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学术腐败论文范文资料 与学术腐败积重难返亟须重建知识分子信誉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学术腐败范文 科目:论文摘要 2024-04-20

《学术腐败积重难返亟须重建知识分子信誉》:这是一篇与学术腐败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学风败坏,是从红卫兵-知青这代人当中的某些人开始的

祝东力(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以下简称祝):今年过了一多半,学术思想界的热点,一直集中在学术规范问题上.对这个问题的探讨争论,有学术层面的,有意识形态层面的,但意识形态的争论很快就掩盖了学术层面的探讨,甚至越来越短兵相接,有近乎肉搏之势.学术思想界的这种状况,当然是目前中国社会矛盾和利益关系的一个集中反映.但是,既然是学术思想界,就应该更多一些分析的态度和方法.我觉得,我们不妨后退一步,从更大的视野,从中国当代社会和改革开放的历程,从学术思想史和几代知识分子的思想性格特征,来审视剖析一下眼前的这个热点问题.

黄纪苏(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以下简称黄):朱学勤、汪晖二人事件本身,有多少属学术,多少属政治,多少属文化,多少属历史,这的确需要一种分析的态度.分析方法在中国其实不缺,上世纪80年代就有一本《分析时代》,很有影响.目前缺的是分析的态度或愿望.

近些年分析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越来越淡出思想辩论的舞台,讲理的空间越来越小.教授研究员们一说就吵,一吵就骂,一骂就翻.吵和骂所配套的手段是过度简化、符号化、政治化,不是给自己戴帽子,就是给对方扣帽子.翻脸之后的方法论就更不堪了,全是武术学校那一套.

我原来跟老婆开玩笑说,咱家也挂牌吧,挂个“理不到处”.其实这牌子倒真适合充满戾气的当今社会.层出不穷的恶性事件往前追,十之七八都有个不愿讲理或没处讲理的环节.这次事件也表现出了同样的普遍趋势,令人不安.

祝:我发现,很多人对上世纪80年代的学术思想情况其实不太了解.历史地看,上世纪80年代的学术风气是不能一概而论的.就我的记忆来说,1985年以前相当好,1985年以后比较差.

这里涉及两个因素,第一个因素是改革进程.1984年年底,改革重点开始从农村转向城市,文艺界学术界风气为之一变.文艺界八仙过海,什么“实验小说”、“八五新潮”之类,不管有没有思想和艺术的准备,一哄而上,甚至无所不用其极.学术界也一样,不管有没有知识和理论的积累,有条件的上,没有条件的也上.一方面是新观念新方法,另一方面是中西文化比较,成为学术理论界的两大热点.

第二个因素是知识分子的代际特征.从“”结束到上世纪80年代前期,学术界唱主角的是中老年学者,红卫兵-知青那代人大多还在求学阶段,被笼罩在前辈师长的身影之下.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红卫兵-知青一始在学术界崭露头角,一开始就迥异于前几代人.

黄:笼统地说上世纪80年代学术不规范,笼统地说上世纪80年代学人都那样,既不是事实也不公道.

前两天跟一个朋友也聊到上世纪80年代风气.上世纪80年代学界的老年是上世纪一二十年代费孝通这拨儿.中年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前期李泽厚这拨儿.这两代总体上说为人比较本分,学风也相当严谨,甚至略嫌死板——李的思想在同辈人中算是异数,但学术上仍是规矩中人.

学界青年是40末、50后这拨儿,尤其是50后,他们在“”中由少年儿童长大成人,其间不是钻窗就是,基本上没走过正门,没迈过正步.他们的人格特点是敢想敢干、无法无天,用我一个朋友(任继愈的研究生)上世纪90年代跟人打架时向对手做的自我介绍就是:“告诉你,‘’过来的,40岁以上的,可都是流氓!”

作为时代的人格烙印,我想“”一代青少年儿童——包括我自己——身上除了大家津津乐道的“理想主义”之外,也都有股不服不忿不吝的“流氓”劲儿,只是深浅不同而已,具体人得具体分析.我们胡同有位的儿子,老高中生,成天抱本《唐璜》、《莎士比亚》什么的,特别“绅士”,但他的想法做法跟老实巴交的老大学生一代终归不同.

可以说,这拨儿“流氓”是“”留给市场经济的一份遗产,是乱世赠与变世的一份厚礼.离开这样的人格资源,很难理解中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轰轰烈烈.记得上世纪80年代有一阵“野性”这个词儿比较时髦,充满野性的半人半马作为社会转型的冲锋队或敢死队冲决罗网,别开生面,放在大的历史视野里积极意义不能抹杀,但副作用也是明摆着.

