于个人和家庭的生存和福利是必需的;缺乏获得这些物品和服务的经济资源或经济能力的人和家庭的生活状况,即为贫困.”

对于贫困的定义,公认的是世界银行的表述:贫困是缺乏达到最低生活的标准的能力;贫困不仅意味着低收入,还意味着缺乏受教育的机会、不良的健康状况等一系列问题[2].贫困又有相对贫困和绝对贫困一说,绝对贫困是不能维持基本需要,陷入极度困苦中:相对贫困指的是和一般水平相比,低于这个标准的那部分人的生活状况.

二、中国农村贫困的原因

中国的贫困是由不同的因素影响的,导致贫困的原因多种多样.我们从历史、农业、环境、人力、知识等方面讨论中国农村贫困的原因,并对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和描述.

(一)历史因素

康涛、陈裴[3]指出,旧中国受三座大山的剥削和压迫,处于极度贫困的境界,虽然建国后党和政府致力于消除贫困的工作,但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始终无法摆脱贫困.旧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受到三座大山的压迫,导致广大劳动人民处于生活艰难困苦的境地,在这基础上即使建国后大力发展反贫困工作,贫困的消除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仍然留下了一大部分贫困的问题.所以,中国农村遗留下了贫困问题.

(二)农业因素

费孝通[4]提出了中国农民贫穷的原因是耕地少,对于耕地权的归属问题这方面的因素是次要的.马国贤[5]等提出,相对贫困的根源是小生产下的过低的农业生产率,劳动力人口过剩和较低的教育水平,这些因素都进一步加深了农村的贫困程度.对于农民来说,较少的耕地耕作的粮食作物可能并不足以满足他们的温饱问题,较少的粮食也不足以支持他们换取更多的生活资料,导致他们出现了贫困问题.而过低的农业生产率,不足以支持他们的基本生活,贫困问题随之出现.

(三)地理环境因素

朱玲、汪三贵[6]认为,中国贫困是由地理条件、资源环境等不利条件造成的,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共同导致了贫困的出现.周毅[7]提出生态敏感地带贫困县占据一大部分,而土地、人口大部分在贫困县内.地理位置和环境因素同样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问题.恶劣的环境同样不利于农村生产的进行;不利的地理位置,影响着人们之间生产生活资料的交流.在一个偏僻,交通不便,环境恶劣的地方,更容易导致贫困的产生.

(四)人力资本不足

人力资本是指劳动者受到教育、培训、实践经验、迁移、保健等方面的投资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这种知识和技能可以为其所有者带来工资等收益.李小云[8]提出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人力资本的匮乏.人力资本的提升,最重要的就是依靠教育来实现.康涛、陈裴提出农民知识的匮乏也是导致中国农村贫困的原因.农民知识的匮乏,阻碍了农民对新技术的学习和使用,一代一代传下去,大家都不学习和接受新的生产技术,劳动生产率随之下降,不利于农业的发展,造成了农村的贫困问题.

三、从不同视角看中国的反贫困研究

中国的学者自20世纪80年*始了中国的反贫困研究.由于反贫困的复杂性,本文在几个视角对中国的反贫困研究进行总结和述评:制度和文化视角、区域视角、个体发展视角、经济增长视角.

(一)制度和文化视角

贫困刚被纳入学术研究之初,就被认为形成机制是制度和文化因素引起的[9].国内许多学者都将制度作为贫困因素之一,并将制度性贫困概括为制度缺陷造成的.赵曦、成卓指出,制度因素绝对是导致贫困发生率直线上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当制度供给少于制度需求时,贫困便会不可避免的发生,而制度失灵时,人们的利益特别是穷人的利益就会受到巨大的伤害.薄弱的规章制度无法让穷人取得基础的保障,特别是在经济危机和自然灾害面前,穷人是脆弱的.由此可以看出,制度的加强是反贫困治理的关键环节.贫困文化论者认为,贫困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自我维持的文化体系.贫困文化是指“贫困阶层所具有的一种独特生活方式”.国内学者指出贫困文化和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密切联系.方清云提出将贫困文化视为现代社会的亚文化现象,这一理论启发中国进行文化扶贫时重视贫困文化的正功能、贫困文化的代际传递机制等.

贫困述评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我国改革开放来反贫困述评为关于贫困述评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述评范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