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华文教育论文范文资料 与缅甸反法西斯自由同盟时期(1948—1962年)华文教育探析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华文教育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1-22

《缅甸反法西斯自由同盟时期(1948—1962年)华文教育探析》:本论文为您写华文教育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摘 要】1948年缅甸独立后,新政府的经济政策曾给缅华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但华侨的适应性较强,缅华通过自强不息的奋斗,五十年代中后期开始逐渐好转,缅华教育就是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中缓慢复苏的.这一时期的缅华教育得到了比较好的发展,各种层次的华校遍及缅甸,华校数量和学生人数也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

【关键词】缅华;华文教育;华人华侨;反法西斯自由同盟

1948年缅甸脱离英国独立,缅甸进入反法西斯自由同盟时期,缅甸华侨社会也开启了新的篇章.缅甸政府在独立初期对华文教育的政策较为宽松,华侨申请办学既不需要登记注册,也无需考核,因此各种层次的大小学校遍及缅甸.该阶段成为华文教育鼎盛辉煌的黄金时代.①

一、缅甸反法西斯自由同盟时期的华文教育概说

缅华在这一时期创办了一批华校,其中最富盛名的莫过于“南洋中学”.南洋中学于1948年6月在仰光成立,作为缅华社会最高学府,它和华侨中学并驾齐驱,活跃于缅华教育界,共同培养了数以万计的缅华侨生.南洋中学由一些爱国侨领和进步人士组建,饶伯埙任创校委员会主任,曾福安、杨章熹、陈止敬等人任委员.学校主要招收华侨店员、职工、农民、商贩和教师子女.南洋中学于1955年设立分校,停办小学,初高中分离,1956年又增设师范专修班和英文高中班.该校在50年代不仅办校规模较大,在校人数也较多,而且学生学习成绩也很优秀.高中录取率达90%,大学录取率为70%,至1964年,共培养毕业生达6,000余人.②该校提倡理论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爱国主义教育,树立团结互助的校风.南洋中学的建立标志着缅华社会在教育战线和文化思想战线上的升华,牵动着整个缅甸华人社会的精神枢纽,③并将缅华新 主义教育运动推向新的 .

除了南洋中学,新建立的华校还有:1948年由木姐市华人社团创办的木姐华侨学校,1952年毛礼的启民学校,1955年北掸邦大其力的华侨公学,1958年腊戌的明德学校,1959年南奥加拉巴镇的华侨学校和新文乃的华侨小学,1961年勃生堂的华侨公立学校,1962年仰光华侨小学第二分校等.④1953年缅甸有华校253所,1959年达到280所,其中小学236所,中学44所,教师916人,在校学生共有34,473人,其中包括小学生26,773人,中学生5,700人.⑤至1961年春,全缅共有华校285所.⑥到1962年社会主义纲领党执政前,全缅华校数量最多时达300余所.⑦

这一时期的缅甸华校在课程设置上和中国国内无异,学制包括幼儿园两年制,小学六年制(初小四年,高小二年),初中三年制,高中三年制.教学用语主要为华语,部分采用英语和缅语.学生高中毕业后有多种选择,既可以回中国内地或到台湾地区深造,也可以进入当地学校求学.高中毕业生只有少数人就读仰光大学医学院和工学院,绝大多数华侨在读完高中后就不再念书.在办学层次上,不仅有日校,各地还兴办了夜校、暑期补习班等各种短期教育形式.1948年,仰光成立“缅甸华侨教师联合会”(简称“教联”),作为教师队伍的领航者,“教联”负责统筹侨教的教学交流、师资培养、协调人事安排、组织各种活动等工作.在它的领导下,缅华教育事业统一了教学工作,明确了教育目标.

缅甸独立后,民族主义情绪逐渐显现,政府对外侨采取一些限制性措施.1951年,缅甸政府颁布《私立学校登记条例》,这一条例并非只针对华校,范围涵盖缅甸全部私立学校.“条例”规定学生人数在20人以上的私立学校,必须于开学前3个月依章登记注册,对在规定期限内不进行登记的学校,或是登记后没有被批准的学校给予关闭处理.注册官对侨校有检查和监督的权力,不合格者不予登记或取消登记.尽管如此,华校一般没有受到过多限制,华校在课程设置、教材选择、师资聘任上仍较自由.因此,这一时期的缅华教育并未受到所颁“条例”太大的影响,华文教育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意识形态区分下的缅华教育

这一时期华校和祖籍国联系紧密,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反映更为强烈,致使缅华学校派系对立严重,对缅华教育产生比较深远的影响.

缅甸华校历来和中国联系密切,并深受中国国内政局影响.国共内战时期,缅甸华侨社会即已出现分歧.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这种分歧在缅华教育事业上显现的更加明显.这个时期的缅华学校分成亲中国内地、亲台湾地区、中立的和教会的几种类型,主要分歧来自亲中国内地和亲台湾地区两派.公开支持新中国的一方被称为左派,支持国民党和台湾地区的一方被称为 .双方势力相当,为了争夺对华校的控制权,在缅华教育领域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甚至包括动用武力.其中仰光中正中学由于两派斗争激烈,缅甸政府为防止事态恶化将其封闭.

据统计,1960年全缅有华校205所.⑧其中亲新中国的华校有60所,包括华侨中学、南洋中学等,教材采用“新华课本”;亲台湾地区的华校有103所,如中正中学、育德中学等,采用“国定课本”;中立学校有42所,有华英学校、达光启智学校等,采用新加坡出版的“现代课本”.⑨这一时期的华校基本上还是侨民学校,是中国内地或台湾地区国民教育的海外延伸.

该时期两派学校的课程表1和表2.

《每周各科节数分配表》和当时国内课程设置相同,从表中可以了解到,中文教学课时排在首位,英文次之,缅文又次之.

从支持台湾地区的华侨学校课程表中可以了解到,亲台湾地区学校加强了对英、缅文的教学力度,在高年级的英文授课节数上,甚至超过了国语和缅语的课时.

从以上两表可以看出,不论是亲新中国的华校,还是亲台湾地区的华校,他们都是以中国内容为中心授课的,也就是中国化的培养目标.两派纷争使缅华教育一分为二,相互之间竞争,为了争取最大的生源,他们尽力发展教育,客观上促进了缅华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华侨华人当时以及此前接受的华文教育,对当地政治一般采取了回避或淡化的态度,因此华侨学校担负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在当地政治层面实际是缺失的,它所教化的目标是认同北京或台湾地区.⑩随着缅甸华侨社会向华人社会转变,华文教育开始转向所在国,成为所在国教育的一部分.

华文教育论文参考资料:

地理教育期刊

医学教育管理杂志

艺术教育杂志

廉洁教育论文

国家级教育类期刊

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结论:缅甸反法西斯自由同盟时期(1948—1962年)华文教育探析为适合华文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华文教育诈骗央视报道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