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王船山论文范文资料 与论唐君毅对王船山诗学观念疏释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王船山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1-24

《论唐君毅对王船山诗学观念疏释》:这篇王船山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摘 要:

王船山的气论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中国诗学和气论有着密切的关系.不了解气论,就很难深刻把握中国诗学的精粹要义之所在.从这个角度,唐君毅疏释船山的气论,探索气论哲学美学的基本内涵,把握气论和中国诗学其它概念的联结点,这对于认识中国诗学的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唐君毅 ;船山诗学 ; 气论 ; 疏释

中图分类号: B24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7387(2013)02-0028-04

唐君毅是一位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精神的现代新儒家,毕生充满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他认为文化的核心在于道德理想的建立,一切伟大的哲学思想体系必然首先肯定人的生命内在价值信念.唐君毅在《中国哲学原论》一书中讨论了王船山的哲学,包括王船山的天道论、人性论、人道论和文化哲学论.他认为王氏著书四十年,经史子集无不赅及,学问通达甚广,精神垂注久远,“其精神所涵润者,实在中国文化之全体.秦汉以还,朱子以外,更无第二人足以相拟.”[1] 唐君毅对王船山的历史地位和学术贡献给以高度评价.在评价王船山哲学思想的过程中,唐君毅对王船山在诗学方面的成就,也给予同情的理解和独到的阐发.

一、“船山重气而表现才情之诗乐”

在中国思想史上,王船山作为明末清初的大儒,强调道德意志的目的性融为自然,人必从融化于道德意义中的自然里汲取诗意.这就形成了以“内圣之学”为尺度的船山诗学.唐君毅重点疏释了船山“礼、诗、乐”的诗学观念.

唐君毅确认“船山重气而表现才情之诗乐”.[2] 从哲学史看,船山把道德理性作为身和物的主宰,而此主宰的背后是“气”,这种“气”是人心根本之性和自然形色之气,真实无妄.诗乐就是人的才情(气)的表现.为什么诗乐在礼仪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呢?唐氏的答案是,“盖诗之意义和韵律,和乐之节奏,固皆表现吾心之理”.然而,人们如果只是理在心而欲显理,还不足以构成诗乐.更重要的是,人类须要既显理又达情,方有诗乐.“盖情原于心有所期,有所志而又和具象会.心之有所期、有所志,原于性,而性即心之理,故诗乐兼达情和显理.”[3] 诗乐创作的过程是,创作者“达情”,借具象之境,以表现内在的情志.作者把情志表现于形色之中,使之融合,需要才情.才情运作,形成诗乐.而才情皆由“气”产生.唐君毅认为,谈论诗乐,必须一开始就要扣住“气”,这样才能揭示诗乐的底蕴.

船山的诗论中,诗言志、诗达情的言说随处有之.其中最有说服力的是关于诗人主体心性和客体之物相融相通之论述:“天地之际,新故之迹,荣乐之观,流止之几,欣厌之色,形于吾身之外者,化也;生于吾身以内者,心也.相值而相取,几为通,而勃然和矣.”[4] 唐君毅认为船山揭示了一条重要的诗学原则,即诗乐是源于自然的诗人之情和心中久蓄之志相触相融的产物.

唐君毅发现船山诗论不仅仅停留在言志、达情的层面,而且走向纵深,触及诗美创造的要素:余情.“情而求达,必有余情.没有余情,何求达情.故船山贵余情.余情者,感于物而动,物去而吾之充沛之气有余,仍有所系,而有之情之自动自发,不可自己者也.故余情不生自外境,而生自内心.”[5] 余情,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及其表现,用船山的话来说,这是道的外现,“道生于余心,心生于余力,力生于余情.故于求道有余,不如其有余情也.”[6]而达情之诗之所以可贵,也正在其能表现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之余情.达情之诗的价值在于凸显了道德理性.船山标明达情之诗之作用,在于使人情相感通而仁慈,使情达而顺畅,并贯通形上和形下.

船山提出一个重要的诗学观念:“诗者,幽明之际者也.视而不可见之色,听而不可闻之声,搏而不可得之象.霏微蜿蜒,漠而灵,虚而实,天之命也,人之神也.命以心通,神以心栖.诗者,象其心者也.”[7]这段话包含了独到的诗学见解.那么,诗何以为幽明之际呢?唐君毅作了阐释:诗的在场部分(明),是诗必有文字声音.文字声音是现实世界的媒介.但诗的不在场部分(幽),是字里行间包含的意义和意象,靠读者以心体味.从创作的发生到作品的欣赏,人们将经历幽明交替的情形.诗歌的意象是诗人情景交融的具象表现(幽——明),是诗人内在情感和理想的表现(幽——明).而读者面对诗歌作品,欣赏意象(明——幽),又是一种情景之交融(明——幽).意象既表现于形色(明),则人又可于情景双忘(幽),“由意象和形色双忘,而诗之境乃即实即虚,即虚即实,形下即形上,形上即形下之境也.”[8]唐氏认为,从原始宗教和艺术人类学的角度来就,形下则通于人,形上则可通鬼神,因此祭祀不能无诗乐,船山把宇宙看成“虚灵的时空合一体”,里面氤氲着诗的体验.

唐君毅注意到船山论乐时从达情方面考虑的,乐比起诗来,达情更直接,乐纯以声音抒情,“乐者,神之所依,人之所成.等希微之通,通之以音.霏微蜿蜒,嗟吁唱叹,而和神通理.”[9]礼乐同样是人由形下而接触形上.在这个意义上,唐君毅指出古人“立于礼”,必须要依靠“成于乐”,方能成立.船山昭示乐之大用,也是为了彰显先儒的礼义.乐和礼,都是属于全气皆理,全气皆心,上达天德的文化行为,乃可以彻乎幽明而通神.

最后,唐君毅辨析了诗、礼、乐三者相异而相通之关系:“礼以显理于行,诗乐皆以达情.惟诗言志以达情而有文字.志向依心之理而立,文字有意义.乐则春以声音达情和志向,声入心通,而可不用文字.礼则以身体行为为践理.此三者之异也.然有诗有文字,而有音律,则通乎乐.乐有容则通乎礼.礼必有主宰此身物之志向,则通乎诗.”[10]因此,兴于诗而志定,立于礼而行成,成于乐而能通神.

二、船山气论诗学的重要意义

王船山论文参考资料:

红船精神论文

俄狄浦斯王论文

读书杂志王念孙

船政文化论文

结论:论唐君毅对王船山诗学观念疏释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王船山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王夫之与王阳明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