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青少年犯罪论文范文资料 与青少年犯罪矫治社会工作介入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青少年犯罪范文 科目:硕士论文 2024-04-07

《青少年犯罪矫治社会工作介入》:该文是关于青少年犯罪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摘 要 随着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青少年犯罪的现象愈发严重.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未经人事的青少年们往往经受不住物质、视觉、心理等多方面的冲击,出现了诸多违法犯罪行为.单纯的司法审判并不是解决青少年犯罪的唯一办法,因此本文将从社会工作将专业方法融入到青少年犯罪后的矫治过程中,使他们能真正早日回归社会.

关键词 青少年 犯罪 社会工作

作者简介:郭博雅,中华女子学院社会工作学院.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7.086

一、背景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多元思想冲击的大背景下,当代青少年的价值观念、道德取向等出现了剧烈变化,青少年置身在新旧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夹缝中受到的影响颇深.一方面,青少年受新的生活方式诱惑,另一方面又被旧的道德观念所禁锢.此外,青少年独特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社会的变化十分敏感,许多青少年由于思想上的困惑、观念上的冲突和心理上的失衡,并且受到社会转型期全球化、后现代主义等趋势和思潮的猛烈冲击,从而产生了偏差行为.一些青少年在偏差行为中未能接受正确指引,从而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据资料显示,青少年(14-25周岁)犯罪在我国刑事案件中占50-70%.未成年(14-18周岁)犯罪已高达12%.可以看出青少年犯罪问题值得重视,需要多方面解决.

二、当前国内青少年犯罪矫治现状的缺陷

(一)相关司法矫治的缺陷

1.犯罪司法判定的唯年龄论

唯年龄论指的是在给刑事责任人进行量刑时需要参考其是否已达到一定的年龄.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判定为犯罪主体的首要前提就是行为人已达到刑事责任年龄,若是其没有达到年龄,无论其所犯何罪,责任人都不能判定为犯罪主体.之所以有唯年龄论,是由于犯罪行为是人的意识和意志指导下的行为,而这种意识表现为辨别是非和控制自己的能力,这种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和经验积累下所形成的能力增长.婴儿到成人这之间是他们明辨是非和控制自己能力增长的阶段,在这阶段过程中行为人这方面的能力还是有所欠缺的,在犯罪中并不能完全理解自己行为的影响和性质.所以我国法律规定一定年龄以下的青少年即使有了触犯法律的行为,他们也不必像成人一样得到应有的惩罚.

根据我国现行《刑法》的第十七条规定,负刑事责任的行为人应该满足年满16周岁的条件.因此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刑法和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正是刑法有这样的规定,不满18周岁的人属于未成年人,他们不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犯罪也是如此,当他们犯罪了,只要年龄未满18周岁就会从轻发落,这样很多人就会钻了法律的空子,利用未成年人的身份为所欲为,这也是导致现在未成年人犯罪率升高的原因.

2.免刑责特权反成“保护伞”

《扬子晚报》曾报道这么一则新闻:一个自少年时期便经常偷窃的罪犯在 是说道:“16周岁以后就没有进行过偷窃行为”.从这则消息可以看出,青少年是知道未满16周岁犯罪可以免责或者从轻发落,他们利用免刑责特权来保护自己去犯罪.根据相关统计调查,在1949年之后的十多年间,我国青少年再次犯罪的比率不到5%;在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以来,青少年的再次犯罪率陡增,达到了10%左右.此后,再次犯罪率持续上升,发展至今,我国很多地方的青少年再次犯罪率已达到15%到20%之间,个别地区甚至超过了30%.此外调查还发现,青少年再次犯罪相对于成年人有个显著的特点:反复性以及严重性,也就是说青少年重复犯罪的行为造成了更加严重的社会影响,当前我国很多大案要案都是重复犯罪分子的重复犯罪行为.可见国家免刑责特权不但不能引领他们走上正道,反而成了他们的“保护伞”,给了他们又一次犯罪的机会.

(二)学校、家庭教育程度不够完善

1.家庭方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来说是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基础.家庭教育如果有所缺陷,那么很有可能成为青少年不良人格的直接原因.造成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家庭环境尤其是父母离异,家庭结构不完整,这就很有可能导致孩子不能同其他孩子一样享受家庭温暖,得不到应有的家庭教育,父爱母爱的缺乏是导致第一个引起青少年犯罪.(2)家庭教育不当.家庭教育不当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溺爱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少数家长对孩子进行犯罪活动包庇甚至默许其从中获利.此外夫妻不和,给孩子造成心理伤害,在家庭环境中,在长时间的积累下,孩子就会行为孤僻、自卑、怨恨的心理,这些心理很容易被一些居心不良的人利用,促使他们走上犯罪道路.

2.学校方面

有人这样比喻,家庭教育是孩子精神成长所必须的土壤,而学校教育则是孩子精神成长过程中所需要添加的养分,优良的学校教育成了塑造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生态场所.说学校的优良教育环境将对儿童的身心发展产生一种积极且重要的影响.如果学校的教育方式不当,则学校则会成为青少年犯罪的温床.根据统计,不利于青少年教育的学校教育方式有:(1)缺失法制教育,很多学校过于重视文化成绩,忽视了思想品德教育,这就使得教育和育人两者失衡.(2)“应试教育”下的教育体制缺陷,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教育制度从本质上来讲还是“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并未实施充分,学校一味的追求高升学率,从而缺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生活指导.(3)学校管理亟待加强,部分学校不能及时遏制学生的不良症状.往往在学生真正出现问题时,学校才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此外,学校和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也存在着隔阂,致使家长不能及时准确的掌握孩子的不良行为,错过了及时纠正的最好时机.

三、针对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工作介入方法

不同于成年人犯罪,青少年犯罪不仅仅是纯粹的法律问题,它还牵扯到比较复杂的社会问题.基于此,如何降低青少年犯罪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想要有效降低青少年犯罪率,应该从源头出发.如果仅仅从法律角度去考慮青少年犯罪行为,这恐怕只会治标不治本.刑事责任年龄只可能一降再降,最终还会体现到未成年人的生命不可承受之重.结合教育、监管、引导、惩罚、矫治、接纳等多方的努力,才能有效保证青少年未来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因此,本节将从社会工作几种方法对青少年犯罪行为进行矫治研究.

青少年犯罪论文参考资料:

青少年犯罪论文

青少年文学杂志

青少年科技大赛论文

青少年科技论文

青少年杂志

犯罪心理学论文3000字

结论:青少年犯罪矫治社会工作介入为关于青少年犯罪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2018青少年犯罪统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