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数学活动课论文范文资料 与基于数学活动课的教学实践和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数学活动课范文 科目:论文模板 2024-04-12

《基于数学活动课的教学实践和》:关于免费数学活动课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数学活动课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摘 要】数学活动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设计数学活动课,主要考虑四个方面的因素:活动素材、学情基础、活动环境和角色转换.

【关键词】活动课;素材;思维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6)01-0071-05

一、问题提出

2015年4月15日,笔者有幸被邀请参加“2015年上半年泰州市特级(骨干)教师“牵手农村教育”送教活动”,观摩了苏科版“§12.2证明(1)”课题的教学,其中有一个片段:“议一议:图1中长方形草坪中间有1m宽的直道,为了达到“曲径通幽”的效果,现计划修改为处处1m宽的弯曲的小路(如图2),请问这两条小道的面积相等吗?”教者让学生思考片刻,请学生回答,结果学生纸上谈兵,老师在黑板上画图说明,课堂显得死气沉沉、毫无活力,本该让学生经历“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的一个很好的素材就在老师的轻描淡写中滑过了,用教师的讲授代替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错过了探索活动、积累经验和获得结论的机会.而在另一节课上有这样一个片段:“在下列表格中计算代数式x2-2x+2的值,你有什么发现,请把你的结论写下来.请你再取一些x的值代入代数式算一算,你的结论是否正确?你是否有新的发现?新的结论?”教师充分让学生体验取特殊值计算、观察、猜想、验证的过程,而忽视引导学生对用配方法判别代数式值的本质的提炼,缺乏对活动过程的概括和对活动的结论的拓展,使得显性知识背后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蜻蜓点水”,数学思想的显化提炼肤浅,使得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

本文就以这节课为例,谈谈对数学活动课的教学设计的认识与思考,与同行交流.

二、教材分析

1. 教学目标分析

由于“直观判断不可靠”“直观无法做出确定判断”,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可以确定一个结论的正确性的过程,初步感知证明的必要性、了解计算推理证明的格式和理解反例的作用,利用反例判断一个命题是错误的,从而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的严谨、结论的确定、言之有理、落笔有据的推理意识.

2.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中有大量的适宜学生活动的素材,课本中采用了“情境——探究——概括——应用——拓展”的流程,设计了四个活动环节.

环节一“试一试”——比较两条线段的长度(数学中的问题),使学生初步感知观察得到的结论并不可靠,让学生明白可以借助于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来验证,如测量,这是一种实验或操作活动.

环节二“议一议”——长方形草坪中间1m宽的道路的面积的大小(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直观感知、猜想哪条弯曲的道路面积大些,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的引导点拨,发现图形的平移和计算的手段或者方法,可以证实:两条小道的面积相等.“议一议”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直觉并不可靠,从而让学生感知“证明”是确定一个数学结论正确的有力工具.

环节三“做一做”——计算代数式的值,进而猜想,让学生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猜想的过程,一方面,感知利用反例证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去论证结论的真假性,从而感受“证明”的必要性,体会“证明”是确认一个数学结论正确的有力工具.

环节四“数学实验室”(1)——边长为8的正方形剪拼成一个长为13、宽为5的长方形,这是一个直觉与逻辑不符的例子,希望学生通过学习体会到:数学的结论,完全凭直觉、操作、实践判断是不行的,还需要通过演绎推理来验证,虽然此问题学生现在暂时还不能解决,但这类悬念有利于学生感知“证明”的必要性;(2)操作测量发现结论,这是个正确的结论,但暂时不能证实,此悬念促使学生向往、追求着“证明”,换言之,这些活动的开设,为激发学生探究为什么要证明、什么是证明、如何证明打下基础.

三、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经历直观并不可靠

师:向放有一根筷子的杯中加水,观察筷子的变化情况?

生1:筷子变粗了.

生2:筷子变弯了.

师:筷子真的变粗了、变弯了吗?(教师拿出水中的筷子让大家看)

生众:没有.

师:说明我们的眼见一定为实吗?

生众:不一定.

【设计意图】选取学生的“生活现实”,开展活动,引趣,让学生经历眼见不一定为实的过程,初步形成直观并不可靠的感知,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热情.

(以下活动素材以导学稿的形式在上课前印发给学生)

2. 动手操作,掌握度量验证的方法

师:先观察图3中的两条线段AB与CD哪一条长一些?请再想一想如何证实你的猜想.

生众:AB.

师:如何验证?

生1:度量线段AB和线段CD的长度.

生2:可以把圆规的两脚张开先让两脚与线段AB两个端点重合,再比较此时圆规的两脚间的距离与线段CD的长度.

师:第一种方法是度量法,第二种方法是叠合法,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帮助我们来验证线段AB和CD的大小关系.

【设计意图】选取一个简单的“数学现实”问题作为学程的起点,让学生了解观察获得的结论并不一定正确,体会验证的必要性,掌握度量和叠合法比较两条线段长度的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产生内在的学习需求.

3. 实验操作,了解计算说理的方法

师:(1)在提供的模板中取两个直角三角形和两个直角梯形,按图4拼成8×8的正方形,用胶带粘好.(苏科版数学实验手册提供的附录材料)

(2)用同样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两个直角梯形,能按图5恰好拼成13×5的矩形吗?动手试一试!

(学生经历动手操作,很快就依葫芦画瓢完成了图4到图5的剪拼)

数学活动课论文参考资料:

四年级数学小论文怎么写

小学数学教育杂志

数学小论文三年级

中学生数学杂志

生活和数学论文

南朝祖冲之撰写的数学论文集是

结论:基于数学活动课的教学实践和为适合不知如何写数学活动课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数学活动课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