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安宁论文范文资料 与灵魂的创伤和安宁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安宁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4-08

《灵魂的创伤和安宁》:本文是一篇关于安宁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从某种意义上说,诗歌是灵魂的独语.灵魂深处的情感释放与价值探寻,在某些诗人那里是借助抒情主体与“影”的对话展开的.如果说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表达了形单影只的孤独感,那么在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中,“影”这一意象的反复出现,既暗示了个体灵魂的创伤与治疗,又象征着民族灵魂的疮痍与拯救.扩展开来说,在艰难而漫长的生存中,面对外在世界的撞击或内心世界的波澜,每个人都会留下这样那样的灵魂暗影,这些暗影可能是早年的一次车祸,不堪的沉重往事,抑或质疑者的谩骂等不妨说,本期的三首诗不约而同地指向“灵魂暗影”,以诗歌的方式发现并命名灵魂的创伤,企求灵魂的安宁与明澈.

陈宝全的《另有用意》抒写了早年的一次车祸对我灵魂的深度冲击,车祸导致“几伤几残几死,独我毫发无损”,我是唯一的幸存者,面对这一令人无比惊叹的“生存奇迹”,在常人的视野中,应该是对生命的格外珍视,以及“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乐观心态.但在诗人的笔下,他是生不如死的,因为肉身的毫发无损直接导致了灵魂的终日惶恐.如果说一般哲学意义上的所谓灵肉冲突是在“生理/心理”二元对立的层面上进行言说的,那么在这首诗中,肉身的完整导致了灵魂的破损,并且最后导向了某种宗教式的神秘言说,相信“我”的存活是人间对我另有用意.诗人既写出了灵魂之伤,也写出了灵魂深处来自本能的恐惧,以及通过夙命般的相信——不相信“奇迹”而相信人间的“另有用意”——自觉地展开的灵魂的自我拯救.

与陈宝全独自冥想的诗歌结构方式不同,高若虹对灵魂创伤的言说是通过黄河滩上的一块石头进行的.《黄河滩上一块石头》是一块“遍体创伤”的石头,它正是抒情主体心中那一堆堆沉重往事的堆积,石头的突然出现,实现了诗人对它们的命名.在这个意义上,这块石头已经不再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它是诗人心中不堪往事的“结晶体”.在中国文学的象征系统中,“石头”往往被赋予某种灵性,《西游记》如此,《红楼梦》更是如此.高若虹的这首诗类似于古典诗歌中的“咏物诗”,这首诗中的石头是充分拟人化的,石头在河滩中“一路经历了多少打击和碰撞”,这正是“我”的经历,是“我”在北京打工的落魄日子的真实写照.诗的最后一节,石头与“我”的悲痛往事已经合二为一:“我陪它坐了一会 想安慰它几句/它心事重重 一言不发一动不动/这让我多少年后还为它担心”.这里的“它”是黄河滩上的那块石头,同时也是多年之前的“我”,对石头言说,就是对多年前的“我”言说,但所有的言说,其实质都是灵魂的独语,是对灵魂创伤的抚慰与疗救.灵魂之痛绵延很多年,这正是它的深刻所在.

如果说前两首诗的抒情指向是内在化的,灵魂的创伤来自于自我的灵魂反思,那么阿未的《背影》则是外在化的,这首诗指向了在外界恶劣的生存与舆论环境中如何“使自己的灵魂安宁与明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不乏对“背影”的精彩书写,譬如朱自清著名的散文《背影》对亲情的讴歌,鲁迅散文诗集《野草》对“影”的象征化抒写,以及当代诗人顾城、小海等对“影”的思考与表达.阿未的这首《背影》显然是在这一传统的基础上展开的新的抒写,因而具有某种“整合”的意味,这首诗中的“背影”,是诗人屈原投江之前的背影,是鲁迅在黑暗时代不屈而桀骜的背影,是“”中坚守审美理想的沈从文的背影,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在一片质疑声中从容“讲故事”的莫言的背影等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过对“背影”一连串“祈使”语气的言说,阿未指向了灵魂被外界灼伤之后的疗救与自修.

直面生存的残缺与灵魂的创伤,以诗的方式疗救,正是我们这个时代迫切需要的.

(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安宁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灵魂的创伤和安宁为适合不知如何写安宁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安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