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经典诵读论文范文资料 与经典诵读为孩子们打开传统文化学习一扇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经典诵读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3-26

《经典诵读为孩子们打开传统文化学习一扇窗》:本文是一篇关于经典诵读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缘起】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是2011年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语文学习的目标之一.中华五千年,浪里淘沙,沙里淘金,那些流传下来的文化经典散发着自身独特的魅力,等待着我们去走进,去亲近,去传承.

说起对经典文化的诵读,街上随便拉过来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能背上几首古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可是,随着年龄的增大,年级的增高,绝大部分孩子对于这些经典文化的诵读也止步在了课本中要求掌握的星星点点.即使有孩子因为家长的要求,上了社会上的国学经典诵读培训班,也变成了带有某种功利色彩的课外培训,和传统经典文化熏陶下的语文生活还是相去甚远.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小学阶段是孩子记忆力的黄金时间.“少年之记,如石上之刻;青年之记,如木上之刻;老年之记,如沙上之刻.”错过孩子诵读记忆的这一关键期,则未来语文学习和素养的提高将事半功倍.

此时,站在一位语文教师的角度,该如何面对这个问题?是随波逐流,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还是突围当前的应试教育,为孩子的语文素养和语文生活奠基?答案不言而喻.从2013年起担任语文教师,五年来,笔者不断探索、尝试、反思,带领孩子们在诵读经典的路上留下了深深浅浅的脚印.

【实践】

一切事情在刚起步的时候,总是会有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

内容选择.什么是经典?《现代汉语词典》上说,“经典,就是历史流传下来的具有权威性、典范性的著作.”面对浩如烟海的国学经典文化,该如何去选择?

为了能将经典诵读做成一门学校长期坚持的课程,让孩子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形成一定的体系,我邀请学校几位国学经典爱好者坐下来,对传统文化中适合孩子们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古现代诗词等太多的优秀内容,这些都是孩子们成长不可或缺的营养.

那么,按照什么样的体系来推荐给孩子,编还是选?纠结半日之后,我和几位教师豁然开朗:当前市场上这方面的书籍并不在少数,也都是花了不少力气编写出来的,也许可以从中借鉴,只要是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不必拘泥于是否为自己所创,况且在使用的过程中,还可以适时做教材的开发者.搜索、调查、了解、比对,一番比较之后,我决定以孙双金主编的,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12岁以前的语文》为蓝本,进行诵读内容的筛选和整合.

方式确定.是的,孩子们在校的时间就在那里,需要完成的教育教学任务和各项活动也在那里,然而,只要真正想做,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是会有的.

语文学习的重要法则是诵读、记忆和积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经典诵读应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可不求甚解,但求熟读成诵,形成语感.没有整块的时间没关系,只要保证每天都来上几遍.于是,我将目光瞄准了早上孩子到校早读之前和中午吃过饭上阅读课之间的5分钟.每周一早读课之前,将本周诵读的内容抄写在黑板上,早读课再进行简明扼要的解释,之后每次早读课之前和中午阅读课之前都带领孩子诵读3遍,每天6遍,每周5天,30遍的诵读量,如何不会倒背如流?

于是,每个星期一早上,孩子们还没有到校的时候,静悄悄的教室里,我已经在黑板上抄写精心选择的内容.那些陆续走进教室的孩子,也总是最快地放下书包,三三两两讨论着,试着用稚嫩的声音读出黑板上的诗词名句.彼时诵读时间到了,孩子们齐声诵读,一句句经典诗文伴着童声飞出窗外,让人仿佛穿越了时光,置身于千古流傳的书院中,浸染在传统文化的世界里.

结果反馈.及时有效的反馈,不仅可以了解孩子的掌握情况,还可以在成功的体验中进一步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形成良性循环.如何让反馈既不太增加负担,同时又能对孩子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还充满了情趣和文化味?再一番讨论之后,我设想了三种反馈形式.

