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抗战时期论文范文资料 与抗战时期中国处理党派关系的历史经验和现实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抗战时期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3-22

《抗战时期中国处理党派关系的历史经验和现实》:该文是关于抗战时期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摘 要:20世纪的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的党派关系最为错综复杂的时期,围绕全民族抗战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中国在处理党派关系方面创造和积累了丰富而深刻的历史经验.抗日战争时期的党派关系虽然是一个历史问题,但研究它应该观照现实,现实是在历史积淀基础之上的延续.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因此,在新时代,中国领导的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既要依靠党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也要汲取历史经验.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抗战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党派关系及其特点,中国处理党派关系的方针、策略、主要做法和历史经验,以及对当代政党关系发展的现实启示.

关键词:抗日战争;统一战线;党派关系;经验启示

20世纪,抗日战争时期(以下简称抗战时期)是中国的党派关系最为错综复杂的时期,围绕全民族抗战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中国在处理党派关系方面创造和积累了丰富而深刻的历史经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经七十多年,总结、分析、研究这些历史经验,对现代政党关系发展具有重要启示和意义.

一、抗战时期的党派关系及其特点

中国是以如下的党派格局进入抗战时期的.1927年4月至7月,南京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发动反革命政变,进行“宁汉合流”,从此,国民党以党代政,推行训政制度,中国国民党在全国处于统治地位,中国处于被围剿、被镇压的地位,其他党派也不能公开合法存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采取“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致使东北三省沦陷,伪满洲国成立.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一系列事件,大规模侵略华北,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1935年12月,召开瓦窑堡会议,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各党各派各界各军团结合作、共赴国难.随即展开对中国国民党各派系的工作,并致信其他党派,提出“不论过去我们有多大的分歧,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为抗日救国必须团结起来”.中国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这一事件成为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的转换枢纽.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共两党重新携手合作抗日.以1937年9月22日中国国民党通讯社发表的《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和次日发表的《对中国宣言的谈话》为标志,国共两党合作抗战的局面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抗战时期的党派关系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抗战初期国共两党的军队在战役上和战略上相互配合,中国开辟的敌后战场与中国国民党承担的正面战场互相依存,体现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精神,谱写了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历史新篇章.但是从整个抗战发展的态势来看,在外部形势上,英美对中日战争的态度影响着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走向,中国抗战的局势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展密切相关;在内部关系上,日本帝国主义企图吞并整个中国、灭亡中华民族是当时的基本国情,中日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大敌当前,各党各派必须携手合作抗日;中国国民党并没有放弃训政制度,高唱“一个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视中国和各中间党派为异己力量,排斥、削弱中国是其基本政策,这些都决定了抗战时期党派关系的特点.

(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国共两党为基础的,而两党中以国民党为第一大党,抗战的发动与坚持,离开国民党是不能设想的.国民党有它光荣的历史,主要的是推翻满清,建立民国,反對袁世凯,建立过联俄、联共、扶持农工政策,举行了民国十五六年的大革命,今天又在领导着伟大的抗日战争.”抗战初期,中国国民党在军事上、政治机构上进行了某些改革,如召开临时代表大会,发布抗战建国纲领,召集国民参政会,组织三义青年团.这些是我们今天审视抗战时期的历史应该予以承认的.同时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国民党并不是一个团结、统一的政党,在国民党统治集团内存在多个派系,如有亲英美派和亲日派之区别,即使在亲英美派中还存在CC系、黄埔系、政学系等.历史造成了各党派各阶层政治力量问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也表现在地域分布上.中国国民党是具有实力掌握国家政权的执政党,中国是处于在全国在野、在局部地区执政的第二大政党,其他的政党又在其次.这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党派关系的基本特征.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民族性和广泛的阶级基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全民族的统一战线,两党仅是这个统一战线中的一部分”.除国共两党之外,还存在其他各党各派,即抗战之前已经产生的政党——中国青年党、中国国家社会党和第三党,党派组织有救国会派、职教社派和乡村建设派.虽然这些党派政治理念不尽相同,但总体处于国共两党之间.在抗战前它们既反对中国国民党的训政,又不赞同中国的土地革命主张.这些党派的产生客观上突破了中国国民党“党外无党”的禁区,因此,从它们产生之日起就遭到了中国国民党的迫害和分化瓦解.在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灭亡中华民族的危难之际,它们均主张各政党必须携手抗日.1938年3月,中国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抗战建国纲领》,青年党和国家社会党循中国之方式致信中国国民党正副总裁和汪精卫,然后蒋、汪复函,标志着这两党与中国国民党之间的合作关系形成.抗战初期,第三党的领导人章伯钧等从香港来到武汉,其地方组织根据实际情况也参加了抗战.

(三)中国国民党始终不愿意承认其他党派的平等合法地位

这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党派关系的重要特征.对于中国,中国国民党一方面以自大心态强调自己的“唯一性”,不愿以平等地位来与之合作,禁止在报章上用“国共合作”之表述;另一方面惧怕中国的力量发展壮大,危害其统治地位,想尽方法来削弱中国.抗战爆发一周年之际,国民政府设立国民参政会为战时民意机关,聘请中国和各中问党派的领导人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国民参政会虽然为中国与各中间党派的合作提供了一个舞台,但讳言党派.各党各派的领袖虽然“参”了“政”,但中国国民党并未在法律法令上正式承认各党派的合法地位.因此,抗日和争取的共同目标,势必促进同样处于在野的、被压迫地位的中国与各中间党派的团结合作.

抗战时期论文参考资料:

抗战精神论文

结论:抗战时期中国处理党派关系的历史经验和现实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抗战时期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抗战时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