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产业价值链论文范文资料 与国际分工下产业价值链一个综述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产业价值链范文 科目:论文格式 2024-02-11

《国际分工下产业价值链一个综述》:本论文可用于产业价值链论文范文参考下载,产业价值链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摘 要:国际分工是产生国际贸易的基础.本文从评析国际分工、产业价值链及国际产业转移的研究成果入手,回顾和评述了近年来学术界关于国际分工下产业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交集的研究成果;基于产业价值链的国际分工新格局,探讨了国际分工下产业价值链的特征,提出世界制造业的战略性重组致使制造业中心呈现多层次化、多极化的趋势,即产业价值链向新兴市场转移步伐加快,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产业价值链重新布局,以及发达国家制造业复苏等;本文还总结了产业价值链提升路径和中国参和国际产业分工的策略.

关键词:国际分工;产业价值链;全球价值链;产业转移;加工贸易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国际分工是产生国际贸易的基础之一,特别是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由国际分工而形成的产业价值链进而产生的国际贸易具有普遍性.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特别是从加工贸易的发展历程看,不仅只是一个贸易方式的问题,而且是和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回顾近年来国际分工下的产业价值链研究,掌握新形势下该领域的研究动态,对于认清国际贸易的实质和发展方向很有必要.

一、从国际分工、产业价值链到国际产业转移

(一)国际分工和产业价值链

国际分工理论是关于国家间分工合作的原因及其规律的分析论断.早期的分工理论主要从劳动和生产率的角度加以研究,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衍变和交融,主流的国际分工理论将其定义为:国际分工是国民经济内部的劳动分工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跨越国家界限在世界范围内的延伸和继续.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一方面,是国际产业的梯度转移,即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到资本、技术甚至知识密集型产业的梯度转移;另一方面,国际分工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特征,即由产业间分工——到产业内分工——再到产品内分工的变化演进.从形态上看,不仅有有形产品的生产分工,也有无形产品服务的生产分工;不仅有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也有混合形态的分工(唐海燕、张会清,2009).当前,国际分工和贸易呈现出两个新的特点:一是国际分工方式逐渐从产业内分工和产品内分工转变成为工序分工;二是贸易对象逐渐从最终产品转变成为中间产品.

近些年来,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垂直专业化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分工也快速兴起.从国际上看,学者们对国际分工理论和政策的探讨重心也有大的改变,对不完全竞争的产业内分工、跨国公司内部分工理论成为当前国际分工和贸易理论的研究热点,从而替代了对传统的完全竞争的产业间分工、厂商间分工理论的探讨.和此同时,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相关的贸易成为国际分工和贸易新的研究领域和对象.现代社会在生产制造品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生产服务产品,其中占比例极大的是对金融服务产品的生产.所以,学者们在分析国际分工的新形态时,将比较优势理论拓展为一个包括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情形.

Michael E.Porter于1985年所著的《竞争优势》一书中首次提出价值链理论,指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这些活动的全过程可用一个价值链来表示.价值链可以分为企业价值链、产业价值链两类.企业价值链是以企业内部价值活动为核心所形成的价值链体系,它分别和上游的供应商价值链和下游的销售渠道价值链、买方价值链相联系,这种联系称为“纵向联系”.同样,一个产业按其价值也可分解为一系列既独立又相互关联的经济活动,“6+1”产业价值链理论(郎咸平,2006)把整个产业链分成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产品制造、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终端零售7个部分.近年来,这一理论在国内受到学界和实务界的重视,不但普遍引用研究,而且一些企业在实践中也加以运用——从战略的高度找准企业处于7个环节中的定位,利用行业价值链来降低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

在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细化的演变过程中,因为每个国家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所以国和国之间的比较优势便逐渐呈现出在产业价值链上某一特定环节的优势.在成熟型的全球价值链中,根据主导企业的作用不同,全球价值链可以分为生产者驱动型和购买者驱动型(李春伟,2013).有学者从组织规模、地理分布和生产性主体3个维度来界定全球价值链(sturgeon,2001).全球化的价值链导致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更多地体现为价值链上某一特定环节或工序上的优势,是国际分工进一步细化和深入的表现(任金玲,2011),促进了全球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加工贸易的本质就是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水平分工和交换方式(王子先,2012),各国选择最合适的参和主体融人到全球价值链体系中,全球加工贸易的发展提高了整个价值链系统的效率,同时也促进了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二)国际产业转移模式

学术界对国际产业转移的研究已较为系统,以国际产业转移实践为研究基础主要形成了“雁型模式”、“梯度转移模式”、“产业循环发展模式”等比较完善的研究模式.

自1956年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提出“雁型模式”以来,之后的很多学者使用该模式分析国际产业转移现象,并不断对该模式加以完善.也有学者试图利用该模式说明中国的经济发展,认为中国将出现从东南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雁型发展模式.事实上,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特别是加工贸易的发展也正是如此展开的.

梯度转移理论被广泛用于国际产业转移现象研究,形成了经济发展“梯度转移模式”.该模式解释了部分发展中国家承接国际产业分工导致了低梯度陷阱,也就是说,如果按照顺梯度型产业转移模式发展,我们必将会陷入“替代(引进)-落后-再替代(再引进)一再落后”的陷阱.胡宇辰2005年所著的《产业集群支持体系》分析和论述了产业集群对梯度转移理论的挑战,“梯度转移模式”导致增长极地区越来越发达,转移地区越来越落后,从而形成地理空间上的二元经济,甚至形成独立于周边地区的“飞地”现象.而在实践中,国内外区域经济——无论是高科技产业,还是传统产业,均利用产业集群效应避免了转移陷阱,且实现了经济跨越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产业价值链论文参考资料:

文化产业管理论文

价值工程杂志

人生价值论文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论文

价值工程期刊

产业经济学论文

结论:国际分工下产业价值链一个综述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产业价值链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全球价值链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