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中国当代文学论文范文资料 与论中国当代文学中崇高表现其价值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中国当代文学范文 科目:论文格式 2024-03-18

《论中国当代文学中崇高表现其价值》:这是一篇与中国当代文学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摘 要:崇高这一古老的审美形态,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毫无疑问,崇高在中国的当代文学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当代文学不可忽略的美学形态.而崇高在当代文学的发展和流变却是相当曲折复杂的.本文结合具体的作品,对十七年文学崇高的勃兴发展,“ ”文学中崇高的名存实亡,新时期文学中崇高的重写进行的分析,并简略探讨其中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 崇高的表现 价值

一、 关于崇高

(一)崇高的文化内涵

崇高这种审美形态的文化内涵,源于希伯来文化和西方基督教文化.希伯来民族在漫长的受难史中,将希望和幻想投射为对万能的神——耶和华的信仰,将受难变为赎罪,进而实现对人生苦难的精神超越.无限的神也就成为崇高最原始,纯粹的形式.至基督教创立后,崇高有了其象征符号——耶稣和十字架,圣母和圣婴,崇高多了一层道德上的意义,成为对全人类神圣的献身和救赎.到浪漫主义时期,人的价值被放大,人成为了崇高的主体,“追求超越的人对自身的超越,这一精神超越,代替宗教超越中的彼岸(天国,上帝),成为崇高的核心.”[1]

(二)崇高的审美特征

在西方的美学史上,古罗马朗吉努斯的《论崇高》一书最早将崇高作为一个美学概念提出来.他认为“崇高的风格是一颗伟大心灵的回声”[2]在他看来,崇高有五个来源,其中最基本的两点主要依靠天赋,即庄严伟大的思想和慷慨激昂的热情.说明人不仅是动物性的存在,也具有广阔的思想,有对神圣伟大事物渴望,因此有着崇高风格的作品能够鼓舞人心,使人内心澎湃,生出愉悦的自豪之情.

18世纪的康德对崇高进行了更深一步的阐释,康德认为崇高的对象具体表现为数量的崇高和力量的崇高,对象这种超出主体想象的无限的巨大和威力是对主体的一种否定,主体凭借自己的理性抵御其侵蚀,便又转为对主体的肯定.“这样,主体就由对对象的恐惧而产生的痛感(否定的)转化为肯定主体尊严而产生的快感(肯定的),这就是崇高感.”[3]

康德在这里强调的崇高的对象主要表现为空间上的无限、未知和巨大,而崇高的核心意蕴为对无限的追求和超越,因此也可以将空间替换为命运、时间或转瞬即逝的生命.即崇高不仅表现在对无限的巨大的空间的征服和超越,也可以是对历史、生命、命运的超越.正如叶朗先生所说的“当这些和某种价值体系联系起来时,它们也就有了崇高的道德意义:或者成为精神人格的不断超越和实现;或者成为崇高的社会理想的不断超越和实现——空间的无限成为时间的无限,成为命运,历史生命的无限历程.”[4]因此,崇高也代表着一种伟大高尚的精神境界.

二、 中国当代文学的崇高表现及其价值

自“五四”以来,文学就被赋予崇高的美学形态.作者多“确认自己的知识、审美品质、道德力量、精神境界、更不要说是政治的自觉了,是高于一般读者的.他们的任务他们的使命是把读者也拉到推到煽动到说服到同样高的境界中来.”[5]文学对审美理想的渴望和追求,对读者的启蒙作用一直延续到当代文学.而纵观我国当代文学史的发展脉络,可以看到崇高这一形态经历了非常曲折复杂的发展和流变.

(一)十七年文学——崇高的勃兴繁荣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漫长的战争局面的结束,人们离开弥漫着硝烟的战场转而从事和平建设,但在文化心理上仍保留着战争时代的特征,而在战争文化心理支配下的十七年文学也延续着革命文学中崇高这一革命美学理想,崇高也就成了新中国文学的风格开端,统领十七年文学的风格主流.同时,亲身经历过战争,长期配合 进行斗争的左翼作家和建国后相关的文艺政策也进一步推动了十七年文学时期追崇崇高局面的形成.在当时,大多数作家在战争胜利的时代背景下“自觉运用战时两军对阵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来构思创作(即敌我阵营绝对分明),自觉强调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6]创作出的作品皆为呈现出汪洋肆意,乐观昂扬的美学风格特征的崇高文学.而崇高文学正是以塑造英雄为其表现崇高风格的重要内容.在柳青的长篇小说《创业史》中,作者就塑造了梁生宝这一典型的五十年代农村社会主义创业者的英雄形象.梁生宝虽然是一个农民,但他同时也是一个 员,互助组组长.他所面对的是当时农村社会严重的两极分化的严峻局面,而他的身边围绕的多是热衷于个人发家致富、背负着几千年私有观念和小农意识的小生产者,梁生宝作为一个新时期的建设者和革命者在这些困境面前在 的领导下对自己原先身上的小生产者意识进行了超越,产生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而当梁生宝时时想起的改霞对他表露心迹之时,他也“拿出了崇高的精神来控制人类的初级 和初级情感”[7],将党的事业和威信放在首位.可以说在梁生宝身上崇高的审美形态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而这样的英雄形象在十七年文学作家的笔下频频出现,如梁斌笔下的朱老忠、《青春之歌》所描写的林道静、《保卫延安》中的周大勇等等.

可以说这些过于平面化的农民英雄在一定程度上缺少了其人性本真的一面,尤其自身的局限性.但对于那个时期而言,这些英雄人物身上无畏的崇高精神,这些文学作品所体现出的崇高风格,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柳青基于当时农村合作化的革命现实对勾画出革命的光明的前景,表现出对互助合作优越性的肯定.文中乐观,奋进的基调,乐观主义和理想主义精神对于推进新中国的农村建设工作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而农民英雄的塑造则有利于新中国广大农 体意识的提高,和革命意识的觉醒,对仍带有狭隘私有观念的农民具有模范作用和启蒙意义,同时也为当时农村的基层建设者提供了一个理想目标.

(二)“ ”文学——崇高的异化消失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政治生活走向极端,严重入侵文学领域, 时期,作家的自主性被剥夺,有些作家成了政治的俘虏 ,作品也几乎是奉承政府,脱离现实和心灵的违心之作.而在“三突出”创作原则指导下脱离现实所创造出的“英雄失去了活生生的人的灵性而被摆弄成僵化的偶像和政治概念的符码,形象的审美价值已被政治功利价值所取代,”[8]而英雄的异化意味着崇高意蕴的异化,崇高由一种高尚的审美形态变成了统治者手中束缚人们思想和行动的僵化的教条.在这个高呼崇高口号的时代,真正的崇高已然消失,充斥 文学的是令人厌恶的伪崇高和假英雄.这无疑是这个时代的悲哀,更是这个时代文学的悲剧.其价值意义也荡然无存.

中国当代文学论文参考资料:

文学杂志排名

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论文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文学刊物投稿

关于文学的论文

结论:论中国当代文学中崇高表现其价值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中国当代文学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推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