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课程资源论文范文资料 与道德和法治课程资源开发:从平面走向立体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课程资源范文 科目:mpa论文 2024-04-20

《道德和法治课程资源开发:从平面走向立体》:关于免费课程资源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课程资源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开发,要从教材平面资源出发,融入时代新鲜因子,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用他们喜爱的方式开展生动、开放的课堂活动,在系统感知、亲身体验、积极实践中,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恪守合格公民底线,拥有属于自己的积极健康的人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平面资源;立体开发;课程整合

教材是在编者的精心策划之下编著而成的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仅仅依靠教材显得过于简单,在教学过程中存有“纸上谈兵”之嫌.鉴于此,道德与法治教学就应该从教材平面资源出发,积极开发社会、生活等多方面资源,让学生在生动、鲜活、接地气的立体化资源材料的阅读学习中,缩短与学习内容的距离,达到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一、基于教材内容中心的辐射式资源拓展整合

作为具有典范意义的教材,其内容往往是概括、凝练的.因此,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要以教材内容为中心,辐射式整合相关资源,帮助学生强化认识,促成认同和践行,真正使教材所设置的认知内容丰满起来,灵动起来.

如教学苏人版“优良的意志品格”这一课内容时,我们觉得课本中愚公移山、智力超常儿童分组实验和长征故事等案例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对于帮助他们全面深刻理解“成功与否,取决于是否具有坚强的意志”这一理性认知,力度并不够.据此,笔者采用了这样的教学策略:首先,引领学生实践体验——让学生用肘弯夹着笔书写导入,体验其中的极度不易,用自己的身体力行感知体验.而后,视频展示湘潭师院赵行良老师——这位无手博士,用肘弯夹笔写字的情景(旁白他练肘弯夹笔写字的艰辛历程),让学生初步体会坚强意志与成功的关系.这主要是借助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榜样示范性的资源,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从中探寻到相应的道理;接着,组织大家自主阅读课本中愚公移山的故事,讨论新时期要不要发扬愚公精神,愚公精神包括哪些意志品质.这样的教学,教师并没有将现成的答案直接告知学生,而是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思维动力,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在争鸣和辩论的过程中得出:良好的意志品质包括坚韧性、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四个方面.这些通过阅读感知、从课文中提取出来的信息,对于初步认知意志内涵的学生来说,尚显生硬和抽象.如果教学就在这样的层次中戛然而止,课堂教学必将陷入机械而生硬的泥潭之中.因此,笔者在学生阅读了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再让他们联系自己的阅读或者生活体验,谈一谈对意志品质特征的认识.同学们首先想到的是课文中正面的例子,如海伦·凯勒、霍金、瞎子阿炳等;教师由此再将学生的关注点转移到自身的生活实践中来,让学生联系到当今创业的弄潮儿们,整个过程,学生们个个头头是道.笔者再次发问:在你身边,有没有相反的例子?那些因为意志不够坚定的人,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他们的思维在这一追问中逆向打开,提到自己书法、钢琴、舞蹈等考级功亏一篑的遗憾,因为优柔寡断错过了登台展示的机会,因为自制力差没能好好利用假期时间好好提高自己,失去了大好的反超机会等等.由教师、学生共同整合的源于教材内容的资源辐射式交流,让意志的四大特征牢牢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

二、衔接具体生活实际的接地气式运用检验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倡导“生活即教育”的理念,这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同样适用.教师要使自己的日常教学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我们的课堂,既要归纳对教材的认知,又要反过来重新演绎,让其在回归生活中得到实践检验,加深学生的情感认同和道德升华.