上世纪70年代后期、80年代中前期是短暂的治世,一晃而过.那十年可算得上当代风气的“黄金十年”(从民国史借个词儿).体制基本上还是旧体制,社会流动的渠道还不“多元”,“野路子”不但法律上禁行,道德上也被蔑视.价值观也还没走到“英雄不问出处”、啥手段好使使什么的那一步,个人主义、精英主义的时代精神还是在传统的“正道”上一路奔走,道边的标语全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之类.在这样的体制和价值环境里,剽窃的事情并不多见.

祝:1985年之前学界剽窃抄袭的情况确实很少,就我了解的相关专业范围来说,比较有影响的只有上世纪50年代中期华岗的《辩证唯物论大纲》和上世纪80年代初韩进廉的《红学史稿》.这两本书都有人撰文揭露其抄袭,但在那个时代,类似的现象可以说寥寥无几.

1985年以后风气陡然一变.我那时还在读研究生,记得1985年或1986年,有一天在北大大饭厅门前西侧的阅报栏,看到贴出一张《光明日报》,大半个版都是某某担任主编的某编委会名单,还有这个编委会编辑的“西方学术文库”和“新知文库”的书目,以翻译的西方哲学类书籍居多,大约有上百种,每本书都标有中译者姓名.我因为在哲学系读研,了解点情况,知道其中许多西方名著当时并无真正的所谓中文译者.那其实是跑马圈地,因为怕别人或别的出版社也要译同一本书,所以先随便安个译者名字,相当于现在的恶意抢注.我们几个同学当时对这种“吃相”就很不屑.那个编委会的绝大多数人就是40末、50后.

实际上,学风之败坏,就是从红卫兵-知青这代人当中的某些人开始的.当年造反、串联,甚至打砸抢,20年后转移到了学术领域.包括年轻时的何新,也有贪多、图大、求快的毛病,十几年前我在书里评论过他的学风问题.当然这些都还不是抄袭剽窃,属于钻窗抄近路,但学术界的规矩的确被破坏了.这一路下来,影响到后来的20多年,再加上别的因素,到今天,学界、高校的学术腐败已经积重难返.

一代特殊的知识分子遭遇了一个特殊的时代

黄:“黄金十年”里,青年学人跟在中老年师傅后面学徒,“老师”长“先生”短的再配上些“之乎者也”,看着颇有古风.但听他们私下骂人话之纯正、话之地道,跟前辈学人大不一样,更别说传统的“士林”、“儒林”了.

十年一觉,等到青年学人学徒期满,正赶上社会大转型,什么下海潮、出国潮、寻宝热、特异功能热,一时间天翻地覆,人仰马翻.整个社会风气由正步改为醉拳,又东倒西歪起来.青年学人骨子里的红卫兵也结束了冬眠,一跃而起,回老家似的走进新时代.市场新时代崇尚工具理性,讲究小投入高产出,最好不投入光产出.不择手段开始成为最佳手段——能拿干嘛买,能加塞儿干嘛排队?“老实”、“厚道”、“本分”从此成了贬义词.

当然,风气的影响不会搞绝对平均主义——每个青年都一样.“逍遥派”还在南窗下逍遥.而“造反派”听着窗外哪个同学一夜发了,心里又空又慌又躁之际,就近造他娘的学术规范、“资产阶级法权”一回反,也是可以理解的.

祝:红卫兵-知青一代和“”前的大学生截然不同,有的可能只相差几岁,但思想性格上的差别却非常明显.“”前的大学生是从新中国成立到“”这十七年体制的产物,就像刘少奇《论员的修养》所说的驯服工具,忠诚可靠、循规蹈矩、温良恭俭让,是传统儒教加斯大林主义培养出来的思想性格.红卫兵-知青一代却不同,他们在人格形成的年代,突然遭遇到“”那样千年不遇的政治风暴,面对中国和世界的大问题.“大字报”、“大辩论”,造反、串联、武斗,然后又是“上山下乡”、进工厂或当兵,在中国社会的最底层摸爬滚打.这大概也是古今中外空前绝后的一代人,其中的知识分子和学者尤其如此.

学术腐败论文参考资料:

挑战杯学术论文作品

学术杂志社

英语学术论文

学术期刊数据库

著名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论文

结论:学术腐败积重难返亟须重建知识分子信誉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学术腐败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学术腐败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