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元代论文范文资料 与论元代延祐科举意义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元代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1-19

《论元代延祐科举意义》:该文是关于元代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摘 要]延祐科举的恢复令广大士人欢欣鼓舞,改变了从吏进的入仕方式,对于馆阁文风的成熟有着重要影响.延祐首科得人之盛,引发了极大的示范效应,引导着天下学风与文风的走向.元代游士盛行,某种意义上说是取消科举后,文士入仕无门造成的奇特现象,成为元代一道独特的风景.延祐科举拯救了新生代文人的科举梦,同时也避免了他们重复老一代文士的遗憾,对于广大文人心态产生了巨大影响,并进而改变了元代中期以后的文学面貌.

[关键词]延祐科举;馆阁文风;游士;吏进

[中图分类号]K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541(2015)01-0073-07

元代文人津津乐道的皇帝有两个:一个是世祖忽必烈,另一个则是仁宗.在元人文献中屡屡提及二位帝王,是因为世祖混一区宇,进行汉化,将蒙古国建成了一个有模有样的中原王朝,为元代长治久安打下了基础;仁宗皇帝则颁布科举,震惊朝野.科举在文人心中的地位是其他途径无法替代的.

自隋代科举实行以来,文人对科举就有着特殊的情怀,将其视为入仕正途,宋代名为梦魁的儒士很多,渴望科举夺魁,反映出士人深厚的科举情怀.如南宋名人胡梦魁和徐梦魁,著名诗人方逢辰本名也叫梦魁,中进士后宋理宗亲自更改为逢辰,“初名梦魁,淳祐十年举进士第一,理宗御笔改今名,故字曰君锡.”[1](p.269)“昔杨次公于叔明兄弟以文学知名,皆以父任为京官,不得进由科第,终有不释然者.”[2](p.487)延祐科举的恢复令广大士人欢欣鼓舞,从此改变儒士需从吏进的方式,对于馆阁文风的成熟有着重要影响.延祐首科得人之盛,延祐科举的恢复对于广大文人心态的影响是巨大的.

一、元代科举与游士

元初因取消了科举,士人入仕之途径被堵死,严重打击了士人的理想,这与宋代尚儒的学风形成巨大的反差,“里选废,士不得不游.”[3](p.353)于是游士一时兴起,北走京师,“自中州文轨道通,而东南岩氓岛客,无不有弹冠濯缨之想.彼诚郁积久而欲肆其扬扬者也,然皆不能无所诱焉.”[4](p.72)游的目的性很强,“游,足广所闻,以致其道;道成矣,又足致美名厚位.推己有以公乎众,此古今类然.不则没踵乡尘,袭染庸下.”[5](pp.530-531)“游”既是实现理想的手段,也是一种生存方式,终极目的都是官本位.“京师,士大夫之天池也.”[6](p.253)京师在士人眼中是龙池之地,这里人文荟萃,是元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在这里可以结交馆阁重臣,推荐自己进入仕途,尤其是在元初科举废除后,士人仕进无门情况下,他们不肯屈伸为吏,南北混一后,道路畅通无阻,南人北上成了一股时代风尚,一时间游士激增,而诗文成为他们打通入仕途径的一张亮丽的名片,他们为仕而游,背着自己的诗文不远万里,奔赴京师寻找馆阁大佬推荐自己.

在元初“游”是一种存在的状态,是读书人失去科举后畸形的生存方式,不得已而为之,基本都是为利而游.“自田不井,举选不乡里,而士之有志斯世者,始不得不托于游.”[7](p.185)大量游士出现不能不说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元代游士盛行,某种意义上是科举取消后,入仕无门造成的奇特现象,成为元代一道奇特的风景.游士的多少与科举是否举行有着密切的关系,“自宋科废而游士多,自延祐科复而游士少,数年科暂废,而游士复起矣.盖士负其才气,必欲见用于世,不用于科,则欲用于游,此人情之所同.”[8](p.58)士人极其强烈的入仕愿望是游士盛行的主要原因.游士基本都是底层文人,且多为南人,为了生存不得已而为之,“游”是极其艰难的事情,南人离京师较远,路途遥远并没有阻碍入仕的热情,是不甘于隐没才华,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元代至元、元贞、大德、至大年间是南人北上的高峰期.

游士在元*科以后仍然存在,是科举取士狭窄造成的结果,科举开始以后,吏进虽然有所下降,官品最高定位从七品,但吏进在开科后依然存在,有元一代取士不过1 200人,入仕不畅是主要原因.“国家未设科举,始舍学校,无所于仕,故尝多而壅.十年来,旧制既复,士出身有途,而其壅益倍,何耶?或谓贡士数狭不足容.”[9](p.43)

游是一种生存的需要,有需求才会有行动,行动受动机的驱使.“宋承唐旧,岩居逸士,见于聘征,游者益耻”[10](p.198),宋代以游为耻,与元代恰恰相反.原因是宋代取士制度完善,山林人士也积极征聘,世无闲士,有才必用.而元代因科举废除,有才无用,于是通过“游”的方式达到有用于世.

“范先生者,讳梈,字德机,临江清江人也等年三十余,辞家北游,卖卜燕市,见者皆敬异之,相语曰:此必非卖卜者也.已而为董中丞所知,召置馆下,命诸子弟皆受学焉.由是名动京师,遂荐为左卫教授,迁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与浦城杨载仲弘、蜀郡虞集伯生齐名,而余亦与之游.”[11](p.363)范梈游京师是很成功的,在无重要人脉的推荐下,自己北游京师寻找机会,以经商掩人耳目,实则为遇伯乐,以客游于董中丞馆下,授业诸弟子,名声远扬,终于被诸馆阁大佬推荐至台阁.

在科举不开的年代,使得文人有了馆阁仕宦经历,圆了他们的人生梦.客观上促进了馆阁文风的成熟.因此,科废时代“游”的意义重大.

二、延祐科举与馆阁文风

延祐科举像一根指挥棒,引导着天下学风与文风的走向,“自科举废,而天下学士大夫之子弟,不为农则为工为商,自科举复,而天下武臣氓隶之子弟,皆为士为儒.”[11](p.383)元王朝延祐科举意义非同寻常.“国家设贡举,陶天下以经术,余三十年,文当日益昌.”[12](p.125)延祐科举对文风改变意义重大.

延祐科举的恢复客观上促进了士风的转变,使得此前“宗唐得古”的潮流得到进一步发展,在人心向学的士风下,馆阁文风成熟了,诗学结出了硕果趋于雅正.“我元延祐以来,弥文日盛,京师诸名公咸宗魏、晋、唐,一去金、宋季世之弊,而趋于雅正,诗丕变而近于古.”[9](p.445)“圣元科诏颁,士亦未尝废诗学,而诗皆趋于雅正.”[9](p.443)元人认为,仁宗时代是太平盛世,“论其世,则太平极盛之际也.”[13](p.92)文人盛世心态反映到文风中,使得此时文风中的治世之音益浓.欧阳玄描述了元代馆阁文风嬗变经过,“皇元混一之初,金、宋旧儒,布列馆阁,然其文气,高者崛强,下者萎靡,时见旧习.承平日久,四方俊彦萃于京师,笙镛相宣,风雅迭唱,治世之音,日益以盛矣.”[9](p.456)延祐文风在科举的影响下除掉靡丽之习,为文皆雄深浑厚,文益粹然.

元代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论元代延祐科举意义为适合不知如何写元代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元代陶瓷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