如在学习了人教版“师长情谊”中有关父母的道德认知后,笔者为了了解学生对家庭关系的类型,以及对父母子女关系的认识是否清晰,设计了这样的辨析题:自从父母离异后,吴明一直随外婆、妈妈一起生活.他经常搀扶着年迈的外婆到外面散步,拿自己的零花钱给外婆买点糖果;帮妈妈喂养一些家禽,做一些洗碗、拖地等家务,还要完成自己艱苦的学业;虽然日子不是那么宽裕,但一家人其乐融融,倒也温馨.吴明常说:“没有了父亲一起生活的日子,少了很多争吵和烦恼,我要与他脱离父子关系.”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

(1)吴明的家庭结构是

A.联合家庭 B.核心家庭

C.主干家庭 D.单亲家庭

(2)吴明能和父亲脱离父子关系吗?

A.不能,因为父母子女的关系一经确立,就无可选择,无法改变

B.不能,因为目前吴明还需要父亲定期提供生活抚养费,长大后独立了可以脱离

C.能,既然已经离婚,吴明也随母亲生活,所以与父亲基本没啥关系了

D.能,只要吴明决定了,就有权利脱离父子关系

(3)爱,是一个家庭温馨幸福的前提.吴明在父母离异后虽然生活清苦,但其乐融融,可见一个家庭,最重要的是

A.血缘关系

B.家中有亲人、有亲情

C.家中的每个人都平安、健康

D.优越的物质生活

(4)从吴明的行动中,我们可以发现,孝敬父母,最重要的是

A.供给他们生活用品

B.帮助他们做事

C.有好吃的先给父母吃

D.尊重和爱戴父母

在这样的多视角的道德选择中,很多学生能够引用课本里的道德规范来阐释选项的合理与否,在逐项排除中选出合理的做法.也正是在这样的观点冲击下,他们对“人不能选择父母”“与父母平等沟通”等道德认知有了更深层面的理解.而在所有学生进行思考、选择的过程中,尤其是他们列出自己思考的过程时,教师都积极引导、激发学生能够从自己生活实际中来寻找事例,尽量规避毫无根据的胡思乱想和天马行空般的自主表达.所以,当我们的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他们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引入课程中来,才能让学生发现道德认知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在真实体验、深刻认识、发现和解决问题中梳理、加工和提炼生长于自己原有认知基础上的新观点,也只有真正将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有机整合,才能促使整个教学效益的全面提升.

三、关注互联网+下的鲜活素材有机融入

当今社会进入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瞬息万变、多姿多彩的互联网时刻冲击着我们的视觉、听觉、感觉.这种信息时代所形成的资源和积累的材料,如果运用得当,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积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因此,道德与法治课堂,当然不能仅守着平面化的教材不放,而要将鲜活的时事新闻等素材适时地融入我们的课堂中来,将学生当下关注的话题援引到课堂之中,还要允许学生将生活中的困惑在课堂中呈现.这样,既让道德与法治课的知识教学直面现实验证,又强化了学生丰富的道德体验,提高了学生的道德践行能力.

如在教学苏人版“认识依法治国”这一内容时,笔者联系当前电视和网络上有关食品安全的话题,让大家说说身边的食品安全问题.由于每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耳濡目染了食品安全的种种症状,他们个个义愤填膺,谴责不法商家义正词严.于是,笔者顺着学生思路,展示了几则严厉打击地沟油、染色馒头、人造鸡蛋等不法商家的案例,学生个个拍手称快.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还引领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广泛收集与这一主题相关的报道和新闻,形成一个系列化、主题化的课程资源,让学生结合实践进行解读和辨析,从而促进他们核心认知能力的不断发展.此刻,我们再谈依法治国对于祖国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建设和社会稳定的意义,就水到渠成了.

总之,今天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要想将既已形成的种种道德规范和道德品质融入当前学生的知行之中,仅靠教材上的一点平面资源口耳相传,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充分发挥社会、生活、网络中的各种资源,让每个认知都立体起来,让封闭的课堂变得开放灵动,让学生的道德实践变得具体可感,从而更好地实现道德与法治课应有的价值是我们德育教师的应然追求.

课程资源论文参考资料:

人力资源专业论文题目

课程论文的标准格式

人力资源会计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新课程导学期刊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论文题目

结论:道德和法治课程资源开发:从平面走向立体为关于本文可作为课程资源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课程资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