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经济思想变迁论文范文资料 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经济思想变迁和反思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经济思想变迁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2-12

《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经济思想变迁和反思》:本论文为您写经济思想变迁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摘 要: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经济思想变迁经历了理论探讨、理论优化、理论操作化和理论工具化四个发展阶段,逐步由经济学研究的边缘趋向主流,由纯粹的理论探讨转向政策工具的选择.由于受到理论自身发展不成熟、政府财政资源及其管理水平的约束、效率损失等因素的影响,公共服务均等化经济思想与政策实践缺乏紧密联系.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经济思想演变历程和实践探索都表明,在积极追求社会公平的过程中,应在价值导向、服务内容、均等目标、资金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尽量减少效率损失,这对构建中国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公共服务均等化;经济思想;经济效率;社会公平;效率损失

中图分类号:F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5833(2015) 06-0053-11

作者简介:孙德超,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副教授、吉林大学国家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副研究员,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博士后研究人员 (吉林长春130012)

一、问题的提出

公民社会福利的增长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趋势,是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必经阶段和必然选择.向公民提供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是世界各国政府的基本职责,也是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中国学者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系统研究,主要集中于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从研究“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开始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将完善公共财政制度作为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保障,将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完善公共财政制度的重要目标.十七大明确指出,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十二五”规划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坚持民生优先、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民的重要保障.十八大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深化社会体制改革中的重要助推作用.这表明,如何建立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

收稿日期:2015-05-10

*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项目编号:11JZD030)、中困博 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基于社会政策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5 M570192)的阶段性成果.

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经成为中国当前和今后深化改革和进一步发展的重点.

自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迅速由政策话语、媒体话语转化为学术话语.基本公共服务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什么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无疑是最重要的基础性问题.理论界的研究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方面:一是关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内容范围、实质内涵、价值取向的研究.二是关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估标准和方法的研究.三是关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途径的研究.

在中国实务界提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学术界开展有关研究的同时,尚有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需要澄清.比如,公共服务均等化思想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又是如何影响一国经济与社会制度设计、政策工具选择的?为什么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实践与理论研究相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或者说,为什么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导向意义较大,但各级政府并未积极地在实践层面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些问题迫切需要理论界给予回应.实际上,公共服务均等化思想起源于西方经济学界.近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历程,是公共服务均等化思想在特定的经济社会环境中由缘起、争论到扩展、实践的过程,也是有关效率和公平两大价值持续讨论的演变历史.其中一些政策主张、实践做法由于时代和现实背景不同而意义有限,但其背后的理论思考与探索却是十分有益的.本文系统地梳理了公共服务均等化经济思想变迁的过程,并从理论自身发展、客观条件约束、效率损失担忧等方面深刻地反思公共服务均等化经济思想与政策发展的不协调性,以期为中国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的构建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现实指导.

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经济思想变迁

近代经济学研究围绕客观价值展开讨论,其思想起源于对“价值”根源的追问,并在有关价值生产和增加的原因和方法的探寻中逐步发展.自1870年“边际革命”以来,现代经济学分析范式开始聚焦于主观价值,也即人的需要满足、消费效用的实现等.在旧福利经济学有关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的主张中提出了收入均等化,新福利经济学对补偿原则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阐述.社会福利函数理论和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分别从群体和区域的视角增加了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实关怀,财政学则为政府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选择提供了有效的政策工具.

(一)理论探讨阶段

公共服务均等化思想是伴随着经济学家对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贫富差距问题的思考,为提升整体福利水平而提出的.在萌芽阶段,经济学家关于经济福利内涵及福利最大化思想的探讨,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导向和价值诉求相契合,主要围绕公共服务的内涵、均等化的原因及其自身定位等展开讨论.公共服务作为社会福利的内容之一、均等化是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重要方式等思想初见端倪.

1.庇古的经济福利思想.庇古将社会福利的研究对象限定在可以与货币建立起关系的经济福利.经济福利的客观对应物是国民收入,各种因素最终也是通过国民收入的总量和结构来影响经济福利.作为经济福利的重要形式,公共服务的价值源泉是国民收入,公共服务是连接国民收入和经济福利的重要纽带,也是提升经济福利的重要方式.

庇古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因素影响经济福利.其一是国民总收入,国民收入总量越大,经济福利越大.虽然其中可能存在主观消费偏好强化与环境差异导致的习惯与期望变化,以及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虚假“经济满足”,使社会福利并不随国民收入的增加而增长,但其作用较小.国民总收入增加,能够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增加社会经济福利的总量.其二是收入均等化,国民收入越均等,经济福利越大.庇古认为,个人对“货币”的边际效用会随着数量的增加而递减,个人收入越多,单位货币带来的效用越小.在国民收入总量不减少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将富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给穷人来提高货币的效用,当货币效用在穷人那里的收益大于在富人处的损失时,就实现了社会福利的增加.这表明,少量的效率损失能够提升社会公平度并增进福利总量.据此,庇古并不支持有损于再生产资本积累和直接施舍救济的收入分配方式,反对过度支付公共服务建设.此外,庇古基于边际私人纯产值和社会纯产值的概念分析,提出了实现经济福利最大化的生产交换条件,也即生产的私人边际收益和社会边际收益相等.此时,市场供需才真正实现均衡,经济活动的福利外部性溢出最彻底,收益范围达到最大,社会福利也就实现了最大化.公共服务可能产生这一外部效应是其存在的正当性依据,当然,这也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边界.

经济思想变迁论文参考资料:

工程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和政治期刊

金融经济杂志社

儒家思想论文2000字

生态经济论文

宏观经济管理杂志社

结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经济思想变迁和反思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经济思想变迁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经济思想变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