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道德经论文范文资料 与道德经道治思想与其现代公共管理价值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道德经范文 科目:技师论文 2024-03-16

《道德经道治思想与其现代公共管理价值》:这篇道德经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摘 要:《道德经》作为道家的元典之作,提出了具有道家特质的“道治”思想.“道治”是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德治”“法治”相对的概念.《道德经》道治思想中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治国爱民”“柔弱不争”等重要观点对于现代公共管理具有重大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道德经;道治;公共管理;价值

《道德经》作为道家的奠基之作,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对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虽然《道德经》仅仅五千言,但涉及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乃至军事等多个领域,成为历史上社会治理者们经世致用的经典教材.具体到公共管理问题,《道德经》也从未缺席,并以独特的“道治”视角,提出了不同于儒家及法家的治理体系,成为我国传统管理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提出的以“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治国爱民”“柔弱不争”等为主要内容的道治思想,对于当前中国的公共管理工作,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一、何为道治

道治是对道家管理哲学的经典概括.“道治”的概念,古来有之.《道德经》第二章,关于“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河上公注释为:“以道治也”.纵观《道德经》全文,尽管无“道治”的直接表述,却不乏近似的表达.如《道德经》第六十章,指出“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第三十章,指出“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因此,可肯定地讲,道治是《道德经》的本有之义,并非后来学者牵强附会.在道家思想发展史上,首次用“道治”概括其政治哲学的是晋人葛洪,他在《抱朴子》文中指出:“道者,万殊之源也.儒者,大淳之流也.三皇以往,道治也.帝王以来,儒教也.”葛洪通过儒家和道家在政治哲学方面的鲜明对比,深刻揭示了道家在公共管理方面的特殊路径.

道治是一个与德治、法治相对的政治文化范畴.德治和法治相互杂糅,相得益彰,形成中国独特的政治统治模式.道治强调清静无为,不同于德治与法治,且不提倡德治与法治,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失德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老子还提出“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也哉?”“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而邦家滋昏;民多智能,而奇物滋起;法令滋彰,而盗贼多有.”相对于德治与法治,道治更具根本性.

二、《道德经》道治思想对于现代公共管理的启示

1.道法自然是道治的管理原则

“道”是《道德经》最高的哲学范畴,体现了道家最为核心的价值追求.在老子看来,道是最为玄虚的存在,不能被人们的感官所感知,也无法用日常语言来表述.然而,道却是宇宙万物的始源,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同时,道也代表着万物的运行规律.老子提出:“执古之道,以御今之用,能知古始,是谓道纪.”如前所述,道即规律.在老子看来,世界万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作为管理者应该学会发现规律,驾驭规律.

对于当前的公共管理者而言,社会主义公共管理是全新的事业,大家在积极借鉴西方管理方法的同时,更应该坚持党的“实事求是”认识路线,在实践中发现公共管理的规律性,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另外,《道德经》第五章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老子看来,道的本性就是自然,天地效法自然,人亦应该效法自然.因此,对管理者来说,应该顺应人的本性进行管理,如果制定的管理方案违反人性,必然遭到群众的抵制,注定不能长久.在现代公共管理中,不少管理者迷信强权,恰恰忽视了人性,肆意妄为,严重破坏了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威信.如2012年河南省某地轰轰烈烈的平坟事件,结果草草收场,政府威信大打折扣.

2.无为而治是道治的管理方法

在老子看来,“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为,不扰民.从人类社会诞生之日起,公共管理问题就应运而生.但是公共管理的初衷并非一开始就是为了增加百姓福祉.在阶级社会里,管理者高高在上,属于统治阶级,在他们看来,管理既是他们的权力,也是维护其阶级统治的手段,更是不断获得经济利益的保障.因此,他们为维护其阶级统治,维护良好的统治秩序,不断制定各种严刑峻法,对群众实行多方面束缚,同时不断打扰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状态,让群众苦不堪言.

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在当代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从管理学角度看,我国的现代公共管理实践,更多的是强化政府的管理、领导的管理,领导者的主体性在不断凸显,而群众作为被管理者,其主体性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发挥.在此情况下,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主体性就出现了冲突,这正是不少地方干群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在老子看来,最好的管理就是老百姓只感觉到管理者的存在,而不受权势和高压政策的,能够自由自在地生活.

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政府要积极实现职能转变,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的自发机制,发挥群众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全力打造服务型政府.作为公共管理者,也应深刻理解老子“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坚持“清静无为,顺道化民”,“治大国,若烹小鲜”,谨慎用好手中的权力,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决不能“乱折腾”“瞎折腾”.

3.治国爱民是道治的管理宗旨

《道德经》首先肯定人之尊贵,这是治国爱民的逻辑起点.在老子看来:“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他把人从天地万物中分离出来,确立了人在宇宙中的重要地位.在此基础上,老子提出了民本主义主张,他首先反对战争:“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其次,反对统治者横征暴敛:“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再次,老子提出统治者要重视百姓,“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为心”.最后,在管理方法上要实施“无为而治”,让百姓在自由的空气中自在地生活.

老子治国爱民的管理原则,在当代公共管理中已经达成共识.作为公共管理者,要把以人为本贯彻到底,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体现到日常工作的每个细节中;在使用手中权力时,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牢记自己人民公仆的身份,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正担当好管理者的职责.另外,作为管理者,要善于体察民之疾苦,爱惜民力,一方面要杜绝乱摊派、乱收费现象,尽量降低百姓税负;另一方面,要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当前尤其要降低“三公”开支,把更多政府财力用于改善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

4.柔弱不争是道治的管理艺术

老子认为:“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能知,莫能行.”在他看来,作为管理者要谦虚忍让,以弱胜强.管理者只有包容,才能“海纳百川,有容为大”,团结一大批贤才,才能避免刚愎自用,采纳群众的正确意见.管理者容易自视甚高,把自己凌驾于百姓之上,一方面喜欢把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推给下属来做,把棘手的问题留给群众自己去解决;另一方面,凭借自己的特殊地位,争功争名争利,把自己摆在前面,而一旦做一点好事就到处宣扬,其结果必然导致下属及百姓的反感.

现代公共管理者应该学习老子柔弱不争的管理艺术.管理者的职责重在管理,要掌握正确的管理方法,学会科学地选拔、使用人才,学会科学地制定、执行决策.因此,管理者没必要在各个方面都强于下属,这也是不现实的.在这个意义上,管理者应该坦率承认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充分发挥下属在这方面的长处,这就是“柔弱”的体现.不少人走上管理岗位以后,大搞个人主义,结果就真的认为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能”,飞扬跋扈,脱离群众,给党的事业带来严重损失.老子“柔弱不争”“少私寡欲”的思想对于改善领导干部的作风,提高管理艺术具有重大的借鉴价值.

党的十八以来,总书记高度重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曾明确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相互交织,公共管理的难度明显增大.在此背景下,深入挖掘《道德经》的道治思想,对于完善我国现代公共管理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2003.

[2]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

[3]吴树青.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责编:晓 成

道德经论文参考资料: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论文

思想道德论文

有关道德的论文

道德的力量论文

关于道德的论文

法律和道德论文

结论:道德经道治思想与其现代公共管理价值为关于对写作道德经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道德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