艺术节诵读展示.每年我们学校都会分年级部举行读书节和艺术节汇报演出,我就将经典诵读表演作为汇报演出的节目,从背诵过的诗词中选择适合表演的内容进行展示.小小的班集体此刻凝聚力极强,大家全力以赴,为表演出谋划策,定音乐,选服装,更重要的是对吟诵的诗词名句逐字逐句斟酌语气、节奏、表情等竭尽全力用最好的表现去演绎诗词的意境,展现诗词的魅力.汇报当日,报告厅内,聚光灯下,孩子们都成了小小的诗人,或诵、或唱、或演,清亮的童声和着典雅的音乐,飘出袅袅的韵味,不管是调皮的,还是好学的,大家都沉醉在经典诵读的美妙之中,都享受着这一刻心灵的洗礼.

诗文配画活动.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首优美的诗词就是一幅凝固的画面,这个年龄的孩子总是喜欢涂鸦,何不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诗,一句话,将其中的画面通过自己的笔描绘出来?于是,就有了孩子们的诗文配画活动.预先邀请美术教师为孩子们预先设计好画框,教会孩子基本的方法和格式,然后孩子们在星期六星期日选择自己喜欢的古诗,融进自己的理解,画出心目中所想象的诗歌意境,再提上诗句和作者名称.等到星期一带到班上,贴到墙上,别说,这边“客舍青青柳色新”,那边“竹外桃花三两枝”,我的“水村山郭酒旗风”,你的“牧童遥指杏花村”等一切还真像那么回事.稚嫩的画笔,妙趣横生的画面,常常让孩子们课间流连忘返.欣赏画面的不经意间,一句句诗文就从孩子嘴里冒出来,理所当然,又是那么顺其自然.

评选“文学小明星”.班级海选,人人参和,平等竞争,和经典诵读内容相关的规定题目,答卷得分前10名获得晋级资格,进入下一轮必答和抢答,最后胜出5名学生成为“文学小明星”.讲台上,小选手高度集中,口若悬河,小脸通红;讲台下,小观众群情激愤,鼓励支持,掌声不断.而当比赛结果尘埃落定的那一刻,当5名获胜者披上“文学之星”红色绶带的那一刻,孩子们都恨不得那就是自己,都在心里暗暗决心,以后的诵读要更用心.其实,评选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强烈的参和感,榜样们积极的示范性,是孩子们持续学习的动力源泉.

当然,孩子们并不满足于这些集体活动,诵读的路上,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课间,伙伴们一时兴起背上一两首诗词的,跑到黑板前几个小伙伴讨论讨论的,活动课上要求来个小飞花令游戏的,晨会课上要求来个小组赛诗的,还有好学的小伙伴利用寒暑假再拓展学习的等经典,就在这样的时光中走进了学生心灵;生活,就在这样的姿态中舒展着美好.

【思考】

从2013年学校开办至今,时光在流转,诵读的习惯一直在坚持.掐指算算,每个学期至少18周,每个星期可以背诵国学经典4~6句,诗词一首,一学年孩子们就可以背诵完一种经典国学和36首诗词,寒暑假再稍做巩固和拓展,一个年级就相当于多学习了一本关于传统文化的教材.如今四年级,孩子们已经有选择地背诵过了《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笠翁对韵》《老子》,以及近120首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之外的优秀诗词,还有近40首的现代诗歌.且不说学以致用,单单是用这些经典的优美文字去占据孩子的心灵,让孩子的心里生长出一片传统文化的花园,就是教育路上的一大成功.而孩子们呢,会从背诵的这些经典中汲取多少精神上的营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将会获得怎样的提升,谁又能轻易衡量,或者三言两语概况呢?

要说我们开展的这些经典诵读就很完美吗?答案是否定的,还有很多的问题等待我们去思考.如何更好地整合现有的教材,使推荐阅读的诗词更有体系?如何就传统文化进行取舍,为它们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如何能更好地发挥大家的主观能动性,将学习和生活结合起来,让经典诵读具有更多个性化的色彩?等等,都需要在实践中去开拓,去追寻,去完善.

经典诵读论文参考资料:

经典论文

国学经典论文

结论:经典诵读为孩子们打开传统文化学习一扇窗为关于经典诵读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小学生经典诵读100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