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民族国家论文范文资料 与民间立场重建民族国家意识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民族国家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2-17

《民间立场重建民族国家意识》:该文是关于民族国家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在2017年开春这个“乍暖还寒时候”,东北亚地区局势因少数国家罔顾国际舆论反对、一意孤行地在朝鲜半岛南部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而高度紧张,加上此前中美在南海发生的严重对峙事件,网络上“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呼声此起彼伏.此情此景,不由得让人回想起十六年前,中国人民因“4·1中美南海撞机事件”而被引燃的空前爱国热情.当我们在似曾相识的国际形势下回望那些激情燃烧的日子,会惊讶地发现:曾经有这样一部电视剧,在那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以一种特殊的、文学与影视联姻的方式,参与到21世纪中国民族国家意识重塑的进程里来.这就是拍摄于2002年的24集电视剧《大染坊》(以及同名长篇小说).

通过文学艺术建构起对现代民族国家的想象,是20世纪现代民族国家建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目的是将“个人”整合到“民族”之中,以获得民族认同的同一性.王德威曾提出“想像中国”的命题,强调“作为大众文化媒介,文学与电影不仅铭刻中国人在某一历史环境中的美学趣味,也遥指掩映其下的政治潜意识.文学暨电影工作者还有他们的观众,运用想像、文字、映象所凸显的中国,其幽微复杂处,远超过传统标榜纯知性研究者的视野极限.”(王德威:《想象中国的方法:历史·小说·叙事》) 这一使命,在20世纪前80年由小说和电影完成,而电视剧在世纪之交加入到这一队伍中,并凭借其在受众方面的优势一跃成为“想像中国”的主力军.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现代民族国家”是“现代性”的政治形式,而“‘现代’主要指的是‘新’,更重要的是,它指的是‘求新意志’——基于对传统的彻底批判来进行革新和提高的计划,以及以一种较过去更严格更有效的方式来满足审美需求的雄心”(马泰·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幅面孔·中文版序》),由此,吉登斯点明了“现代性的后果”,即所谓“历史的断裂”.“现代性”和“现代民族国家”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妙的远景,但此“断裂”势必会带来自我认同的危机(identity crisis),进而发展为文化身份的认同危机.因此,在对现代民族国家进行“想象”的同时,现代中国的文学艺术家们在美学上又表现出自觉(或不自觉)地向“传统”回归的倾向.这一倾向也有其学理依据,例如在哈贝马斯看来,现代性虽然是“一种新的时代意识”,但它并非与过去无关,而是“一种与古代性的过去息息相关的时代意识”,现代性绝不是与古代、传统的完全断裂,而是一种“更新”关系(哈贝马斯:《论现代性》).因此陈来才会强调“传统并不是我们可以随意丢弃摒除的东西,拒绝或抛弃传统是不可能的;等传统的意义更多地取决于我们如何在诠释的实践中去利用它、创造地传达其意义.”在反对丢弃传统的前提下,他进一步指出了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并不必然与模拟、学习、同化既有的现代政治经济制度相冲突”,“一个世纪以来的文化自卑感和民族自卑感被证明是错误的”,传统文化可以在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陈来:《传统与现代——人文主义的视界》).

另一方面,世纪之交中国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也为民族国家意识的弘扬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如果说近代以来苦苦困扰中国知识分子的“中国问题”纠结于三大核心:“中国作为一个民族国家单位如何富强,在国际(国族)间的不平等竞争中取得强势地位”“中国传统的价值理念与西方价值理念的冲突如何协调,民族性价值意义理念和相应的知识形态如何获得辩护”“如何维护中国传统终极信念的有效性”(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而“中心破灭中的重建则成为中国的现代性核心话题”(张法、张颐武、王一川:《从“现代性”到“中华性”——新知识型的探寻》),那么,在世纪之交已发展变化了的时代背景与国际形势下,重提这些“中国问题”仍有其价值和意义.不过,“重建”尚未完成,“彰显”与“推广”的任务又摆在了中国人的面前,成为“中国问题”的新核心.正是基于这样的心态和时代文化背景,众多文学艺术家才会在弘扬民族国家意识的现代性追求(同时也是主流意识形态)指引下,主动寻求能够完美融合民族国家意识与传统风格的题材,以集传统与现代于一身的表现手法去构建新的民族国家形象.以《大宅门》《大染坊》等一大批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传统风格的剧作为代表的传统商业文化电视剧的涌现,正是他们为新的“中国问题”给出的一个答案.

同为传统文化,又有“大传统”与“小传统”的分野.与同时期的众多古装剧不同,《大染坊》(及同名小说)避开了正襟危坐的庙堂文化,选择了更为生气蓬勃的民间立场.其独特艺术魅力就在于有效地以民间视角融合了民族国家意识与鲁商精神,并由此在风云激荡的新历史语境下,重新树立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大染坊》的创作与成功,契合了世纪之交中国社会的两大诉求.其一即是向传统文化回归、以昔日的辉煌构筑今天参与国际竞争的心理优势.主人公陈寿亭的出生地(也是其商业大本营)周村地处齐国腹地,齐文化中浓郁的商业色彩和开拓精神无疑是他参与商业活动的最佳指引;自明末以来,周村逐渐发展为华北地区重要的浆染业中心.因此,以艺术方式再现这一重要商业现象、发掘其中蕴含的丰富商业文化,有其重大价值和意义.第二种诉求则伴随着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的消解、商人地位的提升、“商场”成为当今国际竞争主战场的观念深入人心等种种变化,中国商人的形象迫切需要重塑.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黄金时代”的神话及其在外敌入侵面前夭折的悲剧,天然地具有戏剧张力和艺术可塑性;同时,民族资本家大多是在传统商业文化浸染下成长起来的,其文化背景中的家国情怀、义重于利、拼搏进取、团队精神等因素,极易与民族国家意识汇合而成为放大这一人群形象的关键点.这些因素,都是受众易于接受传统商业文化电视剧的心理前提.

《大染坊》全剧时间跨度三十余年,情节主要在胶济铁路沿线周村、青岛、济南三地展开,尤以济青两地的商战为主.主人公陈寿亭的人物原型即是剧本(小说)作者陈杰的祖父,其创作出发点之一便是要让祖父的传奇经历得以传之后世.这种血缘关系天然地打破了一般传记作品创作中作者与传主之间的隔膜感.陳杰基本上是通过家人口耳相传的方式得知祖父经历的,事迹的传奇性和传承方式的口传性,以及他本人的教育背景(仅上过三年小学)和业余作家的身份(他16岁入邮局做工,后弃工从商,从来都不是“专业作家”)都促使他在撰写剧本时自觉地选择了民间视角,从民间文学资源中汲取营养,从而塑造了一个极富民间色彩的民族资本家形象.

民族国家论文参考资料:

国家论文网

民族论文发表

民族文学杂志

国家人文地理杂志

国家一级刊物

关于国家安全的论文

结论:民间立场重建民族国家意识为关于民族国家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民族国家有哪些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