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南京大屠杀论文范文资料 与南京大屠杀的再现方式和文学表达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南京大屠杀范文 科目:硕士论文 2024-01-27

《南京大屠杀的再现方式和文学表达》:该文是关于南京大屠杀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摘 要〕 南京大屠杀的再现方式有史实性的历史编纂方式、影视的再现方式、文学的再现方式以及纪念馆的再现方式等.对于南京大屠杀的再现,需要在史实性再现与影视、文学等隐喻性再现之间取得平衡,既表现出国家的灾难、人性的裂变,又能抚慰创伤、振奋民族精神.张恨水的长篇小说《大江东去》以虚构与写实相结合的方式,再现了南京大屠杀的惨烈场景,也塑造了以孙志坚、江洪为代表的军人形象,体现了国难当头时其爱国情怀与反抗精神,起到了振奋民族精神的作用.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再现;文学;张恨水;《大江东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89(2015)01-0069-05

美国华裔历史学家张纯如在其著作《南京大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遗忘的大浩劫》中曾指出:“人类残忍对待同胞的编年史讲述着漫长而令人痛心的故事,但是如果说这类恐怖故事中人类的残暴程度确实存在差别,那么世界历史上极少有什么暴行可以在强度和规模上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行的南京大屠杀相比.”[1](1)南京大屠杀作为二战期间发生的惨剧、作为历史事件已经过去,然而,遗忘过去就等于二次屠杀,那么,如何才能让世人铭记过去,避免类似的惨剧发生?南京大屠杀作为创伤性事件的发生超出了人们的理解范围,给人们造成了难以愈合的伤口,它所造成的心理恐慌、无助、惊吓是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也就是说,如何再现作为创伤性事件的南京大屠杀?

一、如何再现南京大屠杀

目前对于南京大屠杀的再现,主要有以历史编纂的方式进行的史实性再现、以影视的方式再现、以文学的方式再现等.第一种再现方式以相对准确的数据、文献资料等为基础来再现历史真实,然而,大多数人尤其是年轻人往往不会去查阅相关的历史文献,他们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往往通过能够引起他们兴趣的影视、文学等方式,这种再现方式避免了枯燥的数据罗列,却又会流于简单化、抽象化、不准确.

对于南京大屠杀的影视再现,已有吴子牛执导的《南京大屠杀》、陆川执导的《南京!南京!》、张艺谋执导的《金陵十三钗》为代表的三种叙事方式.有学者将这些影片归结为正史叙事、文艺片叙事、商业化叙事三种叙事模式,并认为这三种模式的叙事效果都不理想,“吴子牛‘正史’的叙述模式突出民族浩劫的表面现象,未能充分发挥这一题材的极端性,拘泥于历史资料记载的真实性,仅仅停留在惯常的人伦情感,未能真实地表现‘南京大屠杀’造成的内心震撼、人性裂变.陆川的《南京!南京!》借助普适的人性价值强调了这一题材的艺术性,但却回避了这一题材本身难以回避的国族政治特征.在本民族无比悲恸的惨剧面前,施暴的一面无论怎样也难以等同于受难者.因此,影片未能满足国内观众抚慰本民族精神创伤的观影期待.”“《金陵十三钗》虽然叙述沉重的民族灾难、历史记忆,却充满了商业化的世俗气质.”[2]因而,在超越人类理性与理解力的大屠杀面前,如何才能既表现出国家的灾难、人性的裂变,又能抚慰创伤、振奋民族精神,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美国历史哲学家海登·怀特认为,历史编纂需要借助文学的表现手法,而文学创作也可以表现历史真实.[3]也就是说,文学并不等于虚构,特别是主张客观、冷静、真实地观察和描写生活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按照生活的原本面目去精确而真实地再现生活.然而,直接描写南京大屠杀的文学作品寥寥无几.有学者统计,反映南京大屠杀的文学作品只有阿垅的长篇小说《南京血祭》、周而复的《长城万里图》、王火的《战争和人》等几部,并且这几部作品都不是完全描写南京大屠杀的,真正关于大屠杀的内容占的篇幅都不大.[4]中国现代文学作家张恨水的抗战小说之一《大江东去》被称为中国第一部描写南京大屠杀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以虚构与写实相结合的方式,再现了南京大屠杀的惨烈场景,也表现了以孙志坚、江洪为代表的军人的民族大义,起到了振奋民族精神的作用.

此外,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也是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再现.“纪念性建筑设计,除了具有比例、尺度、韵律、陪衬、均衡等一般建筑与艺术创作共同规律外,还有其本身的特殊表现手法,它借助环境气氛,建筑形象和雕塑语言.通过寓意、象征、比拟、隐喻等手段获取最大的艺术表现力,使思想性与艺术性在纪念建筑上高度统一,达到纪念价值.”[5]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中“遇难者3000000”的黑字、象征死难同胞累累白骨的无数的白色鹅卵石、残墙断壁、展厅中的大屠杀史实影片等等,都渲染出一种悲惨、压抑、沉重的气氛,形象化地再现了当时的历史情境,引起人们强烈的内心震撼.弗朗索瓦·哈托在讲述美国纳粹大屠杀纪念馆的时候提出,纪念馆通过照片、影片、物体等许多真实而且让人深有体会的东西,连接了过去与现在,从而达到一种历史教育的目的,而纪念馆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引领参观者亲身体验当时遇难者的悲惨遭遇,产生情感共鸣,“通过对几个世纪以来的大屠杀的纪念,纪念馆把不计其数的参观者改造为具有代表性的见证人,他们是替换或者说替代品的见证人.”[6]

关于再现南京大屠杀存在的问题,有学者指出,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历史学者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资料,然而,存在的问题也很明显:“这些材料往往是围绕着一条简单的线索:南京大屠杀的死亡数字或对已经明了的史实进行再确证.其实大屠杀的基本事实已经在五六十年代澄清了,后面多少年的研究工作大都只是在证明这些既成的结论.这些结论在不断以各种抗辩的方式在补证和再证着,南京大屠杀的问题没有有活力地继续推进.最重要的是,对大屠杀的记忆不能变成日常政治生活和百姓生活的一部分,也不能构成今天思想资源的组成部分,因为它总是只在档案馆里,在历史研究的数字中,或在纯学术研究、以及国际关系史中,却不会进入生活世界.”[7]也就是说,对于南京大屠杀的史实性再现,无法成为日常政治生活和百姓生活的一部分,无法保持新鲜而活跃的话语活力.因而,随着电视、电影、文学等新的再现方式的不断出现与发展,需要在写实性的历史编纂与隐喻性的影视、文学等再现方式之间取得平衡.也就是说,对于南京大屠杀的再现,一方面要具有形象性,易于被大众接受,另一方面要保证历史真实性,不能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客观存在.

南京大屠杀论文参考资料:

南京大屠杀论文

结论:南京大屠杀的再现方式和文学表达为大学硕士与本科南京大屠杀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南京大屠杀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