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赤壁赋论文范文资料 与记叙文角度赏读赤壁赋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赤壁赋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2-22

《记叙文角度赏读赤壁赋》:本文关于赤壁赋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苏轼的《赤壁赋》以其优美的语言、旷达的胸襟、对自然和人生深刻的体悟,千百年来被人们赞不绝口,被认为代表了宋代散文赋的最高成就.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我们不妨撇开“散文”而从记叙文的角度来赏读《赤壁赋》,把它作为记叙文写作的“例子”,或许会对同学们的作文有所帮助.

一、清晰明了的叙事脉络

记叙文写作首先要解决的便是叙事的清晰,要能让人一读便知文章所写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果,即记叙文的六要素一定要清楚.《赤壁赋》一开头便交代清楚了几件要素:时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地点——“赤壁之下”;人物——“苏子和客”;事情——“泛舟”“游”,饮酒诵诗,这是事情的起因.第二段写苏子和客因见美景而“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洞箫客“倚歌而和之”,却大发悲声,这是事情的发展;第三段写客叙说自己悲愁的原因;第四段写苏子劝客不必悲愁,这是事情的 .第五段写“客喜而笑,洗盏更酌”“相和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这是事情的结局.全文脉络一清二楚.

二、完整合理的结构安排

《赤壁赋》整篇脉络清清楚楚,带来了文章的第二个特点:结构安排完整合理.

《赤壁赋》不像有些同学写的记叙文,拉拉扯扯半天才进入正题,而是干净利落地直奔主体事件——“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也不像有些同学的记叙文缺少结尾(主要原因还在于有些同学没有整体意识,不能观照全篇,写着写着就忘了结尾),《赤壁赋》用了两大段文字叙写客悲和劝客,作者仍不忘最后来个结尾,交代事情的结果,从而使结构完整.

同时,《赤壁赋》也不像有些同学的记叙文那样,面面俱到,平均用力,没有重点.《赤壁赋》开头所写的“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只是为了引出第二段的唱歌吹箫,而这又是为了进一步引出下文的主客对话,从而表现对人生的思考.因此,作者将主要篇幅放在了三、四段的主客问答上,而对一、二段的叙述描写相对简略,至于第五段更是简洁,寥寥30字便收束了全文,因为那只是事情的结果,是劝客目的达成后的情形.这样,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结构合理.

三、优美生动的语言表达

《赤壁赋》以上两点解决了“是什么”的问题.但记叙文不仅要让读者知道“是什么”,更要让读者知晓“怎么样”,即不仅要清楚,更要生动;不仅要让读者“可读”,更要让读者“爱读”.怎样才能让记叙文生动,使读者“爱读”呢?当然得靠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这方面,《赤壁赋》也堪称典范之作.

《赤壁赋》中音韵和谐、结构匀称的整句比比皆是,而又间之以长短不一的散句,使文章语言灵活多变,错落有致,这固然是“赋”这一文体的语言要求,但从记叙文语言要求的角度细加品味,也实在是精妙无比.且看描写音乐的那段文字:“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该段文字至少有两点妙处:一是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音乐的特点.“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直接写出箫声的低回幽怨缠绵;“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抓住音乐的“余音”表现箫声的绵长婉转;“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则从音乐的效果方面表现了箫声的凄切悲凉.三句话分别从三个方面表现出箫声的凄美,感人至深.二是从内容、情绪和结构等方面使文章出现波澜.“扣舷而歌”和“倚歌而和”,本是承第一段的“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自然而来,但一曲悲切凄凉的洞箫,使文章转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使情绪由欢乐急剧变为悲凉,而在结构上又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由此看来,这段描写音乐的文字,绝非出于作者对才情的卖弄,更非可有可无的“为描写而描写”,而是文章不可或缺的有机部分.

再如结尾一段:“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和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纯用白描手法,干净洗练,却又含蓄蕴藉,引人想象,耐人寻味.

四、积极乐观的思想情调

记叙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能够让读者“可读”“爱读”,已经很不错了,但上乘之作还要让读者“耐读”.所谓“耐读”,就是能够让读者通过阅读在思想、情绪、精神等方面有所得、有所思、有所悟,能够被感动、受感染.而要达此目的,则必须表现“真、善、美”.《赤壁赋》在这方面无疑也是非常成功的.文章的情感脉络是由“乐”转“悲”而又回复到“乐”,先前之“乐”源于大自然的“美”,之后的“悲”反映的是人生的“真”,尔后的“乐”则表现出作者的“善”:现实是美的,同时又是存在缺憾的,这就需要人们坦然面对,正视缺憾,享受生活,品味人生.整篇文章思想情调积极乐观,令人振奋,给人启迪.

五、连贯通畅的逻辑思维

中学生的记叙文中,常有内容欠真实或前后抵触等问题,原因是缺乏连贯通畅的逻辑思维.《赤壁赋》在这方面同样可为我们提供借鉴.

就整篇而言,文章从欣赏自然美景、饮酒诵诗放歌写起,极写欢乐之情,而后“乐极生悲”,洞箫客奏“悲”声诉“悲”因,然后苏子劝客,畅谈精神之“乐”,最后“客喜而笑”,宾主尽欢.全篇由乐生悲又由悲转乐,符合乐中生悲、悲中求乐的生活实际,使得文章如江河直泻,一气呵成.

从局部来说,同样表现出清晰流畅的思维逻辑.如文章客诉“悲”因的第三段,客由眼前之“月”想到曹操“月明星稀”之诗,由眼前“赤壁”之景想到曹操赤壁大战之事,这是睹物思人,交代了:悲的起因;然后由“一世之雄”的曹操尚且烟消云散,想到身为凡夫俗子的自己,又能有何作为,不禁悲从中来;眼前所见的长江浩渺无穷,更让他觉得自己的渺小和人生的短暂,悲凉之意不由又添几分;和人尚不可比,又如何和天地宇宙相比呢?无望之余遂生幻念,希冀可以飞仙长存,这似乎显得放旷,但其实是更深入地表现了无望的悲愁.顺着思维逻辑的轨道,悲愁之情越来越浓,悲凉之意越来越深.至此,我们便不难理解他何以会吹奏出那种“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的悲凉曲调了.再如苏子劝客的第四段,同样是逻辑层次清楚明晰.首先苏子由客所言之“水和月”引发,从“变”的角度表明“不必悲”,从“不变”的角度表明“无需羡”;然后从“物各有主”的角度,谈“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暗示一切皆应顺乎自然而不必强求,寿命如此,功业亦如此;最后抓住“江上之清风”和“山间之明月”“无主无价复无尽”的特点,极言可尽情享受.三个层次,由浅入深,逐步引出自己的本意:笑对人生,快意人生.

综上评述,可得出如下结论:《赤壁赋》虽说是一篇文言作品,但完全可以作为记叙文的范文来看.仔细赏读、玩味文章的谋篇布局、结构安排、语言表达、主题思想和思维轨迹,并在写作实践中加以历练,相信我们也可以写出让读者“可读”“爱读”“耐读”的文章来.

赤壁赋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记叙文角度赏读赤壁赋为关于本文可作为赤壁赋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赤壁赋》朗读mp3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